王子录,田玉智
(1.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青海民和810800;2.青海省民和县草原工作站,青海 民和810800)
近几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草业经济已成为牧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兴支柱产业,使农区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分布在黄河、湟水河两岸的青海东部农区,境内地形复杂,山地、峡谷、沟壑交错,坡耕地多,垂直分布显著,春季干旱、冬季酷寒。通过“退耕还草”工程,依据东部农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等条件,采取选育抗旱抗寒的草种、抗旱栽培技术和越冬保护等综合技术措施种草[1],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农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为此通过耕地种草,科学地调整农区农业产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2],发展以草食畜为主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1.1 耕地种草促进草业升级,草产业化转型发展牧草产业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耕地种草是发展青海东部农区牧草产业化的手段,有计划的组织种草,使加工企业带动一方的草产业发展,有力推动草产业化的形成,从而发展农区畜牧业[3]。
1.2 草业比粮食产业链条长转化升值多种草和饲料作物的产业链长,草食性动物—动物产品—加工—再加工—细加工,拉长了生物链和产业链,2个链条相加是其他任何作物和动物所无法比拟的,每增加一道工序就增加一道链条,解决就业,增加收入,转移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本质表现和核心;种粮直接利用,生物链和产业链都短,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极端浪费。种草和饲料谷物形成的产业链,也推动了生态、食品链的发展,引起了人类的重视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保障了人类健康长寿。
1.3 种草比种粮光合效率高,生物产量高传统农业以耕地种粮为主,有点余粮养猪,粮食总是紧张;现代农业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稳定猪禽的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畜[4],草食农业给人类提供的生物量和蛋白质远远超过籽实农业;牧草生态适应性很强,自然资源利用上有显著优势,同样,耕地上种草的光合效率最高,低成本的耕地种草成为发展草食农业的必然选择。
1.4 种草和饲料作物优势相同,生态效益好牧草具备生态农业必备的2个内涵,一个是追求农作物的多年生;另一个是追求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平衡和多样性。以牧草“多年生长适应强,净化空气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流失,调节气候维生态”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耕地发展种草,可支撑局部脆弱生态治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1.5 种草和饲料作物是现代畜牧业的主体,饲料成本低 饲料作物比粮食作物生物量和蛋白质高,适应性更强,营养远远超过粮食。这样全部用草和饲料搭配饲喂草食动物,饲养的动物更强壮,成本更低廉。种草对广大中小农户极为有利,高度资本密集养畜经济效益高,以畜牧业为主是现代营养体农业的标志之一。
2.1 科学种草认识浅,疏忽管理不出产 由于农民对农田种草这一新兴产业的认识不足,好地用于种粮,多选择地力较差的耕地种草,且不重视田间管理,很少投入肥料,播前不精细整地,播后不注重防锄杂草,靠天生长;种植方式单纯,仅豆科或禾本科,混播也只是粮-草套种,作物播种稠密,播种当年以收粮为主,致使套种的牧草见不到阳光死亡严重,当年收不到草,翌年返青不好,以后也长不成好草地。
2.2 种植分散规模小,品种单一产量低 传统农业以谷物为主,耕地面积的70%~80%种粮食,现代农业将耕地的 40%~60%用来种草,15%左右种饲料作物[5]。民和县从20世纪80年代推广耕地种草户均334 m2饲草地以来,除了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种草以外,一直没有大面积连片种植,尽管全县种草面积达2.237万hm2[6],但种植分散,能够机械化作业的饲草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牧草收割机械的作业,人力消耗大,收割加工草产品形不成规模。品种主要为燕麦(Avena sativa)、饲用玉米(Zea may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野豌豆(V.sepium)等,由于一些品种价格较高,农民不易接受,单种单收普遍,混播较少,难于实现种草的高产、高效、优质生产,一直制约着草产业的形成。
2.3 技术服务不到位,商品转化程度低 每年都有县政府、畜牧局、科技局等组织的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但全县草业工作者有限,县级负责草业科技推广专职人员更少,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草业科技专业人员缺乏,培训中种草及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的内容较少,对牧草栽培和田间管理指导不够,技术服务缺位。农户用多少种多少,饲草种植随意性较大,家畜补饲自给,很少出售。由于种植分散,变成商品草要集中收购,成本也较大,商品转化程度低。
2.4 支撑体系比较薄,产业效应难发挥 饲草收购、贮备、供应为一体的草产业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对草业投入力度不够、龙头企业拉动不足、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力。
牧草的需求量随养殖业发展的需要也不断增加,为维护生态环境,减轻天然草地的压力和解决饲草供应紧张的问题,加大推广耕地种草显得尤为重要[7]。以大量绿色营养体为生产目标,大力发展耕地种草,通过青刈鲜喂、青贮及青干贮备,科学搭配营养完全的日粮在农区推行舍饲圈养,以青嫩、易消化、丰富的营养物质提供畜禽利用和转化来发挥畜禽良种优质高产的遗传特征,保障畜禽健康发展、规模生产,促进大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变。当前我国奶牛业处于发展过程,“三聚氰胺”事件后苜蓿需求量骤增的现象,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畜产品,必须有相适应的养殖基地和饲料生产基地[8]。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等3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三鹿奶粉事件的深层问题,指出这是忽略草业的直接后果,要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更应从饲草源头抓起,重视草业问题[9]。为此积极实行种草养畜是发展农区高效畜牧业生产的必由之路[10]。图1为耕地种草发展养畜的简易模式。耕地在种植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的同时主要发展种草,结合农区地理条件,分为川水、浅山、脑山三部分种草基地,与之有相适应的饲草加工基地,饲草除直接供给当地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厂和农户生产畜产品外,以加工贮藏企业为龙头收购农户和收购点为依托,建立饲草基地加工草产品,间接供给异地养殖基地、规模养殖厂和农户生产畜产品[11-12]。
