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探讨
——外国人看杭州

2010-12-12 07:47袁良平
关键词:受访者杭州旅游

袁良平

(浙江树人大学 语言学院,浙江 杭州310015)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探讨
——外国人看杭州

袁良平

(浙江树人大学 语言学院,浙江 杭州310015)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是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的产物,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需要分析建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基础和条件,明确思路和构架,采取有效措施。论文对在杭州旅游和生活的外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他们的目光所及的真实杭州的感受,希望从这一特殊的视角和立场为杭州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提供借鉴。

旅游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业

国际性城市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15年格迪斯提出的世界城市构想。1966年,英国学者彼得·霍尔详细定义了世界城市的概念,即具有世界意义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以及巨大的人口中心。1982年,美国地理学家沃尔夫和弗里德曼对世界城市作了理论上的全面概括: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世界或世界某一大区域的经济枢纽作用,它是工业化、现代化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向国际化推进的产物。[1]

目前世界上的国际城市,按其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作用,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国际大都市,是具有全球意义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枢纽,对全球有巨大辐射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城市,是国际贸易、金融、交通、通讯和科技文化中心,比如:纽约、伦敦、巴黎、芝加哥、东京等。

第二类:国际性城市,是世界某一区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枢纽,在世界某一区域占据重要位置,代表这一区域的国家参与国际事务或国际分工并起重要作用的城市,是区域性金融、贸易、交通、通讯和科技文化中心,这类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可能成为国际大都市,如:香港、新加坡、悉尼等。

第三类:某项城市主导功能具有国际性,又可分为六类。政治型国际性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国际性城市,如苏黎士、卢森堡等;交通型国际性城市,如拥有欧洲空港之称的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大港鹿特丹等;文化型国际性城市,如威尼斯这类具有独特而古老的文化遗产与传统的城市,或者代表时代文化潮流而著名的城市,如法国小城戛纳,其每年一度的电影节代表世界电影文化的时尚;旅游型国际性城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如夏威夷的火奴鲁,人口只有40万,国际游人却达800万之多;再如,因“赌城”闻名的拉斯韦加斯,每年国际游客近千万,旅游就业人数占城市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宗教型国际城市,如三教圣地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第一圣地的麦加等城市,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朝觐和观光者数10倍于城市居民。[2]

关于国际旅游城市的界定,方民生研究员指出:国际旅游城市不是自封的,而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是国际旅游者向往的地方,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国际旅游城市应具备发达的社会经济,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品位高,具有超国界的吸引力,城市综合环境优美,旅游设施配套完善,旅游产业发达并成为城市主要支柱产业,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众多,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性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来自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疗养等旅游目的。[1]

一、杭州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背景分析

作为浙江省省会,杭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在2004年杭州就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游在杭州,学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高度概括了城市的发展目标。近几年,随着对城市的不断探索和开放,从国际和国内角度审视这座城市的定位越来越明确:浙江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在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不断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同时,杭州相继获得了各项殊荣(见表1)。

国内不少学者,就如何将杭州建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周少雄(2007)强调城市国际化是杭州旅游国际化的基础和目标,而旅游国际化则是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突破口与内动力,提出增强城市开放度和对外交流能力,树立杭州作为旅游目的地鲜明形象,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宣传杭州,吸引国际客源。[4]崔凤军(2004)提出了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5]陈友贵(2007)就城市的定位、资源整合、人才集聚、环境问题等提出一些思路。[6]宋国琴、郑胜华(2006)指出了杭州旅游休闲业在迈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存在着国际知名度不高、可进入性有待改善、产业适应性有待增强、城市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7]

表1 杭州近年来所获荣誉

资料来源:张勤《杭州概况(专题)》[3]。

笔者通过对在杭旅游和生活的外国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他们对杭州真实的感受,希望从这一特殊的视角和立场,为杭州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言献策。论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运用Excel统计分析了300份问卷,结合访谈,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二、外国人眼中的杭州: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与对策

(一)来杭州的目的与心得

受访者来杭州的主要目的有:学习、投资调研、短期访问以及在杭州工作和生活,其比例基本持平。而当被问及他们在杭州是否快乐时,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很快乐,对杭州美丽的风景和休闲的都市生活感到满意,这是令人欣慰的。

被问到是否考虑在杭州永久定居的问题时,大多数的外国人给予否定的回答。虽然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在杭州的生活很快乐,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却不愿意在杭州永久居住,这其中涉及家庭、房价、工作、薪水、歧视、签证等诸多原因。因为“家”不在这里,没有考虑过在杭州永久居住是多数受访者的回答。在杭州找到薪水和职位都满意的工作不容易,工资收入与较高的房价不成比例,或难以在杭州安家,杭州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等原因,然而,有些人谈到,如果是工作和永久居住会首选上海。

