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配置差异分析

2010-12-07 08:04沈有禄
职教通讯 2010年11期
关键词:差率预算内极差

沈有禄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各地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配置差异分析

沈有禄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以2008年全国各地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农村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数据为例,对其构成比例及其地区间配置差异进行分析,发现预算内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较低,基建经费及公用经费比例较低,因此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预算内经费水平,提高公用经费及大型实验设备等基建的经费保障水平,以保障中职学校的教学办公的正常运转。总的来说各地的生均经费的离差程度较大,且“中部塌陷”现象明显。

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配置差异;比较分析

在最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可见,职业教育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发展地位,政府也应增强其政治责任,而履行其责任的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增加财政经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和减小地区间的经费分配差距。这些都需要很好的职业教育经费政策,而出台更合理的经费政策就需要对现在的经费配置差异有清晰的认识。

当然,从纲要来看是提出了很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但现实是,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其经费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充分保障,生均经费水平还较低,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且地区间发展差距明显。如何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提高中职生均经费水平,合理分配经费促进其使用效率达到理想的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以及事业经费与基建经费的构成比例,增加对落后地区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减小地区间生均经费的配置差异,这些都是当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积极采取的重要措施。为此,认清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的构成比例及其地区间配置差异情况,有利于将来进一步的促进政策更有针对性。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泛指除高等职业教育以外的职业教育,因此,技工学校也可以纳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范畴,尽管其经费是来自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而职业高中显然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其中又有农村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是中等职业的典型代表及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本研究将从经费构成比例(生均预算内经费占总生均经费的比例、事业经费与基建经费的比例、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及其地区间的配置差异来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配置差异情况,数据收录了目前能获得的官方权威最新数据也只能到2008年,因此,本研究就以2008年各地的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的配置差异为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全国分地区地方技工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分析

2008年全国各地区地方技工学校生均经费的差异情况如表1所示。

(一)总生均经费分析

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6 697(-4 962/454)元(括号内“/”前数字为与全国高职生均经费值的差,“-”表示比全国高职生均经费低,“/”后数字为与全国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值的差,全文皆同),其中生均事业经费为6 219(-4 808/151)元,占总生均经费的92.82%,生均人员经费为3 340(-1 554/182)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53.73%,生均公用经费为2 876(-3 253/333.2)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46.28%,生均基建经费为480.30(-155.16/302.05)元,占总生均经费的7.17%。可见,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生均经费比全国高职生均经费低4 900元以上,无论是事业性经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都比高职要低,其中基建经费差距不是很大,只低155.16元;但是与全国普通高中相比,技工学校生均经费普遍高于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其中总生均经费要高出454元,生均事业经费比较接近,只比高中高出151元,生均人员经费比高中要低182元。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几乎是对半开(53.73%∶46.28%),公用经费有充分的保障,但是其中人员经费的比例还有改善的空间,以利于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中部的江西、湖北、安徽及西部的陕西和东北的吉林是技工学校生均经费最小的五个地区(上海和天津的公用经费当年也身处全国最小五位),浙江、北京、新疆、海南、甘肃是生均经费最大的五个地区,有明显的中部塌陷的现象。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总生均经费及生均事业经费最大地区均为甘肃(52 000元),最小地区均为陕西(3 313元);生均人员经费最大地区为甘肃(52 000元),最小地区为陕西(1 546元);生均公用经费最大地区为北京(8 413元),最小地区为上海(1 095元);生均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海南(34 700元),最小地区为山东(11.6元)。其中北京的公用经费是最充足的,而海南的基建经费是最高,说明海南的技工学校还处于起步的大兴土木阶段,而山东相对成熟,基建经费很少,而甘肃尽管经济落后但当年对技工学校的生均投入却是最大的。

