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朝兵 毛兴永 张兴瑜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调查与对策探讨*
● 胡朝兵 毛兴永 张兴瑜
采用自编的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对重庆大学城五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共600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由强到弱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影响力需求;(2)在学习方法需求上表现出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文科高于理科,女生高于男生,其他需求差异不显著;(3)非独生子女相对于独生子女在四种心理需求上都显著较高;(4)在生源地上各方面需求差异均不显著。根据本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对学校开展大学新生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借鉴,使大学新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特点;对策
心理需求亦称“次级需求”,一种同生理需求对应的分类方法,是指一切起自内心,而非来自生理实体的需求,包括与人的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有关的需要。心理需求主要是后天习得的,内容极其丰富,如人的自尊心、荣誉感、责任心、归属感、价值追求和成就欲以及学习、探究、创造的需要等。时建朴和王瑾对大学生需要发展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有21种基本需要,排在前四位的是友情、求知、自立和心理素质的需要。[1]万晓红的研究结果表明:求知、友情、自尊自立、成就、建树的需要是大一新生前五位的需要。[2]张松研究发现:大一新生最重要的需要依次是心理素质的需要、知识能力的需要、自立的需要、求职的需要。[3]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在其中最为人渴望得到而又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优势需要,它对人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4]新生入学,在新环境中必有新需要,如何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需要特别是优势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因此,本研究以大学新生心理需求为切入点,研究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的特点以及解决对策,这不仅能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同时对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首先,选取重庆大学城两所大学的10名新生进行访谈,了解其心理需求;然次,编制开放式问卷对大学城100名新生进行心理需求调查;第三,根据调查结果和已有研究文献建构问卷维度与题项,选择10名心理学老师和10名心理学研究生进行专家咨询,确定初始问卷;第四,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重庆大学城五所本科院校的600名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学后三个月内共发放问卷600份进行调查,剔除不符合要求或信息不全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1份。其中:男生251人,女生310人;城镇240人,农村321人;理科295人,文科266人;独生子女248人,非独生子女313人。
在对大学新生进行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理论探讨和已有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调查问卷的维度和题项,并对大学心理学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专家咨询,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初始问卷40题,对样本进行预测,经项目分析,删除与总分相关较低,因素负荷小于0.4的题目,对余下项目进行重新编排,形成由31道题目组成的大学新生心理需求正式问卷。问卷使用李克特式五点评分,从“暂不需要”到“急切需要”分别计为1-5分。根据各因变量均分的高低来评估分析心理需求状况,在某一维度上得分越高者说明在这一个维度的需求就越高。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相关统计结果。
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KMO值为0.859,Bartlett球形检验 X2为 3575.088 (df=703),p<0.001,表明问卷适合做因素分析。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进行分析,根据因子负荷矩阵中各变量对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特征根大于1抽取出包含31个题项的四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40.062%。因子1-4分别命名为:“人际交往需求(11)”、“影响力需求(6)”、“学习方法需求(7)”、“成就目标需求(7)”。
1.信度分析
本研究考察了问卷的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克龙巴赫 a 系数)。 各分维度的 rtt在 0.5763~0.7265之间,总问卷rtt,为0.7771;各分维度α系数的范围在0.5946~0.7728 之间,总问卷的 α 系数为 0.8777。 见下表1。
表1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问卷的信度指标
2.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以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来估计本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见表2。问卷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731~0.864 之间,说明各因素较好的反映了问卷要测量的内容;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 0.418~0.531,呈中等程度的相关,表明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表2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问卷的效度指标
1.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的描述性统计
对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表3。
表3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上表3可以看出,在大学新生的四种需要中,由强到弱依次是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影响力需求。
2.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在专业上的差异
表4的结果表明,学习方法需求在专业之间的差异显著,(p=0.035,<0.05), 并且文科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大于理科学生;而在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以及影响力需求这三个维度上,虽然文科略高于理科,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的专业差异
3.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学习方法需求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显著,(p=0.022,<0.05),女生>男生,而在其他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5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的性别差异
4.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从表6可知,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和影响力需求上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表6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注:*表示 p<0.05 **表示 p<0.01 ***表示 p<0.001
5.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从表7可知,虽然农村学生在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上都略高于城镇学生,而只在影响力需求上略低于城镇学生,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7 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1.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的特点
本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由强到弱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影响力需求等四个方面。这与万晓红(2006)得出的大学新生具有求知、友情、自尊自立、成就和建树的需要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大学新生对人际需求的满足被排在第一位,究其原因可能包括:(1)大学新生正处于青春期,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青年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亲密感,是青年学生交往、寻求友谊的时期。(2)中学时期的友谊因为时空的距离而阻隔,需要在新的环境寻求和发展新的友谊,以弥补因升学而产生的好友分离导致的落寞与孤独。(3)为了尽快融入新环境,成为其中的一员,使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促使大学新生迫切需要交往。(4)寻求异性友谊,也是大学新生交往需求十分强烈的重要原因。另外,本研究也发现,大学新生的成就目标需求被排在了第二位,说明他们的成就动机比较强烈,很想在大学里学有所成,因而对学习方法和提高能力具有影响力的需求紧跟其后。总的来说,反映了大学新生渴求融入新的人际环境并获得学业成功与能力提升的需求。
