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2010-12-03 08:53郑国钦王军霞李建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期
关键词:桑枝补阳供血

郑国钦 王军霞 李建刚

浙江省开化县人民医院(开化 32430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为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可演变为脑卒中[1],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我们近年采用补阳还五汤加桑枝垫枕结合西药治疗本病5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者58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16例,均以眩晕为首发或主要症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45~76岁,平均56.55岁;病程3个月至25年;伴发高血压病31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4例。对照组58例,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45~78岁,平均56.47岁;病程3个月至25年;伴发高血压病32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3例。两组患者颈椎摄片均有颈椎退行性病变,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狭窄;颈椎MRI示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椎间盘突出,以 C4~5、C5~6多见。所有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均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两组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病情程度等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2]:年龄45岁以上,有动脉硬化诱发因素(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等);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病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猝倒、视觉症状(如视野缺失、复视等)、肢体麻木或无力,眩晕与头部转动有密切关系。经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排除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及耳源性眩晕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消旋山茛菪碱20mg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 (伴有糖尿病患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黄芪12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 10g,红花 6g,桃仁 6g,地龙 6g),每日 1 剂,水煎分2次温服;并每晚用桑枝垫枕(取粗细均匀的干燥桑枝,长约30cm,高度与患者的拳头相当,外面用薄布包裹垫于颈部)。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TCD检测用药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变化。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 [2]中眩晕疗效的判定标准。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明显好转,TCD检查正常。有效:眩晕程度和发作频率减少60%以上,其他伴随症状明显好转,TCD检查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恶化。TCD检查参照文献[3]制定的正常值。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49.98±4.13*△41.23±4.25*n 58 58治疗前36.12±6.31 36.26±5.98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阻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缺血,其病因多为动脉硬化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肥大等。动脉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加之颈椎病变压迫通过椎间孔的椎动脉,使血管腔狭窄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阻塞,或增生的骨赘刺激绕椎动脉外壁的交感神经丛,或刺激颈椎旁的交感神经节,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交感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使椎-基底动脉痉挛而影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治疗主要以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大脑供血为主。常使用消旋山茛菪碱和尼莫地平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缺血区的血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中医学认为“无瘀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故其基本病机为气血亏虚,瘀阻经络。气虚则清阳不展,血液运行不畅;血虚则脑失所养,以致发生眩晕,在治疗上多主张补、通兼施[4]。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的作用,以黄芪补气为主药,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为辅药,地龙通络活血为佐药;并用桑枝垫枕祛风通络,利关节。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5]。药理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扩张脑血管,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促进蛋白质合成,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消退[6]。本观察显示,补阳还五汤加桑枝垫枕联合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1]王复新,姜志梅.EAPA转颈试验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1(6):376.

[2]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72.

[3]顾慎为.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0~71.

[4]孙春喜,赵天成.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J].光明中医,2007,22(7):61~62.

[5]李可建.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研究 [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571~573.

[6]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16~717.

猜你喜欢
桑枝补阳供血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辣语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