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总生均经费及生均事业经费的极差均为48 687元,其极差率均为15.70,其标准差分别为10 825元和9 006元,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616和1.449;生均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极差分别为50 454元和7 318元,其极差率分别为33.64和7.68,其标准差分别为8 962元和1 922元,其变异系数为分别为2.683和0.668;生均基建经费的极差为34 688.4元,其极差率为2 991.38,其标准差为6 208元,其变异系数为12.925。可见,2008年各地区地方技工学校生均经费的最大地区与最小地区间的差距是很大的,总生均经费部分差距高达近16倍,其中基建经费的差距更是高达2 991倍,相差极其悬殊。各地的生均经费的离差程度(除公用经费较小外)很大,如总生均经费部分超过1.6,其中基建经费部分更是高达近13。

(二)预算内生均经费分析

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3 214(-1 614/-120)元,其中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为2 999(-1 529/-206)元,占总预算内生均经费的93.31%,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为2 111(-786/-397)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70.39%,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888.1(-743.3/191.9)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29.61%,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为214.78(-84.88/85.02)元,占总生均预算内经费的6.68%。可见,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比全国高职及普通高中都要低,如生均预算内经费比高职低1 614元,比高中低120元,只有预算内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是高于高中的,高出191.9和85.02元。

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生均教育经费的比例为47.99%,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占总生均事业经费的比例为48.25%,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占总生均人员经费的比例为63.20%,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占总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为30.87%,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占总生均基建经费的比例为44.72%。可见,预算内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较低,不到50%,仅预算内人员经费的比例较高,超过60%,而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比例仅为30.87%,预算内基建经费的比例仅为44.72%,所以各地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的财政保障水平是很低的,从而增加了学校及家庭的负担,因此,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预算内经费水平。

中部的安徽、湖北、江西及西部的陕西和东北的吉林是技工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最小的五个地区(江苏的预算内基建经费及重庆的预算内人员经费和湖南的预算内公用经费当年也身处全国最小五位),辽宁、新疆、浙江、内蒙古、北京则是生均经费最大的五个地区,有明显的中部塌陷的现象。

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预算内总生均经费及事业经费最大地区均为北京(9 344元),最小地区均为陕西(1 010元);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最大地区为内蒙古(5 768元),最小地区为陕西(924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最大地区为北京(6 611元),最小地区为湖北(25元);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辽宁(1 146元),最小地区为山东(11.5元)。

2008年全国地方技工学校预算内总生均经费及生均事业经费的极差均为8 334元,其极差率均为9.25,其标准差分别为2 331元和2 229元,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725和0.743,离散程度相当大;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的极差为4 844元,其极差率为6.24,其标准差为1 451元,其变异系数为0.687;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极差为6 586元,其极差率为264.44,其标准差为1 222元,其变异系数为1.376;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极差为1 134.45元,其极差率为99.22,其标准差为267元,其变异系数为1.243。可见,2008年各地区地方技工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的最大地区与最小地区间的差距是较大的,预算内总生均经费部分差距达9.25倍,其中,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差距高达264.44倍,预算内生均基建经费也相差近100倍,相差极其悬殊。各地的生均预算内经费的离差程度较大,均超过0.68,如总生均预算内经费部分超过0.7,其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部分达1.3以上。预算内生均经费的离散程度小于总生均经费的离散程度。

二、全国分地区地方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分析

2008年全国各地区地方职业高中生均经费的差异情况如表2所示。

(一)总生均经费分析

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6 766(-4 893/523)元,生均事业经费为6 531(-4 493/466)元,占总生均经费的96.53%,生均人员经费为3 853(-1 041/331)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59.00%,生均公用经费为2 677.9(-3 451.7/134.6)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41.00%,生均基建经费为235.21(-400.25/-56.96)元,占总生均经费的3.48%。可见,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生均经费比全国高职生均经费低近5 000元,无论是事业性经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都比高职要低,其中基建经费差距不是很大,低400元;但是与全国普通高中相比,技工学校生均经费普遍高于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总生均经费高出523元。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几乎近六四开(59%:41%),公用经费有充分的保障,但