2.大学新生心理需求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的专业差异
研究结果(表4)表明,文科大学新生对学习方法的需求显著高于理科大学新生。在访谈中学生反映,大学教师的教学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文科教师超越教材进行讲授的情况比较多,内容也很丰富,学生听、记笔记、理解、考试等有一些困难,加之课后没有教师监督和约束,他们容易放纵自己,但到期末考试时又十分焦虑,导致一些大学新生第一学期就考试挂科的现象比较多。而理科大学新生在这一点上情况稍微好一些,因为大学理科教师的教学一般比较遵循教材进行,涉及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操作和验算,课后即使教师不管,学生也必须花时间去弄懂并完成作业,这与中学生的学习有类似之处,他们相比文科大学新生会比较容易顺利过度,这也是理科大学新生学习适应较好的原因之一。在其他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他们都面临人际适应、目标追求和能力提升的相同课题。
(2)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6)表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成就目标、学习方法、影响力需求四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由于:①非独生子女在家中交往的机会比较多,习惯于跟别人交朋友,而独生子女在家中本就习惯于一个人玩,所以相对来说这个方面的需求较弱。②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一般较重,他们较早分担家庭责任,因而非独生子女在成就目标需求上强于独生子女可能与此有关。正因为如此,他们更急于在学习上有突出表现,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3)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状况的城乡差异
研究结果(表7)表明,大学新生心理需求在城乡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现在城乡之间的各种差异本身就越来越小,地域限制较小,所以农村和城镇来源大学新生在这几方面需求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的一些特点,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与否对于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会产生重要影响。青年大学生在人生的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始终伴随着成功的喜悦、满足和失败的烦恼、不安”。[5]学校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班级建设与管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上,要注意大学新生的心理需求特点,具体建议如下。
(1)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消除新生入学焦虑
徐虹从大学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会学习以及消除孤独苦闷感等方面,探讨了大学新生教育。[6]黄文浩提出,大学新生具有发展、交往、尊重、贡献的需要,并提出基于满足需要的入学教育应该包括:适应性教育、“专业成才”教育、“精神成人”教育。[7]本研究发现大学新生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排在首位,提醒学校应重点关注新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满足其因离开中学朋友而产生的孤独,离开家庭产生的失落,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想融入新团体的归属需要等。在迎新生的环节中,要给新生营造一种家的温暖,消除他们的陌生和焦虑感;欧阳丹指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人际交往训练、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能较好的达到入学教育的目的。[8]因此在接下来的入学教育中,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采取破冰训练的互动形式进行团体活动,进一步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顺利过度到班级建设中。
(2)开展班级团队建设,打造学习型班集体
叶玉清指出,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是解决新生适应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9]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切实重视新生的心理需求,走访学生寝室,了解学生需要;组织大家对校园各种设施进行参观,介绍其功能和作用,并了解周边的交通、大学、图书馆、纪念馆、科技馆、商场等环境;在班会中组织团体互动活动,让同学们相互了解、介绍特长、爱好、家乡等;组织高年级优秀同学传递学习经验,进行高带低的结对子活动,解决中学到大学学习的转变问题;开展团队合作方面的活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学习竞赛,打造学习型班集体。
(3)搞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新生顺利适应
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普适性的心理健康测查、建档、知识普及和个体咨询外,要重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特别是开展针对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的适应性团体辅导,针对成就目标追求和影响力提升的训练性团体辅导,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顺利适应,相比传统的知识讲授式课程或讲座收效将会更大。
(4)改革大学教学管理,切实提升学生能力
大学教学一方面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增加课堂本身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教学训练和实践的力度,实施形成性评价,改变大学生期末“两周一背”过关的现象,使大学生能投入精力到过程学习中。另外,作为大学教学,也要注意低年级学生的适应性过度,搞好初入学的学习适应;注意高年级学生对实习与工作的衔接,切实提升学生能力,注意入职之初的职业适应。
(5)根据新生心理需求,把握学生优势需要
在新生教育中,注意针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本研究中发现的大学新生中,文科、女生、非独生子女在入学之初特殊的心理需求。另外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这些需求上不强烈,并不表明他们已经满足或者适应良好,恰恰可能是他们存在更大的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特别要注意新生优势需要——人际交往需求的满足,建立学生对同学、班主任、教师、班级、专业、学校的积极情感,是搞好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关键前提。
1.本研究自编的《大学新生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包含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影响力需求4个维度共31个题项,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大学新生心理需求由强到弱依次为: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影响力需求。
3.大学新生心理需求中的学习方法需求在专业上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文科生的学习方法需求显著地比理科生强烈,其他心理需求差异不显著。
4.大学新生心理需求中的学习方法需求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女生在这方面的需求显著高于男生,但在其它方面的需求差异不显著。
5.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需求、成就目标需求、学习方法需求、影响力需求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都表现出明显差异,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有更强烈的需求。
6.大学新生的心理需求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时建朴,王瑾.关于当代大学生需要发展的调查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2,(1):103-108.
[2]万晓红.当代大学生需要结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9):43-45.
[3]张松.大一新生需要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1):251-253.
[4]孔祥勇.管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
[5]李进宏.当代大学生心理解读[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6.
[6]徐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61-62.
[7]黄文浩.从大学新生的心理需要谈入学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6):54-56.
[8]欧阳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90-91.
[9]叶玉清.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与班级团体辅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76-79.
*重庆市教委教改重点项目(0823100)“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胡朝兵/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实验室副教授、硕导,博士生,研究方向与教学心理学
毛兴永 张兴瑜/重庆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实验室
(责任编辑: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