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 敏
中美两国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教育”教材的比较研究
●籍 敏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教材是以认知为基础构建的理论体系,以个体获得合适、满意的生活为目标。中国教材是以倡导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以找到满意工作为目标。通过两本典型教材的对比,中美职业生涯教育对“生涯”认识程度有差异,导致大学职业生涯教育对大学生的引导最终方向不同。
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材
本文选取中美两国高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典型教材,对其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借鉴美国教材,为完善和改进我国高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建议。中国教材选取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全国高校通识课程规划教材 《大学生职业指导—精彩人生从此开始》。美国教材选取的是《CareerDevelopmentand Planning:A Comprehensive Approach》(《生涯发展和规划——一种综合的方法》),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4位教师合著。
进入21世纪,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应运而生并进入我国高校。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后称《意见》),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1]《意见》颁布后,我国高校陆续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做好就业准备,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日趋突出的社会问题。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2]到2009年,包含着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成为中国所有高校的必修课程。可以看出,中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困难的情况下才日益受到关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在就业,而非职业生涯教育。
而职业生涯教育在美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以政策为导向,高校为依托,社会机构为窗口的机构组织。在政府系统,联邦一级由劳工部、劳工统计局提供相应服务和推行就业促进计划,州一级由相应的州与地方学区的发展局负责就业推进;在议会系统,设有国家情报协调委员会,各州相应设有职业情报协调委员会。在社会方面,设有全国性的职业指导组织“就业与培训委员会”和“全美职业协会”,社会上还有各种协调机构,如“国家生涯发展协会”及各地的职业教育顾问委员会等。在高校内部,设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因此,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涉及范围很广泛,高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职业规划体系中的一部分。《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A Comprehensive Approach》作者工作的大学,即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课程从1974年始既已开设。
《大学生职业指导——精彩人生从此开始》整体分为两册书—入门篇和提高篇。入门篇分为十章,前三章从认识的角度谈起,包括对职业的认识、企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在“企业的认识”中讲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现代企业的概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分别列出了国有、外资企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自我的认识”讲述了自我评价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自我评价的原则和内容。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了兴趣(列出了职业兴趣类型的特点与相应的职业对照表)、能力 (列出了部分职业与其所需的职业能力的标准)、气质、性格、价值观和专业。第四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概述。第五章主要简述了自信、自强等影响人成功的情商知识;第六章至第十章分别为演讲艺术、人际关系、压力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
第二册提高篇也分为十章,前两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第三、四、五章介绍了求职技巧、职业形象、商务礼仪等应用性知识;第六、七章分别讲述职业道德和培养职业意识;第八、九章为学习型个人、科学工作方法;第十章为创业技能的介绍。书中提到,提高篇主要适用于大学高年级学生。对就当前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高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大学生签约及报道程序、特殊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人事代理制度、大学生就业法规常识、就业中应该有的观念及不应该有的心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说明。总体来看,该书主要是介绍就业和如何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概念性内容,是在告诉学生,某个概念是什么,怎样的呈现才是好的。
美国教材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A Comprehensive Approach》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生涯的概念和应用。第二部分:影响生涯发展的社会因素。第三部分:实施战略型生涯规划。第一部分是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出发,从个人认知的角度讲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思维过程。重点在于“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如图一)[3]。
图一
这个模型是一个源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应用。在这个模型中最底端部分是自我知识与职业知识,即知识领域的两部分。其中,自我知识包括“价值观”、“兴趣”、“技能”三个方面。在“职业知识”中讲述了包括职业信息、怎样找到有关职业的信息、有关教育和培训的知识。中间部分是决策技能领域即“一般信息加工技能CASVE循环”。在这一部分中CASVE即: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最后再循环。金字塔的顶端讲述了元认知。书中介绍了,什么是元认知技能、如何改善元认知技能,并将元认知技能分别代入CASVE循环中的每个部分,带领读者进行元认知体验。