《经济学人》杂志所属的智库EIU(经济学人信息部)进行的“全国宜居城市评选”的2008年度宜居城市名单中,有140个城市,中国内地有天津、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大连、青岛、广州8个城市入选,而杭州没有被选上。[8]《经济学人》的价值判断具有影响力,是跨国公司考察城市国际商务环境的主要依据。据说杭州这次落选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在于杭州的国际化程度不够,而国际化是衡量国际城市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有份数据证明,常住在上海的外国人超过9万,天津超过1万,而杭州只有8 000左右。杭州是风景美丽的城市,但可以施展职业空间的机会很小,一个阿里巴巴成为杭州的标签,如果在北京和上海的话,会有很多个可以去创业的“阿里巴巴”。可见,杭州的国际化工作环境还不够。

许多受访者还谈到在杭州生活语言和交流也是障碍。在大多数外国人不太会说中文而大多数中国人又不太会说英语的环境下,永久居住在杭州显然是不够现实的(见图1)。笔者认为,要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创造国际语言文字环境是必然的,普及英语,营造浓厚的英语交流氛围,为外国人在入住酒店、购物、就餐、打电话、问路等各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创造国际语言文字环境,还包括要有健全的双语或多语标识。这也是在访谈中谈及较多的问题。许多受访者谈到旅游景区、商贸街区、机场和公交车站、入城口及主要交通要道、宾馆、邮局、饭店等地方缺少双语或多语标示,导游、酒店服务员、出租车司机、电信交换台的话务员等从业人员外语水平偏低。特别是选择坐公交车的国际游客不知在哪里上车,哪里下车。可见,杭州在许多方面还要提高国际化水平。

图1 关于在杭州永久居住的意愿

(二)亲身体验:在杭州的衣、食、住、行

大多数受访者都在杭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对杭州城市自然有了最初的体验,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衣:购物。受访者对在杭州购物给予好评,原因是价格便宜、购物方便、商品种类齐全。但也有受访者指出购物的地方还太少、商店拥挤、服务人员态度不够好、外国商品昂贵、宰游客、电子产品贵等等。这说明人口素养和科学技术都有待提高。努力不要给外国人造成错觉,让“中国制造”成为价格便宜但质量欠佳的产品(见图2)。

图2 对杭州购物的评价

2.食:杭州的饮水和饮食。关于杭州的饮食和饮水的调查中,杭州食物的评价明显高于水的评价(见图3)。中国菜肴色香味全、价格便宜,高档低档均有,同时也不乏符合外国人口味的西餐厅,他们可以尽情地按照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所以受到受访者的青睐。当被问及最喜欢的菜时,下列中国菜受到了好评:宫保鸡丁、豆腐、饺子、包子、火锅、海鲜、炒饭、面条、东坡肉等等。而对于饮水的评价相对就较低了,很多受访者表示只能喝开水和超市的瓶装水,比较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家里可以直接饮用自来水,杭州的饮水是不方便的。

图3 杭州饮食和饮水对比评价

3.住:以宾馆和学校为主。受访者中有许多是外国留学生、高校教师和外国游客,居住地多以旅游景区周边区域的宾馆、酒店为主,而宾馆入住的游客中,更多的人喜欢住在西湖边,利于游览西湖。学生多数住所在学校的留学生楼。受访者的居住情况见图4。

图4 受访者居住处

4.行:出行方式和去处。(1)常用交通工具。受访者出行主要还是以步行为主,留学生主要以校车为主(见图5)。由于交通拥挤,特别是在高峰期难以叫到出租车。近几年,为解决景区交通拥堵的问题,政府部门也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景区都设立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在近期采访中,笔者就自行车取代汽车,特别在景区,游客租用自行车环游各景点等措施访谈了一些外国人,大多数受访者对鼓励以自行车低碳出行的方式表示赞赏。还有外国游客提出善意的建议,比如,外国人没有市民卡,在办理租赁自行车手续上还不太方便,希望能在租赁手续的办理上能更方便快捷。

图5 受访者常用的交通工具

(2)休闲场所。受访者最常去的休闲娱乐场所是风景区、酒吧和茶室,欧美国家的受访者更喜欢去酒吧,而亚非国家的受访者更喜欢去茶室和咖啡厅。此外,国际友人还喜欢六公园英语角、图书馆和杭城周边地区、千岛湖等旅游胜地。最受受访者欢迎的是风景区,尤其是西湖(见图6)。

图6 休闲娱乐场所

(3)公共厕所。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中国的厕所很脏,气味很重,值得我们引起注意。韩国有一个理念:把厕所建设得和餐馆一样干净。因为这是每个人每天必去的两个地方,厕所也应该让人时刻保持着一种愉悦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三)杭州印象总分析

