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0-10-08 07:21:00甘永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22期
关键词:夹脊督脉葛根

甘永敏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眩晕的发作往往和头部位置的改变有关)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耳鸣、重者出现猝倒,同时伴有颈肩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作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观察该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为吉林省敦化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 60例,按纳入时间顺序进行编号,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中男 14例,女 16例,年龄最小 38岁,最大 70岁;对照组中男 12例,女 18例,年龄最小 40岁,最大 68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符合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1]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颈椎摄片、彩超、部分病例作CT和MRI检查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取颈部夹脊、风池、肩井。头晕重加百会、四神聪。恶心加内关。视物旋转者加太冲。复视加攒竹患者取坐位,皮肤严格消毒,用 0.30mm×25mm毫针,针刺百会穴时,用平刺,针尖沿正中线向后,针刺四神聪时,注意前后左右各穴进针方向朝向百会穴,亦用平刺方法,针刺风池穴时注意针尖朝向鼻尖方向斜刺0.5寸。其他穴位直刺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5。n。1次/d,10次为一疗程。

2.2 中药治疗 方用葛根汤加味。葛根 30 g,桂枝 15 g,丹参20g,当归20g,川芎15g,大枣10枚,炙甘草 6g。血脉瘀阻明显加红花、桃仁、赤芍各 10g,呕吐加旋覆花5g,代赭石10 g。头痛加白芷 20 g,川芎加到 30 g。颈椎有骨质增生加威灵仙 30g,木瓜 15 g,骨碎补 10g。气虚加黄芪 30 g,党参15 g,白术10g。

2.3 西药治疗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加维脑路通 10 ml,或培他啶注射液 500ml,静脉滴注 1次/d,连续治疗 10d为一个疗程。口服 B120mg,3次/d,B12片 500μ g,3次/d。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评价其临床疗效。

3.2 治疗结果 药物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 典型病例

2009年 3月 5日,患者,女,45岁。颈痛,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5d。既往有颈椎病史 8年。5d前因长时间坐车又被冷风吹袭颈肩部后出现颈痛、头晕头部位置改变时易发作在家中贴膏药无效,又去附近诊所用维脑路通注射液 10 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中进行静脉注射,症状不见减轻,故前来就诊。血压:130/80mm H g。查体:颈部僵硬,c4~5棘间压痛阳性,无放射痛,位置性眩晕实验阳性,霍夫曼征阴性,四肢腱反射正常。CT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诸椎体后缘增生,c4~5后突出 0.3cm硬膜囊受压。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治则:活血通络祛风止眩。针刺取穴:颈夹脊、风池、肩井、百会、四神聪。同时口服中药:葛根 30g,桂枝 15 g,丹参 20 g,当归 20 g,川芎 15 g,大枣 10枚,威灵仙 30 g,黄芪 30 g,党参 15 g,炙甘草 6g。治疗 3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又巩固治疗一周后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中年人肾气渐衰,肝肾不足,复感风寒湿邪留滞经络,使气血瘀阻,血脉凝滞,不得宣通而致[3]。本病与督脉、膀胱经及胆经关系密切,《素问◦骨空论》:“督脉者…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与膀胱相表里;肝胆又互为表里。因此,本病以肾虚为本脑髓失养为标,经络气血不通为主要病机。颈部夹脊穴为督脉、足太阳经经气循行之处,针之可通督脉、足太阳经经气,颈部夹脊穴位于椎-基底动脉的附近,根据中医学“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刺之可使针感直达病所,具有活血行气、疏通经络之功。风池、肩井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刺之能升发清阳之气,醒脑导气,活血通经,调节少阳经气使留滞经脉中风寒湿邪得以宣泄起到熄风定眩之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视物旋转较剧乃肝阳化风上扰清窍所致,针刺太冲平肝潜阳熄风。百会为督脉之要穴,居一身之颠,属三阳五会之要穴,配四神聪,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眩晕的要穴,同时也能改善供血不足[4]。所用中药多有明显的镇静、止吐、解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提高新陈代谢的作用[5]。针药并用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而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椎动脉供血,调整双侧椎动脉并使之达到平衡。实践证明针刺中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即经济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戴填,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37-94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杜琳.针灸治疗颈椎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

[4] 孙国杰,王华,王玲玲,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6-436.

[5] 陈光明,冷怀堂.葛根威灵仙汤治疗颈椎病 38例.中国社区医师,2005,21(5):34.

猜你喜欢
夹脊督脉葛根
夹脊穴考辨
光明中医(2022年8期)2023-01-04 20:31:58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药食两用话葛根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8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颈夹脊”源流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