是其中人员经费的比例仍然有改善的空间。中部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及西部的贵州是职业高中生均经费最小的五个地区,而辽宁、浙江、天津、北京、上海则是最大的五个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中部塌陷现象。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总生均经费及生均事业经费最大地区均为上海(29 118元和29 057元),最小地区均为河南(3 796元和3 726元);生均人员经费最大地区为上海(14 460元),最小地区为安徽(2 312元);生均公用经费最大地区为上海(14 597元),最小地区为河南(1 292元);生均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天津(1 526元),最小地区为青海(23.6元)。

表2 分地区地方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008)①(单位:元)

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的极差为25 322元,其极差率为7.67,其标准差为5 389元,其变异系数为0.796,离散程度较大;生均事业经费的极差为25 331元,其极差率为7.80,其标准差为5 349元,其变异系数为0.819;生均人员经费的极差为12 148元,其极差率为6.25,其标准差为2 764元,其变异系数为0.717;生均公用经费的极差为13 305元,其极差率为11.30,其标准差为2 702元,其变异系数为1.009;生均基建经费的极差为1 502.4元,其极差率为64.66,其标准差为395元,其变异系数为1.679。生均经费的离散程度也较高,达到0.7以上水平,其中基建经费的离差程度达近1.7的水平。

(二)预算内生均经费分析

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3 833(-995/499)元,其中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为3 697(-831/492)元,占总预算内生均经费的96.45%,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为2 922(25/414)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79.04%,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774.9(-856.5/78.7)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20.96%,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为135.89(-163.77/6.13)元,占总生均预算内经费的3.55%。可见,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均比全国高职生均预算内经费要低,高于普通高中。

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生均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6.65%,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占总生均事业经费的比例为56.61%,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占总生均人员经费的比例为75.84%,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占总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为28.94%,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占总生均基建经费的比例为57.77%。可见,预算内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超过55%,只有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比例较低,不到29%,说明地方职业高中的公用经费的财政经费来源很低,因此,有可能加大了学校乱收费的可能,从而加大了学校、学生及家庭的负担,所以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还要极大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办公秩序的正常进行。

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和西部的四川及华北的河北是职业高中预算内生均经费最小的五个地区,而新疆、天津、海南、上海、北京则是最大的五个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中部塌陷现象。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最大地区为北京(10 664元),最小地区为湖北(2 033元);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及人员经费最大地区均为上海(10 541元和8 182元),最小地区均为湖北(1 976元和1 716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最大地区为海南(3 415元),最小地区为湖北(260元);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海南(1 237元),最小地区为辽宁(4.46元)。

2008年全国地方职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极差为8 631元,其极差率为5.25,其标准差为2 262元,其变异系数为0.590,离散程度较大;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极差为8 565元,其极差率为5.33,其标准差为2 189元,其变异系数为0.592;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的极差为6 466元,其极差率为4.77,其标准差为1 607元,其变异系数为0.550;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极差为3 155元,其极差率为13.13,其标准差为807元,其变异系数为1.041;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极差为1 232.54元,其极差率为277.35,其标准差为265元,其变异系数为1.950。生均经费的离散程度也较高,均为0.55以上,其中预算内基建经费的离差程度达近2的水平。

三、全国分地区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分析

2008年全国各地区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生均经费的差异情况如表3所示。

(一)总生均经费分析

表3 分地区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008)①(单位:元)

2008年全国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5 357(-6 302/578)元,其中生均事业经费为5 187(-5 837/484)元,占总生均经费的96.83%,生均人员经费为3 159(-1 735/256)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60.90%,生均公用经费为2 027.8(-4 101.8/228.1)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39.09%,生均基建经费为170.24(-465.22/93.44)元,占总生均经费的3.18%。可见,2008年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的生均经费比高职的生均经费要低6 300多元,相差甚大,尽管如此,还是要比全国地方农村普通高中的生均经费要高近580元。其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比较合适,为六四开,说明农村职高的正常办公条件还是能得到保障的。