第二部分:影响生涯发展的社会因素。这部分可以说是对上一章“职业知识”的一个进一步深入。职业是要放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所以社会中影响我们职业生涯的因素是很重要并且是多种多样的。这部分分为五章,主要介绍了影响个人现在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四种外部社会因素,即科技及变化中的全球经济;变化中的组织文化;新的工作方式;变化中的男女角色。通过这部分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上社会因素的重大影响力。
第三部分,实施战略型生涯规划。将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应用于实际决策的过程。这一部分包括五章内容:求职中的书面沟通,包括求职过程中的书信、简历的书写、如何在网上求职;求职中的人际沟通,包括社会关系网、工作面试的准备、各种情况的应对;协商与评估工作录用通知,包括协商所要考虑的因素(薪水、签约奖金、养老计划、保险、假期、满足和乐趣等);第一份工作和早期生涯变动,包括大学生活与工作生活的差别、对专业工作的适应、辞职、从生涯规划到生涯管理的内容。也就是由职业规划进入就业的策略分析。
中国教材将“职业”定义为: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一组或一组特定工作的统称。书中没有对“生涯”进行明确定义。对“职业生涯”进行了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为始于工作之前的专门的学习和训练,至于完全结束或退出职业工作。广义的概念是指出生到完全结束职业工作为止。可以看出,在对“职业”进行定义的时候,用了“工作”这个词语,然而“工作”这个词的含义又没有明晰,这就造成“职业”概念的不清晰。“职业生涯”广义的理解是将其狭义理解中的“工作之前”的时间并入其中,而职业工作之后的时间没有算入。那么,退休之后进行的职业、工作或是义务工作,是属于广义理解的“职业工作”之内还是之外,就不明确了,所以“完全结束职业工作”界定不清晰。
美国教材中把“生涯”定义为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此概念中的“延续一定时间”是指生涯在时间上是持续一生的过程,它受到个人内在与社会外在力量的影响。“创造出的”是指生涯与一个人的愿望与可能性之间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妥协和衡量的产物。人们在做选择时,要权衡这些选择的收益与代价的风险。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最好的生涯道路,只有最适宜的生涯道路。“有目的的”是指生涯对个人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反映个人价值观和信念。“生活模式”意味着生涯不仅是一个人的职业和工作。生涯与成人的所有生活角色交互作用:家长、配偶、持家者、学生,以及人们整合与安排这些角色的方式。“工作”对于生涯专家来说,是一种活动,可以为自己或他人创造价值,并不一定是有偿活动,也包括无偿的,如志愿者活动等。同时,休闲活动也是我们生涯的一部分,也许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而非就业,是对生涯概念进行操作定义的方式。“人人所从事的”强调了生涯对个人而言是独特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两人的生涯是完全相同的,因为生涯基于个人特定的历史与情境。
中国教材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门篇和提高篇两册书通篇共有二十章,从开始对职业等的认识到影响人成功的情商知识等,再到后面篇章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创业技能的介绍、职业道德等等的叙述,都是对社会、社会组织单位的介绍性认识,对一个人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讲述。特别是在提高篇中,非常偏重就业知识相关内容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样一部教材主要是希望能通过一些社会基本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社会,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初期,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目的是使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找到一份工作,从而缓解就业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突出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点没有在个体的生活,而在整体的就业。
美国教材则以获得个体满意的生活为导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本书在“序”中讲道:我们面临的不是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去迎接一个工作、一个面试,或是一条特定的职业道路,而是为他们提供在21世纪可持续生涯所需的认知能力。毕业生必须能够开发和扩展自己的能力,创造机会并建立专业联系,而不是简单的依赖现在的组织为他们提供一个工作。要成功地获得满意的职业生涯,就需要个体在整个生命活动(家和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索。美国教材体现的生涯选择首先是价值观、兴趣与技能基础上的个人选择,中心为“最合适”。是在具体详实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基础上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此同时,个人选择还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还要考虑对他人(配偶、父母、子女等)、社会的影响和如何保证个体生活的最适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教材将休闲时间也列入职业生涯之中。休闲与其它职业和教育活动相比较,可以是馈赠的、补充的、补偿的。书中说到,作为馈赠,休闲扩展和扩大了你的工作活动。作为补充,休闲可以丰富生活,远远超过工作满意度,使生活更加圆满。作为补偿,休闲可以弥补工作中的缺憾和不足。这一点也能够体现出美国教材是以获得个体满意的职业生涯为导向的。
中国教材内容通俗易懂,但缺乏完整理论体系。其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更多讲述的是国外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且大量内容处于“介绍”阶段,没有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体系性不强,难以收到实效。
美国教材具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理论体系,即“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如书中具体介绍了工作价值观和价值观澄清的相关理论来明确个人价值观的选择,并列出了10种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包括:高收入、社会声望、独立性、帮助别人、稳定性、多样性等内容,以使读者(学生)清楚地把握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对于“兴趣”的判断,借助霍兰德的类型说以及一些其他的兴趣分类量表,而在技能鉴别中则介绍了常用的区别能力倾向测验和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在“职业知识”中主要讲述包括职业信息、怎样找到有关职业的信息等以及有关教育和培训的知识。中间部分CASVE是一个沟通再循环的过程,执行之后回到沟通阶段,确定已经选取的选择是否是好的,即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否已经被消除。最后,通过元认知,将金字塔从底部到中间部分相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用于解决生涯问题和决策制定,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切实知道自己到底该怎样做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寻求到最令个体满意的生活状态。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全面、综合的职业生涯教学活动体系,以此来改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将美国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所用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得到的启示如下:
