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0-11-18 00:02吴群
读与写·下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吴群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87-01

语文教学是动态活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复合交叉的互动,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将课文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1.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语用的技巧。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其主动发展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因此,不论学生提出问题或大或小,是对是错,都应该给予即时表扬和指导,同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对课文提出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只有这样,鼓励学生质疑,增强学生质疑求异的信心。并对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从而闪烁出不迷信权威的创新思想火花,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3.培养学生贴近生活学习语文

美国教育家华特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素养又在丰富的生活中得以进化发展成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他经常带着学生进入大自然,并亲切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写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朝霞般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到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是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4.重视基础,激发主动性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重视基础,理解为主。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对学生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增强其理解力。不论推行何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不能忽视语言这个基础,都不能忽视由局部到整体的理解。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何谈发散思维,何谈联系实际。 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冲破现有课程的束缚,使学习内容应呈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在海量信息高速化的当今社会,语文教师应摄入大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开放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学会发现,提高理解和认识。其次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能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这样还可以锻炼他们勇敢的个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乐中施教,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就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乐于学习,主动求知,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明显提高。

5.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纳课内外为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全面地培养学生素质。

开设语文活动课。它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实践。例"小记者行动""编写手抄报""快速阅读"等专题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感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大有用武之地,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觉得很实在。

注重知识积累以及迁移运用。例如:名言警句、精彩片断、诗句佳作等,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会为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但知识积累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要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如何训练迁移能力呢?一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来分析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二是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知识归纳总结,本着知识在课内,训练材料出自课外的原则,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迁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自学自读课本,运用课内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之,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6.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学上的改革也是辅助有佳。我们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中的朗诵、画面等,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同时课堂信息量增大了,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领悟上也有所提高。

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始终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设置,不要有过多的flash小动画,不要设置过多的播放声音,他们有时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起到反作用。要有原则性,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实现语文的高效课堂。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我将小弗朗士的复杂心情,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观看之后,深切地体会到小弗朗士的沉痛心情。

总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条件,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训练,注重合作,并加强反馈与校正。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从而真正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