吉林、安徽、河南、重庆、福建是农村职高生均经费最小五地区,而浙江、新疆、北京、辽宁、天津则是最大五地区。2008年全国地方农村职业高中总生均经费、生均事业经费、生均人员经费及生均公用经费最大地区均为天津(71 080元、71 080元、43 897元、27 184元),最小地区均为吉林(2 474元、2 474元、1 807元、667元);生均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北京(1 569元),最小地区为福建(2.62元)。

2008年全国地方农村职业高中总生均经费及生均事业经费的极差均为68 606元,其极差率均为28.73,其标准差分别为13 040元和13 018元,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34和2.510;生均人员经费的极差为42 090元,其极差率为24.29,其标准差为7 653元,其变异系数为2.423;生均公用经费的极差为26 517元,其极差率为40.76,其标准差为5 857元,其变异系数为2.888;生均基建经费的极差为1 566.4元,其极差率为603.46,其标准差为323元,其变异系数为1.897。各地的离散程度还是很高的,达1.8-2.9之间,极差率也处于相对高水平,如生均基建经费相差600多倍。

(二)预算内生均经费分析

2008年全国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3 140(-1 688/492)元,其中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为3 020(-1 508/424)元,占总预算内生均经费的96.18%,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为2 410(-487/295)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79.80%,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09.5(-1 021.9/128.3)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20.18%,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为120.08(-179.58/68.33)元,占总生均预算内经费的3.82%。可见,2008年全国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生均预算内经费均比全国高职生均预算内经费要低近1 700元,但是与全国农村普通高中要高近500元。

2008年全国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生均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8.61%,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占总生均事业经费的比例为58.22%,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占总生均人员经费的比例为76.29%,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占总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为30.06%,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占总生均基建经费的比例为70.54%。总的来说,除公用经费外,预算内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达58-77%之间,只有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比例较低,仅达到30.06%,说明地方农村职业高中的公用经费的财政经费来源很低,因此,很难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办公秩序的正常进行。

湖北、安徽、重庆、吉林、福建是农村职业高中预算内生均经费最小五地区,而宁夏、北京、辽宁、新疆、天津为最大五地区。2008年全国地方农村职业高中预算内生均经费及事业经费最大地区均为天津(均为37 977元),最小地区均为湖北(均为1 876元);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最大地区为天津(37 241元),最小地区为重庆(1 535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最大地区为北京(3 124元),最小地区为宁夏(28.2元);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北京(1 569元),最小地区为福建(2.62元)。

2008年全国地方农村职业高中预算内生均经费及事业经费的极差均为36 101元,其极差率均为20.24,其标准差分别为6 766元和6 748元,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155和2.234;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的极差为35 706元,其极差率为24.26,其标准差为6 512元,其变异系数为2.702;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极差为3 095.8元,其极差率为110.78,其标准差为825元,其变异系数为1.354;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极差为1 566.38元,其极差率为598.85,其标准差为304元,其变异系数为2.532。各地的离散程度还是很高,除公用经费外均达2.1-2.8之间,极差率也处于很高水平,如基建经费部分竟相差近600倍。

四、全国分地区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分析

2008年全国各地区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的差异情况如表4所示。

(一)总生均经费分析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7 275(-4 384/1 032)元,其中生均事业经费为7 027(-3 997/962)元,占总生均经费的96.59%,生均人员经费为4 048(-846/526)元,占生均事业经费57.61%,生均公用经费为2 978.7(-3 150.9/435.4)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42.39%,生均基建经费为248.16(-387.3/69.91)元,占总生均经费的3.41%。可见,2008年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比高职要低近4 400元,相差甚大,但是要比普通高中要高出1 032元,说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已经高出普通高中一个较高水平了,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其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接近合理水平,为五八比四二开,说明中等职业学校的正常办公条件还是能得到保障的,但是人员经费的比例稍微低了点,可以增加这部分的比例以提高教师待遇。