3.1 组织协调,统筹规划 围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抓紧做好耕地种草工作,成立县耕地种草办,研究制定政策,协调各方,科学规划,健全草业科技服务体系,借鉴发展耕地种草经验,把种草作为调整现代农业结构,发展农区草食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抓出实效。耕地的40%~60%种草,15%种饲料,25%~45%种农作物。
3.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青海农区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和水利灌溉条件,结合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和草食畜牧业发展趋势,对耕地种草的生产规模、牧草种类、粮草轮作、合理混播、土壤改良、技术服务、发展目标等进行统筹考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化生产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在脑山地区从减轻天然草地压力的角度,结合气候冷凉特点,大力发展抗寒禾本科牧草为主,建立燕麦良种繁殖基地,燕麦与野豌豆、箭筈豌豆混播牧草生产基地;浅山地区以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为主,建立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和豆科牧草生产基地;川水地区以饲用玉米为主,粮草(套)复种,建立整株玉米青贮加工基地,使耕地种草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以适应民和县区域农业产业化规划建设的奶牛养殖、肉牛羊生产、生猪繁育、獭兔养殖、土鸡散养5个基地。
图1 耕地种草发展养畜的简易模式
3.3 提高认识,发展规模 通过种草大户的致富经验进一步宣传发展农田种草的意义和市场前景,着力提高村社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引导农民发展农田种草。要拿出好地种以生产优质商品高蛋白和青物质产量高的苜蓿、箭筈豌豆、野豌豆、杂交苏丹草(Sorghum×S.sudane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等草类为主,选择适宜草种和播法,整社或整村土地要调整流转,饲草地连成片,规模种植。
3.4 加强科技,提倡科学 通过与青海省牧科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青海省农牧厅调控,依托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科普和培训提高草业科技含量,依靠先进的科技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做支撑,将种植、管理、收获、加工和贮运等环节有效组配,使之适应市场。按照农作、生态、耕作和畜牧科学的理论和实践,设计和组织饲料饲草地合理耕作、轮作体系,有计划的粮草轮作,加强田间后期管理,及时防杂草、防病虫,适时施肥、浇水、收获,如应用牧草混播技术既改善了群体结构,提高了光、热、肥的利用效率,又提高了饲草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植。在生产饲草同时,稳步提升土壤肥力,只有这样才能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种草,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种草水平,为地方农牧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示范,推动并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
3.5 政策扶持,龙头推动 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支持,争取项目投资,在稳健推进现有马场垣奶牛养殖示范区、民和獭兔有限公司、马营镇肉牛养殖基地、河湟奶粉加工场等基础上,应该从饲养畜禽的要求出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构建新型的、适于当地需求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草业生产加工体系,建立相应完善的加工草龙头企业牵动种草,草产品供销养殖基地和外地,做强草产业,稳步推进耕地种草的有序发展。
3.6 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3],在合理利用退耕还草和人工种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耕地种草,种草不仅在畜牧业而且在农业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改造上具有独特功能,为此要防止顾此失彼搞“单打一”或前功尽弃的倾向,发展耕地种草要巩固建成的,保护在建的,发展再建的,以草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杨国柱,韩增祥.东部农区退耕地种草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对策[J].青海草业,2002,11(2):45-48.
[2]王子录,田玉智,杨国柱.民和县退耕还草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J].草业科学,2002,19(6):17-20.
[3]杨三存,王子录.种草养畜是干旱山区发展畜牧业的有效途径[J].青海草业,1998,7(2):47-48.
[4]尚占环,姬秋梅,多吉顿珠,等.西藏“一江两河”农区草业发展探讨[J].草业科学,2009,26(8):33-35.
[5]王秀奎,刘振帮.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生态农业的实践[EB/OL].http://news.sohu.com/20080904/n259376785.shtml,2009-09-04.
[6]田玉智.青海民和县草业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339(8):44-45.
[7]王子录,田玉智.民和县饲草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2):70-73.
[8]刘自学.中国草业的现状与展望[J].草业科学,2002,19(1):6-8.
[9]任继周.三鹿奶粉事件是忽略草业的直接后果[J].草业科学,2009,26(7):2-4.
[10]任继周,林慧龙.农区种草是改进农业系统、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步骤[J].草业学报,2009,18(5):1-9.
[11]李毓堂.草产业和牧区畜牧业发展30年[J].草业科学,2009,26(1):3-7.
[12]李毓堂.关于中国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几个问题[J].草业科学,2007,24(2):65-67.
[13]马青山.青海省黄南州退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3,2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