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娟
幼儿时期的数学教学,是真正的数学启蒙教学,而幼儿教材又是教学的基本素材,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的内容、线索、方法。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不断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显性和隐性的知识以恰当方式内化为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
1.围绕幼儿的生活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创设学习情境。创设的学习情境和提供的材料并非越丰富越好,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情境很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一地进行学习活动。例如“数一数、摆一摆”教学,教师可创设“不同颜色的物品拼摆和数数”情境,幼儿在拼摆的过程中,看起来是配对活动,实际渗透了等量的概念及数量对应关系,让幼儿感受数量递增的过程,了解每一块红、蓝色物品代表的数是1,为进一步了解数的集合打下了好的基础。
2.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选择学习材料。首先,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依据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操作材料,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发展需求,教师把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活动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使他们在形象、具体,富有兴趣的学具操作过程中,自发地去吸收新知,并建构其数学心智。如学习“数数活动”,不少教师让成熟较早的幼儿数50,甚至数100,不会数的就带着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就像唱歌一样会数了,其实,这都是一种假象,拿去一些实物就不会数了,没有将实物与数一一对应起来,就没有数感。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用一些实物、学具摆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一边玩一边数,先数5个数,再数10个数,从少到多,循序渐进。
3.锻练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数感。为幼儿多设计一些动手的游戏数数活动,让幼儿富有兴趣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操作练习,逐步进入数学教学领域。这样能使6岁以前的儿童得到很好的数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数学意识,也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幼儿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要认真分析他们的现状,选择适合幼儿心智水平的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尽可能地考虑幼儿的发展程度,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让幼儿积极动手与动脑的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保育院)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