中部的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及西部的贵州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最小五地区,而西藏、浙江、海南、北京、上海是最大五地,呈现出明显的中部塌陷现象。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总生均经费、生均事业经费、生均人员经费最大地区均为上海(20 385元、20 301元、11 004元),最小地区均为湖北(4 114元、3 996元、2 411元);生均公用经费最大地区为上海(9 297元),最小地区为西藏(1 122元);生均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西藏(4 186元),最小地区为山东(34.2元)。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极差为16 271元,其极差率为4.96,其标准差为3 614元,其变异系数为0.497;生均事业经费的极差为16 305元,其极差率为5.08,其标准差为3 549元,其变异系数为0.505;生均人员经费的极差为8 593元,其极差率为4.56,其标准差为1 843元,其变异系数为0.455;生均公用经费的极差为8 175元,其极差率为8.29,其标准差为1 826元,其变异系数为0.613;生均基建经费的极差为4 151.8元,其极差率为122.40,其标准差为932元,其变异系数为3.756。除基建经费外的离散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外,其他部分经费的离差程度还是比较合理的,基建经费部分的极值相差超过120倍。

表4 分地区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008)(单位:元)

(二)预算内生均经费分析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3 940(-888/606)元,其中,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为3 809(-719/604)元,占总预算内生均经费的96.68%,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为2 899(2/391)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76.11%,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910.2(-721.2/214)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23.90%,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为130.32(-169.34/0.56)元,占总生均预算内经费的3.31%。可见,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比高职要低近900元,但高中要高出600多元。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生均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4.16%,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占总生均事业经费的比例为54.21%,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占总生均人员经费的比例为71.62%,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占总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为30.56%,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占总生均基建经费的比例为52.51%。可见,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比例较低,仅为30.56%,说明地方财政投入很难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办公秩序的正常进行;而教师工资等得到了财政的较好保障。

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及西部的重庆是中等职业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最小五地,而天津、海南、西藏、上海、北京是最大五地,呈现出明显的中部塌陷现象。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职业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及生均事业经费最大地区均为北京(11 455元、11 127元),最小地区均为湖北(1 840元、1 779元);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最大地区为上海(6 795元),最小地区为湖北(1 575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最大地区为北京(5 156元),最小地区为湖北(204元);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西藏(4 186元),最小地区为山东(11.8元)。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极差为9 615元,其极差率为6.23,其标准差为2 179元,其变异系数为0.553;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极差为9 348元,其极差率为6.25,其标准差为1 922元,其变异系数为0.523;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的极差为5 220元,其极差率为4.31,其标准差为1 176元,其变异系数为0.406;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极差为4 952元,其极差率为25.27,其标准差为1 001元,其变异系数为1.100;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极差为4 174.2元,其极差率为354.75,其标准差为738元,其变异系数为5.663。各地的离散程度除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处于较高水平外,其他部分经费的离差程度还是比较合理的,基建经费的极值相差超过350倍。

五、全国分地区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差异分析

2008年,全国各地区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经费的差异情况如表5所示。

(二)总生均经费分析

表5 分地区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008)(单位:元)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7 608(-4 051/1 365)元,其中生均事业经费为7 396(-3 628/1 331)元,占总生均经费的97.21%,生均人员经费为4 138(-756/616)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55.95%,生均公用经费为3 258.9(-2 870.7/715.6)元,占生均事业经费的44.06%,生均基建经费为211.53(-423.93/33.28)元,占总生均经费的2.78%。可见,2008年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比高职要低超过4 000元,相差甚大,但比高中要高1 300多元。其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接近合理水平,为五六比四四开,说明中等专业学校的正常办公条件还是能得到保障的,但是人员经费的比例稍微低了点,可以增加这部分的比例以提高教师待遇。