1.劣势。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而闻名于世。但是,被问到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最不喜欢的是杭州拥挤的交通(见图7、图8)。除此之外,还提到过多的人口、气候不太好,空气质量有待提高等。5%的人认为杭州的物价过高,其中受访者全都是亚洲人,或许人民币升值影响了他们在中国的生活。Nina S. Lukashina(1996)曾对俄罗斯疗养胜地索契的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他认为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燃料的废渣、汽车尾气、工业废品和旅游者大量涌入引起的。Matthew J. Walpole(2000)提出生态旅游是相对于大众旅游的一种可持续的、可选择性的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途径。[9]

图7 杭州劣势分析

图8 杭州交通评价

城市交通状况表现为进出城市的方便程度,同时也表明市民生活的方便程度。它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指标。世界性大都市一般都拥有2-3个机场,地铁运输占有量也是现代交通的重要标志,应达到全市客运量的50%。鉴于受访者对杭州交通的不满意度,我们对交通项进行单独问卷调查,结果更是令人瞠目。有75%的受访者表示杭州交通过于拥挤,高峰期尤为严重。另外,受访者表示普遍存在着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不仅在杭州,恐怕全国各大城市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车辆越来越多的今天,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王文元(2001)曾谈到日本东京道路的秩序相当好。在东京就有这样的规定,行人不走人行横道,随便穿越马路,或者在人行横道上不遵守信号灯乱闯红灯出了事故,得不到任何赔偿。迫于此规定,在东京无人乱穿马路。东京的交通秩序井然,保证了人流物流畅行无阻。[10]

世界城市发展的进程也揭示出这样一个规律:对于大城市来说,单纯依赖路面交通或者路面交通承担三分之二以上运量的话,就难以兼顾效率与交通秩序,人们会千方百计地以破坏交通秩序为代价,取得效率(闯红灯,穿行马路等)。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加,在杭州,甚至在全国其他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难题。田玉国在谈到美国如何解决城市交通这个顽疾时,介绍了在美国通过注重科学管理来提高行车速度,缓解交通拥堵。美国的做法是:

根据进出城区交通流量的时间性变化,开辟变向车道,灵活调整进出城的车道数量;开辟高占率车道,增加通过量;采取鼓励“回归市区”,吸引市民住在市郊和近郊;政府制定“保证回家计划”,鼓励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措施。

其次,美国人很重视停车场的建设,上至政府,下至商家,在城市规划和提供商业服务方面都首先考虑停车场的建设。所以,美国的停车场可谓无处不在。这种做法也是由过去的教训换来的。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也面临过城市交通拥挤和停车难的问题,从60年代开始,美国注重了城市规划,由原来发展中心城市,转为大力推动郊区卫星城市的建设,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11]

还有值得学习的一点是,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政府通过投巨资建立发达的公交系统和地铁系统,并保证全年全天24小时运行。来自发达国家的游客也谈到了他们国家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的一些做法。其中,鼓励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给予公交以优惠政策,给予市民乘车便利的条件等。城市交通在保障乘客的等车时间上,要做到准确无误。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期,要保证市民上班不迟到,公交车能做到准时准点运行,市民才会习惯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有效方法。

笔者经常往来于上海与杭州之间,上海在城市公交卡的使用上,有一个便利的措施值得借鉴。上海的地铁卡与公交卡可以通用,这极大地方便了地铁与公共汽车之间的换乘。这也不失为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的一种方式。另外,上海在票价的使用上还实施了一些优惠措施,远途的乘客在多次换乘车的过程中,可享受卡内车票打折扣的优惠,同一天同一时间里转乘车越多,优惠折扣就越大,用此种方式鼓励市民乘公交车、乘地铁,或许可为杭州提供一个借鉴。有些发达国家,通过政府投资,建立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地铁线路四通八达,车站遍及全市各地,使市民方便出行,有些城市的地铁和公交线甚至是一年365天全天24小时运营,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缓解交通堵塞。

2.优势。杭州以西湖闻名于世,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最喜欢的是杭州西湖,此外,对杭州人、龙井茶、杭州食物、城市生活设施以及城市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显示出较好的满意度,认为杭州繁华却不失休闲和安全,生活环境较好,交友也方便等(见图9)。

