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 宏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四大法宝”
● 丛 宏
信息技术课堂因其学科的独有特点——动手性和参与性而广受学生的喜爱。然而,由于初中学段学生基础水平不一,教材又立足于“非零起点”,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叫苦连天,有些教师干脆“穿新鞋,走老路”,延续“一刀切”教学,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着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教育小实验,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与经验,谓之曰“四大法宝”。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分组教学特别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开展,特别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
针对教师“一对全班”指导实施困难的问题,可以根据学校微机室中计算机的位置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成员6-8人,男、女生人数基本均衡。由组员推荐一名计算机水平较高、热心助人、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互教互学、合作分工等情况,并对每个环节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每节课评选优秀小组和落后小组,给出评语与建议。如图1。
图1
学期中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不断深入了解,随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微调,主要目的是达到小组整体水平相对均衡:每个小组都至少有2-3名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以下称A类生),也有l-2名相对较差的学生(以下称C类生)。逐步引导组内A类生在完成任务后,主动帮助C类生跟上教学进度,完成任务。
在A类生和C类生的互教互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由A类生直接代替C类生完成操作。在统计各小组完成任务人数时,表面上看呈现出一片大好景象,但实际上只是A类生这一部分人的成果。为避免这种现象,我们明确提出小组内互帮互学的要求:“君子动口不动手”。即:只能通过语言来辅导对方,不能接触对方的鼠标与键盘。另外,在统计完各小组完成任务人数后,进行随机抽查,检查该组统计结果是否属实。
除互帮互学外,小组成员还在难以独立完成任务时,进行分工合作。如“网络共享”、“筹建网站”等课节,需要广泛搜集大量资料,时间紧,任务重。小组长便组织小组成员先分工,明确各自任务,然后分头完成,最后归集、整理。
小组学习,使得A类生锻炼了表达能力,C类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共同结成了一个荣辱与共、均衡进步的小集体。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地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集中强调三点: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分层次;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针对学生基础水平不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实施于每节课的练习环节中。每个练习环节都设置“会员任务”和“贵宾任务”。会员任务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即为满分;而贵宾任务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专门设置的,如果完成了则再加20分。如第二册上“逐帧动画”一节,会员任务是:表情动画、猎豹奔跑动画,贵宾任务是制作红绿灯动画;“引导线动画”一节,会员任务是“以下任选其一完成动画:玩转纸飞机;地球转起来;蜜蜂采蜜忙”。贵宾任务是“完成太阳系中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又绕着太阳转的动画”。贵宾任务的设置,为班级中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提 高和发展的空间,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要。
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别优生和差生,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大班教学中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评价,而组织小组内互评、学生自评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只顾动手操作、不能积极参与课堂问答等问题,可能将课堂评价内容具体化、标准精细化,每节课在上课刚开始时都先将本节课的评价细则进行展示,然后将其通过网络广播系统分发给学生。随着课堂一个又一个环节的进行,评价随之展开。如“走进缤纷的电脑动画世界”一课,评价表如图2。学生随时针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尤其是每节课的交流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成果,鼓励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展示同学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交流心得。
图2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当的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认为,课堂总结应不仅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总结,更应该是学生对自己一堂课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的总结与评价,甚至也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做简单的评价。
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虎头蛇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建立了电子学习档案。从迈进信息技术教室的第一节课起,就让学生在自己使用的机器上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 (WORD文档或者文本文档)。每节课快下课时,留下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把自己的收获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在学习档案里(如图3)。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小结,只是主体由教师变成了学生,形式由集体变成了个体。学生通过记录学习档案,积累收获,也锻炼了文笔。每次打开自己的学习档案,内心都充满了自豪感,“今天我又学会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学期结束时,将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打印、评定等级、择优进行展评,并将学习档案作为期末学科成绩等级评定的参考依据之一。
图3
“四大法宝”能够助我们教师将信息技术课堂安排地妥妥当当,信息技术教室真正成了学生们“学习的乐园”。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不断深入理解新教材理念、准确设定教学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一定会迎刃而解,我们也一定能够在信息技术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丛 宏/威海市高区一中
(责任编辑: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