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0-11-18 00:04穆文珊
读与写·下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穆文珊

摘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不管是教育学家还是科学家,他们都把"兴趣"看的如此重要。本文简要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90-01

1.什么是兴趣

所谓兴趣指兴致,即人们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将兴趣定义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同样,教育和学习与受教育者或学习者的兴趣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诚然,对受教育者或学习者来说,没有真正的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没有广泛的兴趣就没有广泛的学习,没有深刻的兴趣就没有深刻的学习,没有持久的兴趣就没有持久的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使中学生体验快乐和成功,如何使语文学习更能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显得格外重要。

2.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决定素质教育的质量。20 世纪50年代,教育界就曾提倡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主张"教师中心说",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说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学生的学便可事半功倍。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接触到了很多的语文老师,他们给了我深远的影响,他们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我看来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敢兴趣的科目。"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也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成绩自然优异。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爱护他们。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有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可能。

3.如何才能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3.1 针对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过重,中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情况,建议使用激趣式教学。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有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说:"所有之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所以激趣式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建立自信心,强调学生动眼、动耳外,还要动脑、动口、动手,要学生自己看、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做,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和教训,有意识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心态,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在进入初中后学生普遍会有所不适应,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等产生怀疑,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从一开始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首先为自己而学"的心态;回报父母和国家的心态;谦虚的心态;"先付出后收获"的心态;成功的心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积累的心态,激发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产生"我能学好语文"的信心,从而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奋勇拼搏。如果失去自信,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不只在学校里难有起色,将来也难以在人生的征途上承载远行。

3.3 当学生有了自信心后,教师如何来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进一步的兴趣,这是另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材料的兴趣。"为此,就要求教学内容与形式能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什么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一是很想知道的新知识、新信息,二是学生虽然知道,但还不理解的知识,三是具有趣味性的知识。教学内容如果是有上述特点的知识,加上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启发诱导,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此外,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的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主要对象上。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正常发展。总之,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气氛,既能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也是激发他们动脑思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4 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让学生看到投影中的画面,让这些画面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总之,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探讨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方式,积极探讨青少年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各种活动,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业的信心。既然学生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不同层面上用尽可能多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在愉快学习中提高自己,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2] 张立文:《儒学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3] 第斯多惠:《德因老师培养指南》,袁一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激发小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激情的新途径探析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