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梅
截止到 2003年底,中国约有 2380万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到 4600万左右。然而,高达74%的患者血糖水平并得到良好的控制。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没有正确地使用糖尿病药物。本文就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品种,正确使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1]。
1型糖尿病患者因内源性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2型糖尿病可用胰岛素治疗,还可口服降糖药以及其他类型的降糖药。下面重点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胰岛素及其制剂。
1.1 速效和长效制剂 目前已有 300多个胰岛素相似物已在实验室制备出来,并且有些已进入市场,主要有短效和长效的制剂。
目前常用的速效人胰岛素制剂包括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两种,长效人胰岛素制剂包括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等,它们分别通过两种不同的原理在体内进行作用。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临界床常用的诺和产品。
表1
1.2 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是近 20年来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它能够有效控制人体血糖范围,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降低高胰岛素血证及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
1.3 其他制剂 胰岛素微乳、脂质体等缓控注射制剂也为胰岛素的注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由于肺泡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经肺给药可较为有效地解决吸收方面的相关问题,而且能够使药物更接近人体胰岛素分泌曲线。辉瑞、诺和诺德和礼来等制药公司在这一方面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利用诸如脂质体、纳米粒、微囊与微球等各种载体减少胃肠道对胰岛素的破坏和降解,并有效促进其吸收。
4.1 透皮贴剂 胰岛素经皮给药的吸收效果虽然和口服及注射给药相比较差,但其具在血药浓度平缓,药效维持时间长,应用方便和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易调节等优点。
4.2 植入制剂 皮下植入给药可以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且由于控给药系统的应用,皮下植入给药剂量低,控制速率均匀,血药浓度比较平稳同时维持时间更长。
4.3 其他胰岛素制剂 还包括直肠给药制剂,鼻腔给药制剂以及眼部给药制剂等。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使得未来的胰岛素制剂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减少并发症和副作用的产生,从而减少糖尿患者的治疗痛苦。
5.1 磺酰脲类 第一代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第三代有格列奇特等。需餐前 30mi n服用。
5.2 双胍类 其代表药为二甲方双胍。它可以降低糖尿患者的高血糖,但当血糖正常时又不会使血糖再降低。二甲双胍已成为轻、中度 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的首选治疗药[2]。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5.3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等。需要与食物同服才有效。
5.4 胰岛素增敏药 包括罗格列酮、比格列酮等,是一类能够改善细胞功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对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均有明显疗效的新型降糖药物。可餐后服用。
5.5 餐时血糖调节药 主要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等。这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属于超短效药物,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需与进餐同时服用。
[1] 李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6.
[2] 陈娟.国产与合资二甲双胍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药房,2007,18(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