国外职业生涯理论经历了从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阶段到关注全人发展和终生发展的生涯指导阶段,产生了如类型学、发展性社会学习以及认知信息加工等理论。而我国职业生涯起步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是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发展的初步探索,理论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从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加强研究,提升对职业生涯教育层次的认识,给职业生涯相关概念以科学的定义,并在科学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生成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美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的相关内容。例如本文所选美国教材《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A Comprehensive Approach)》一书中以认知为基础的“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蓝本。
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是将个体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幸福的生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不是以大学生毕业后快速有效的找到一份工作为终点,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只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阶段,一个迈向终极目标即适宜的幸福生活的阶段。为此,需要考虑的内容就不仅仅局限在个人发展、兴趣爱好,还应该考虑自身的价值取向与信念、对他人(配偶、父母、子女等)、社会与国家的影响等,从而保证个体生活的最适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体的选择是在理性与感性的制约与平衡下全面把握的,才能确保个体做出的决定能够作为个体一贯坚持的目标长久地进行下去。所以,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定要树立指向终生的理念。其次,重点在于对学生个体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社会进行了解。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并学会职业选择的策略,制定择业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其把握的核心是要结合自身特点与社会状况、家庭背景和婚姻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适合的选择或创造。
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与就业指导人员均经过专门的培训,并有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获得生涯辅导的职业认证,并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所选取美国教材的作者均有较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他们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教师,也是理论的创建者。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授课教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通常是各院系的党总支副书记、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并非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师。这主要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我国发展的时间短,以前重视程度不够等密切相关。目前,在国家日益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背景下,国家、社会与高校应积极行动,如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打破学科界线,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培养,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师资水平。另外一方面,目前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理论探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专业素养。
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贯穿在整个本科教育中,从一年级起开始即开设课程,初步为学生奠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意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专业、了解社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二年级与三年级这一阶段,设置导师负责制的职业规划教育与指导,根据不同学生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后面的继续深造或是求职奠定基础。四年级时就要进行就业策略的指导,协助大学生掌握合适的求职策略,如求职过程中简历的书写、如何在网上求职、求职中的人际沟通、协商与评估工作录用通知,以及协商所要考虑的因素(薪水、签约奖金、养老计划、保险、假期、满足和乐趣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院校间的差异,因校制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从而更好地为本校学生服务。
总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发展,要以树立终生生涯规划理念为先导,以加强理论研究为基石,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同时,建立根植于本土发展的职业生涯理论体系。同时,加强师资建设,提升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在大学阶段进行全程式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EB /OL].http://www.eol.cn/article/20050823/3147988.shtml.2003-04-25.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3]Robert C.Reardon,Janet G.Lenz,James P.Sampson,Gart W.Peterson.生涯发展和规划——一种综合的方法[M].侯志谨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
籍 敏/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学专业
(责任编辑:刘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