图9 杭州优势分析

(1)灿烂的中国文化:西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受访者感兴趣的中国文化是语言、历史、饮食和习俗、城市建筑风格和艺术(见图10)。笔者认为,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建设而言,城市的实力一方面体现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上,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课题。这不仅能在积极保护中呈现原已蕴含在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且能在合理开发中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人文精神的含量。杭州以前的建设对古迹的保护考虑不周,不如苏州。苏州以“古城为核心”的城市旅游发展,以新区和工业园区为次核心的发展建设,其概念清晰,在城市开发建设上注重古迹的保护。近些年杭州的城市建设已意识到这一点,比如,为保护南宋太庙遗址,杭州有关部门在原地建成了占地15 000平方米的保护性绿地广场,对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改造,浓缩了民清时期杭州的市井风貌,使这条老街保存下来,全面修复胡雪岩故居、恢复修建杨公堤,对西溪湿地进行恢复生态的保护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很好的范例。目前外国人旅游更注重文化,风景在其次。西安之所以吸引不少以文化旅游为目的的外国游客,是因为西安历史悠久,是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地位突出。其实,西湖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文化,西湖的独特在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山水在城市之中,城市在山水之间,这是其他城市没有的。过去一提起杭州,人们就会想到“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一评价,在如今已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杭州的自然景观以精致和谐为特点,它不仅来源于“天工开物”所赐杭州的自然山水的美丽,江、河、山、湖、洞、园林、名人故居、宗教建筑、皇城遗址融为一体;岳飞、于谦、秋瑾的事迹以及白居易、苏东坡、康有为的千古诗文,融合在杭州的自然山水之间。

图10 喜欢的中国文化

但是,即使是诗情画意的名字、传承至今的诗句、众所周知的传说故事和古色古香的建筑,对于多数普通的外国游客而言,杭州文化内涵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多数人喜欢西湖,是因为它的美丽带给他们愉悦的心情。笔者也曾试着就西湖文化认知程度访谈过外国游客,多数受访者的回答是不太了解西湖的文化。如果今天的杭州仅仅给外国游客“美丽的西湖”印象而缺乏城市特色的话,同样难以让杭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杭州的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人文气息浓厚,别说外国人,就是普通的中国人也只了解到表面之处。在向世界推销杭州时,如何突破厚重的历史文化外壳,让人看到杭州更具人文气息、更现代、更开放的一面,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2)意见反馈。西湖历来被人称道,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出于对西湖的热爱,受访者对西湖给出以下建议:座位以及凳子不够,有些地方要收费;指路的标识语不多,特别是公交车站和公交车内指示牌没有英语标识;游客太多,景点环境保护力度不够,浪费现象严重;停车难;部分景点门票太贵,消费贵;政府需加强关注;街头垃圾多,有些地方污染严重。

(3)杭州市民受到好评。受访者对杭州市民非常满意,高达90%,市民的友善、热情、好客、礼貌、容易接近、乐于助人等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到了温暖。马可·波罗就描述过杭州的居民性格平和,他们以公平和忠厚的品德,经营自己的工商业,毗邻之间友好和睦。

受访者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典、以色列、也门、布隆迪、刚果、尼日尔、巴基斯坦、印度、韩国、日本等近20个国家。他们的职业包括:学生、教师、金融分析师、商人、贸易商、工程师、厨师、家庭主妇等。上述的访谈分析可以了解到外国人眼中一个真实的杭州,也为杭州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提供参考。

[1] 周玲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1999,26(1):86-89.

[2] 张和平.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发展刍议[J].杭州科技,1998(5):25-26.

[3] 张勤.杭州概况(专题)[N].中国绿色时报,2009-05-04.

[4] 周少雄.关于杭州实施旅游国际化的若干思考[J].杭州通讯,2007(10):34-35.

[5] 崔凤军.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3).

[6] 陈友贵.杭州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相关问题的探讨[C].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城市发展与建设,2004:22-23.

[7] 宋国琴,郑胜华.杭州城市旅游休闲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74.

[8] 张看.只有8000个老外的杭州[N].钱江晚报,2009-04-10(A14).

[9] 郑嬗婷,陆林,章锦河,等.近十年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6(4):688.

[10] 王文元.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及其评价[J].城市问题,2001(1):57.

[11] 田玉国.我眼中的美国交通[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5:25-29.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City:Hangzhou in Foreigners Eyes

YUAN Liangping

(Language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city is the produ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city needs analysis of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ity, clear thinking and framework, and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Based on the survey to those foreigners living in Hangzhou, the author analyzes their true feel of Hangzhou. The author hopes this particular perspective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ng 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city of Hangzhou.

tourism city; international tourism city; tourism industry

(责任编辑陈汉轮)

2010-04-26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外国人心目中的国际旅游城市——外国人看杭州”(20060413)研究成果之一

袁良平(1964- ),女,浙江宁波人,副教授,硕士。

F719

A

1671-2714(2010)04-0042-06

猜你喜欢
受访者杭州旅游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杭州院子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旅游
杭州
杭州旧影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