中部的湖北、河南、安徽及西部的贵州、广西为中等专业学校生均经费最小五地区,而江苏、浙江、青海、上海、北京为最大五地,中部塌陷明显。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经费及生均事业经费最大地区均为北京(17 717元、17 224元),最小地区均为湖北(4 350元、4 193元);生均人员经费最大地区为上海(8 947元),最小地区为湖北(2 395元);生均公用经费最大地区为北京(9 288元),最小地区为西藏(1 112元);生均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西藏(4 299元),最小地区为山东(11.6元)。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极差为13 367元,其极差率为4.07,其标准差为2 825元,其变异系数为0.371;生均事业经费的极差为13 031元,其极差率为4.11,其标准差为2 799元,其变异系数为0.378;生均人员经费的极差为6 552元,其极差率为3.74,其标准差为1 438元,其变异系数为0.348;生均公用经费的极差为8 176元,其极差率为8.35,其标准差为1 561元,其变异系数为0.479;生均基建经费的极差为4 287.4元,其极差率为370.60,其标准差为783元,其变异系数为3.702。各地的离散程度除基建经费处于较高水平外,其他部分经费的离差程度较小,基建经费极值相差超过370倍。

(二)预算内生均经费分析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3 978(-850/644)元,其中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为3 880(-648/675)元,占总预算内生均经费的97.54%,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为2 840(-57/332)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73.20%,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1 040.1(-591.3/343.9)元,占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26.81%,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为97.77(-201.89/-31.99)元,占总生均预算内经费的2.46%。可见,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均比高职要低850元,但比高中要高近650元。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生均教育经费的比例为52.29%,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占总生均事业经费的比例为52.46%,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占总生均人员经费的比例为68.63%,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占总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为31.92%,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占总生均基建经费的比例为46.22%。可见,预算内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还不是很高的,达52%-69%之间,其中,预算内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的比例较低,仅为31.92%和46.22%,说明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的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的财政经费来源很低,因此,很难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办公秩序的正常进行,甚至低财政来源的基建经费投入也很难保障中等专业学校有合格的校舍及大型仪器等办学条件。

中部的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和西部的四川是中等专业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最小五地区,而海南、青海、上海、西藏、北京是最大五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中部塌陷现象。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专业学校预算内生均经费、生均事业经费、生均人员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最大地区均为北京(分别为13 489元、13 024元、5 609元、7 414元),最小地区均为湖北(分别为1 783元、1 707元、1 513元、194元);预算内生均基建经费最大地区为西藏(4 299元),最小地区为山东(9.56元)。

2008年,全国地方中等专业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极差为11 706元,其极差率为7.57,其标准差为2 367元,其变异系数为0.595;生均预算内事业经费的极差为11 317元,其极差率为7.63,其标准差为2 142元,其变异系数为0.552;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的极差为4 096元,其极差率为3.71,其标准差为1 016元,其变异系数为0.358;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极差为7 220元,其极差率为38.22,其标准差为1 359元,其变异系数为1.307;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极差为4 289.44元,其极差率为449.69,其标准差为783元,其变异系数为8.009。各地的离散程度除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处于较高水平外,其他部分经费的离差程度还是比较合理的,基建经费极值相差近450倍,变异系数达8.009。

六、结论

第一,总生均经费部分,中职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均超过6 000元(除农村职高为不到5 400元外),为6 697-7 608元之间;高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市有10-13个(除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为16个外),即普遍多数省区市的生均值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预算内生均经费部分,中职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均超过3 000元,为3 140-3 978元之间;高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市有半数左右(技工学校最小为11个,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分别为18、17个,职业高中和农村职业高中均为15个)。总的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生均经费要高于其他类型的中职学校。

第二,总生均经费部分,中职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均比高等职业院校要低4 000元以上,具体低4 051-6 302元(其中农村职业高中比高职要低6 302元,技工学校低近5 000元,职业高中低近4 900元,中等职业学校低近4 400元);中职各类学校比普通高中要高出400元以上,具体为454-1 365元(其中中等职业学校高出1 032元,中等专业学校高出1 365元)。预算内生均经费部分,中职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均比高等职业院校要低850元以上,具体低850-1 688元(其中农村职业高中比高职要低1 688元,技工学校低1 614元,职业高中低近1 000元,中等职业学校低近900元);中职各类学校比普通高中要高出490元以上(除技工学校比高中要低120元),具体为492-644元(其中中等职业学校高出606元,中等专业学校高出644元)。

