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010-10-26 04:04:26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际医学生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医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目的研究医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79名医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1)人际信任与SCL-90的9个因子中的6个呈显著相关;(2)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3)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生心理健康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医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提高人际信任,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人际信任;医学生

国内外心理学家在制定心理健康评定标准时一致认为人际关系是评定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1]。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2]。

目前研究认为心理健康多与人格相关,已有研究表明,EPQ量表中的N、P维度分值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3]。这对于医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医学生是将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对于工作、合作伙伴、病人的信任度不仅影响工作,而且会影响病人的健康。对医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可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被试者279名,其中男生92名,女生187名;年龄18~20岁;大一107名,大二172名;独生子女186名,非独生子女93名。

1.2 方法

采用Rotter J.B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评定医学生对他人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的可靠性估计,其内容涉及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和不同社会角色。心理健康评定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该量表包括90个问题,反映9项因子症状,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

1.3 计分方法

ITS量表共25道题,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从25分(信赖程度最低)~125分(信赖程度最高)。该量表有2个因子,分别是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因子。SCL-90量表根据症状程度分为5级计分,即没有、很轻、中等、较重、严重,分别记1分、2分、3分、4分、5分,并以因子分≥3分,即症状程度为中度作为阳性检出。

1.4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差异显著性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施测程序

将ITS、SCL-90量表装订成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测试前由调查者向被测试者详细介绍测试目的,并采用统一指导语。共收回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医学生人际信任总分与SCL-90各因子相关度

对所有被试医学生的人际信任总分与SCL-90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际信任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6个因子呈显著相关(见表1)。

2.2 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差异

对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t检验,发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5个因子差异显著,表明年级差异影响心理健康状态(见表2)。

2.3 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对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医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在各因子差异中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论

3.1 医学生人际信任总分与SCL-90各因子相关分析

表1 医学生人际信任总分与SCL-90各因子相关度

表2 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分)

表2 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分)

注:*P<0.05

组别人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大一大二107 172 t值P 1.42±0.52 1.43±0.29 -0.18>0.05 1.83±0.61 1.53±0.39 4.07*<0.05 1.73±0.71 1.51±0.38 2.82*<0.05 1.67±0.64 1.50±0.44 1.97*<0.05 1.54±0.56 1.44±0.31 1.46>0.05 1.52±0.67 1.51±0.38 0.11>0.05 1.48±0.55 1.36±0.33 1.86*<0.05 1.61±0.67 1.46±0.39 2.02*<0.05 1.47±0.58 1.37±0.34 1.48>0.05

表3 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s,分)

表3 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s,分)

组别例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186 93 t值P 1.43±0.45 1.42±0.44 0.11>0.05 1.63±0.55 1.76±0.55 -1.59>0.05 1.58±0.63 1.68±0.60 -1.14>0.05 1.56±0.61 1.62±0.55 -0.72>0.05 1.47±0.47 1.51±0.48 -0.50>0.05 1.47±0.49 1.54±0.62 -0.91>0.05 1.37±0.49 1.46±0.47 -1.20>0.05 1.51±0.55 1.57±0.59 -0.72>0.05 1.40±0.49 1.45±0.50 -0.72>0.05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主要是指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在交往时,时常考虑自身不足,不能完整地表达自身想法、观念,出现交流障碍。焦虑、敌对、恐怖因子更多的是表现在情绪中,表现为神经过敏、紧张、厌烦、冲动爆发等,如本身对人际交往怀有恐惧心理,会导致信任下降,对他人言语行为持怀疑态度,如面临重要考试的医学生,焦虑分偏高应属正常现象,一点也不焦虑则可能有心理问题[4]。强迫症状与偏执因子指思维、人格方面的特性,强迫症状因子是指那种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偏执因子中也包含敌对、猜疑、投射性思维,影响人际信任度。

3.2 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8个因子,大二学生分数均低于大一学生,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5个因子得分呈显著性差异,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说明通过一年的学习后,医学生已适应环境,心境有所平复,各方面状况良好。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及时掌握大一新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帮助其适应大学生活。

3.3 医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分析

数据显示,除躯体化外8个因子独生子女各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性差异。尽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家庭生长环境不同,非独生子女与人交流更加流畅,但在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中并无明显区别。

[1]欧阳文珍.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186~187.

[2]丁道群,沈模卫.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2):300.

[3]李义安,王学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329.

[4]边俊士,井西学,庄娜.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应用的争议[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2(16):236~238.

[5]田可新,唐茂芹,吴昊,等.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7(14):657~659.

G444

B

1671-1246(2010)21-0102-02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人际医学生
搞好人际『弱』关系
图说
遵义(2018年21期)2018-11-19 06:34:56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
独生子女需要的是保障而非奖励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