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闻喜县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2010-10-22 07:25孟志兴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项目区整理经济效益

孟志兴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及其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管理,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1],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确保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2,3]。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综合提高[4],进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土地资源总量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本研究以闻喜县为例,对其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闻喜县境内,区内总人口7 995人,其中农业人口7 195人;区内现有耕地面积1 544.86 hm2,居民收入以农业为主,人均纯收入1 770元。项目整理建设规模1 674.63 hm2,总投资3 170.27万元。

项目区土地属区内的几个行政村集体所有,由当地村民承包经营使用。区内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但其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水利工程严重不配套,致使农业生产发展不稳定,粮食单产低,农民纯收入较低、增收缓慢,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2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为1 817.19 hm2,其中不动工面积为142.56 hm2,主要包括宅基地125.55 hm2,工矿企业 7.41 hm2,林地 3.41 hm2,园地 6.19 hm2;整理面积为1 674.63 hm2,它主要包括耕地1 544.86 hm2(占整理面积的92.25%,其中基本农田1 470.96 hm2),农村道路占地35.96 hm2(占整理面积的2.15%),农田水利用地9.42 hm2(占整理面积的0.56%),荒草地84.39 hm2(占整理面积的5.04%)。

3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是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即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土地整理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如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等)所作出的贡献与影响的程度。

3.1.1 从土地整理资金的来源、流向和整理后土地利用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要求来看,土地整理本身就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全社会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农用土地整理最大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广大农民,因此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同时,土地整理还是政府部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民心工程,是支农工作的一种具体体现。该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可新增耕地63.83hm2,使当地人地紧张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确保了当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

3.1.2 通过土地整理,为农业实现机械化、生物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等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提高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转变当地人的传统观念,引进和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并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建设新农村,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3 通过土地整理,可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农田的基础设施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农作物收成得到保障,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1.4 通过土地整理,可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区内沟壑岗地、沙滩地将得到平整,农田道路、灌溉、电力设施和环境景观工程将全部配套,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3.1.5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身其中,从而增加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的盲目外流。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科学种田水平都将大大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这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2 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是指土地整理行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生态效应[5]。

3.2.1 土地整理项目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利灌溉、田间道路建设以及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建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村集中”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明显地改善了项目区的整体生态环境。

3.2.2 通过土地整理,零乱破碎无序的田块被改为规整的田块,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建成了系统、完善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灌溉、防洪能力;改善了高低不平、弯弯曲曲的农村路况,建成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和人行管理的道路网;降低了区内地表坡度,加之建立了防护林网系统,提高了林木覆盖率,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对促进项目区生态平衡也起到积极作用。

3.3 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是指投资主体通过对需要整理的土地进行资金、劳动、技术和管理等投入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6]。它主要通过对土地整理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本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法对闻喜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快速、简便的分析。

3.3.1 新增耕地的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可新增耕地51.06 hm2,全部按当地的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按每公顷生产小麦6.75 t、玉米 7.50 t,小麦产值 1 500 元 /t、玉米产值1200元/t计算,扣除所需农业生产成本65.86万元,项目区新增耕地年增加收益31.79万元。

3.3.2 改造中低产田的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可得到明显改善,将改善耕地面积1 544.86 hm2。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例,种植面积1 235.89 hm2,每公顷玉米的产量要比整理前增加3.75 t,小麦的产量要比整理前增加2.94 t,以玉米产值1 200元/t,小麦产值1 500元/t计算,总产值分别增加556.15万,545.03万元,扣除增加的生产总成本852.7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年增加收益248.42万元。

3.3.3 项目区土地总收益 项目区土地总收益包括新增耕地的经济效益和改造中低产田的经济效益两部分。工程完成后,项目区两项合计每年可增加收益280.21万元(不含不可预见的冰雹、风灾、冷害和严重虫灾等自然灾害)。

3.3.4 静态经济分析

(1)静态投资回收期

(2)静态投资收益率(%)

(3)项目单位面积投资

(4)项目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

4 小结

本研究对闻喜县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分析,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分析得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确保当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并最终建立起“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村集中”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对该项目经济效益的静态分析得知,项目总投资为3 170.27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9年,生产期正常年增加的收益为280.21万元,静态投资收益率为10.94%,基本达到基础投资收益率。由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判断,该项目实施后能为项目区带来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可以为项目区带来较好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应尽快完成。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项目的效益分析通常注重在经济效益分析上,却忽略了社会及生态效益的研究,而土地整理具有效益的统一性,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综合;其中,社会效益是土地整理的目标,生态效益是土地整理的基础与前提,而经济效益则是土地整理的中心内容,也是土地整理的生命力[7]。所以,土地整理应寻求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做到生态上平衡,经济上合理,对社会有益,实现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陈敏,刁承泰,甘昭昭,等.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经济效益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荒田片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502-503.

[2]张峰,王慎敏.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研究——以江苏省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2):419-424.

[3]魏秀菊.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增刊):127-130.

[4]刘军芳.土地开发整理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探析 [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9):3-6.

[5]覃事娅,尹惠斌.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实证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2):93-96.

[6]王婷婷,吴呗清.土地整理效益分析初探——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柳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9):44-45.

[7]张晓超.富顺县怀德镇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效益分析 [J].中国西部科技,2006(1):1-2.

猜你喜欢
项目区整理经济效益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