第三,各类预算内生均经费占其总生均经费的比例较低,生均经费部分仅为50%左右(其中技工学校仅为47.99%,职业高中及农村职业高中最高也只有56.65%和58.61%,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分别为54.16%和52.29%);生均人员经费比例较高,为63.20%-76.29%(其中农村职业高中最高为76.29,职业高中其次为75.84%,中等职业学校为71.62%,中等专业学校为68.63%);生均公用经费比例很低,仅为30%左右。说明中职各类学校财政预算内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公用经费部分,很难保障中职正常的教学办公需要,有限的财政投入也主要用于保障教师的工资及福利部分,即人员经费部分。

第四,生均经费的各类经费结构比例情况分析,总生均经费部分,事业经费占了总生均经费的92.82%-97.21%之间,基建经费仅占2.78%-7.17%之间(仅技工学校为7.17%,其他为3%左右),可见,中职各类学校用于校舍、运动场地、大型实验器械等基建投入很低,所以才有了在黑板上演练机械操作等严重脱离实践教学的情况发生;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大致为6∶4,人员经费有提升的空间,用以改善教师待遇。预算内生均经费部分,也是基建投入比例仅为3%左右,也是很难保证对基建的投入;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保持在75∶25左右(其中职业高中、农村职业高中为近8∶2),人员经费比例较高,过高比例的人员经费挤占了教学办公用的公用经费,因此,可以进一步压低人员经费比例而提高公用经费比例,但仅有3%-5%的空间可作为。

第五,无论是总生均经费还是预算内生均经费,中部的江西、湖北、安徽、河南、湖南及西部的重庆、陕西、贵州、四川和东北的吉林都是生均经费最小的地区,而辽宁、浙江、新疆、海南、青海、宁夏、西藏(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部分)、甘肃(技工学校部分)天津、北京、上海则是生均经费最大的地区,尤其是津、京、沪几乎在中职各类学校中均占据最大五位,呈现出明显的“中部塌陷”现象。

第六,各地生均经费的离散程度较大(除中等专业学校总生均经费部分比较小外),尤其是技工学校的总生均经费部分及农村职业高中的总生均经费及预算内生均经费部分的离散程度都很大,均超过1.6甚至达到8的水平,公用经费及基建经费的离散程度更大,基建经费的极值竟相差三五百倍(最小的也近百倍)。

注释:

①极差、极差率、最小值时为去除了零值/缺失值省区(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以外的结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The Differenc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er Capita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SHEN You-lu

(School of Edu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From the data of per capita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of technicial schools,seni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s,rural seni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secondary,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s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the difference analysis finds out that the fiscal expenditure proportion is low,the expenditure proport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office using fees is low.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scale to increase the fiscal educational expenditure,to increase the expenditure for office using and infrastructure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running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The dispers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is quite great,and the dent of the several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 is quite clea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per capita educational expenditure;distribution difference;contrast analysis

G710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0)11-0013-10

2010-09-11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XJY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创新研究——基于教育券的视角”(项目编号:09YJC880019)

沈有禄(1976-),男,四川盐源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表1 分地区地方技工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008)①(单位:元)

资料来源: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编《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2月,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整理而得。全文皆同。

?

[责任编辑 曹稳]

猜你喜欢
差率预算内极差
厘清概念 领悟意义
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变化分析
二次函数极差的规律与应用
福建医保办:非公立医疗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
新疆:中央预算内投资8.39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福建省苏区老区县执行中西部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和转移支付补助情况
发改委下达5.52亿元水污染防治中央预算内投资
安徽 芜湖药品零差率动“药商奶酪”
上海四家零差率试点医院收不抵支
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三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