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伦导游世博低碳“川菜”

2010-09-20 05:26陈熙琳本刊资料
中国西部 2010年5期
关键词:川菜

文︱本刊记者 柯 山 陈熙琳 图︱本刊资料

魏明伦承认自己好吃,吃出若干餐饮文化的道道。民以食为天,人只有先吃饱肚子,才谈得上其他一切活动。一要生存,二要温饱,然后才说发展。

■四川馆与九寨沟、大熊猫亲密的接触

魏明伦,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被誉为“巴蜀鬼才。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

成都四月,风轻日丽的一个夜晚,记者走进了魏明伦先生的小客厅,与魏明伦先生有了一次关于“川菜与世博会”的对话。

魏明伦先生曾写过不少骈文,其中就有不少涉及川菜、美食、餐饮等文字,《饭店赋》、《灶王碑》尤为著名。《灶王碑》里他写道:“无灶不成炊,无炊不成饭。百姓以食为天,万家以灶为王。……伴厨娘,傍伙夫,开门七件,每日三餐……厨下丰盛,天下太平。”区区七百余字,说尽“吃”中情趣、世事忧患,让人吟诵之际产生强烈共鸣,每每为人所称道。

我会做冷吃兔

魏明伦身为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之职,但他说自己在美食的品评鉴赏方面其实不算一个真正的美食家,之所以被推任美食家协会会长,更多的还是在于他笔下的文字对美食文化的推演提炼。问及“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川菜美食菜品”,他笑言:川人吃川菜,麻辣鲜香,百味川菜,通吃不误。不过现而今年事已高,疾患在身,为健康计,不得不牺牲口欲,注意忌口,平常饮食多以清淡为主。

这个出口成章,自诩“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的魏明伦,别人说他饭不会烧,衣不会洗,生活中马马虎虎,他却犹自辩解,“我会做冷吃兔”,拽着记者听他做了一回自贡盐帮菜冷吃兔的言语大餐。“我母亲很会烧菜,做得最好吃的就是冷吃兔,所以我也会做这道菜。”说话间那神情十分地较真,镜片后面的眼光很犀利地盯视着记者,似乎不容怀疑。但是事实上记者却在想:母亲会做的菜,儿子就一定会做啊?

魏明伦的冷吃兔是这样做成的:取新鲜的兔肉宰成拇指大小,下油锅爆炒,加干辣椒,干辣椒一定要切成筒,还要加四川人家酿的醪糟。魏大师的烹饪程序点到为止,不过他没忘了特别强调一句:“好不好吃关键要爆得好,要爆出大汗”,大师用一口自贡话描述他的冷吃兔制作工艺,那神态倒是相当的认真,一点没有网上有的人“污蔑”他生活中马马虎虎的样。

川菜有三性

说到川菜,魏明伦先生兴致盎然。他首先就提到一点,川菜,不仅仅是川人的菜,地域上更是在云、贵、陕西等省份都有川菜的覆盖,大西南高山丘陵地区温润潮湿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川菜独特的群众基础,为千家万户所喜爱。

长期以来,各个地方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早期有川菜、粤菜、鲁菜、苏菜四大菜系,后来又有闽、浙、湘、徽等菜系名声鹊起,成为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菜、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菜、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菜、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菜、湘菜则是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作为一个资格的川人,魏明伦对川菜自然是情有独钟。话闸一开,源源不绝。无论是早期的四大菜系,还是后来的八大菜系,川菜都位列其间,可以说当今八大菜系中普及最广、影响最大、走得最远的,当数川菜。“你看今天你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川菜,全世界的唐人街恐怕川菜馆子是最多的,就连温州人开馆子,也打出‘正宗川菜’的招牌,我还听说以色列的犹太人也开起了川菜馆啦!”“都说广东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能吃,可他们就是不敢吃辣的,川菜就不一样了,你能吃的我能吃,我能吃的你不敢吃,如何?”魏明伦话语间不无得意。

■ 回锅肉

■ 盆盆虾

■ 虎皮青椒

■ 水煮鱼

“我说川菜有三性,这就是川菜的第一个特点,普及性。”北方地区也有好吃的菜肴,不过一般多在一些高级的酒楼餐馆里面。而在四川就不一样。在四川,不管是走到通衢大都或者街市小镇,大街小巷都有好吃的川菜。成都有好吃的川菜,走出成都在成都周边甚至全川都有好吃的川菜,甚至还走到了全国全世界,普及到各个地方。这是地方的普及,还有人的普及,普及到各个家庭。四川人家,家家户户的主妇都会烧得一手川菜,家里也都会有自己的泡菜坛子,有的还自己做豆瓣,做豆豉,不管是富豪人家,还是贫家小户,家家都会做。所以说川菜有它的普及性。

魏明伦先生谈锋甚健,在他的描述中,川菜的包容性,包容、融汇其它菜系百味百型,加以改造变革;川菜的变革性,更是不断地将川菜推陈出新,一会儿是盆盆虾,一会儿是芋儿烧鸡,各领风骚一两年。不夸张地说,川菜差不多每天都在推出新的菜式,新的味型,正是在不断地逢迎食客挑剔的嘴巴的进程中,方才成就了今日川菜之博大精深。

魏明伦特别强调一点,川菜味型多样,变化多端,一菜一格,麻辣清鲜醇浓并重。但是不少人提到川菜就想到麻辣,把麻辣当做川菜,这实在是一大认识误区。老魏说,麻辣是川菜的重要元素,麻辣味型在川菜中只占约30%,麻辣一定是川菜,但是川菜不等于只是麻辣,说川菜就是麻辣是片面的。

鱼和熊掌孰可兼得?

想起此前看到过一篇报道,称上世纪60年代,时年19岁的魏明伦出差到成都,走进九眼桥附近的一家面馆,发现桌上有可以自由取用的红油辣子。在那个全体中国人都在挨饿的年代,这可是十分稀罕的事。年轻的魏明伦甚至怀疑这是省城才有的“特权”,管它呢,拿起勺子就往面碗里放,整碗面都被染得鲜红,一碗面下肚,硬是把别个罐子里面的红油辣椒整了一大半。

记者拿此说事,魏明伦连忙打岔,“我们今晚谈川菜哈,那都是什么年生哦,灾荒年生,饭都吃不饱,哪里还谈啥子川菜哦。”魏明伦告诉记者,1973年,他随剧团到成都,此时正是样板戏最为红火的时期。当时,他的工作是“打追光”,就是在剧院的顶梁上,用一盏灯追随演员移动。此时,成都人的生活已经有所好转,下馆子能吃到“翘荤”——菜里能找到一星半点肉末。

成名以后的魏明伦,一枝笔挥洒剧本、投枪杂文、骈文词赋,自号董狐直笔。这期间自然也一张嘴吃遍八方,偶尔还放炮骂人,牛群、王立群、张艺谋、董卿、赵本山,被老魏骂过、批评过的人不少。

现如今,老魏变成了魏老,年近古稀,烟也戒了,酒是不沾了,说起川菜文化,可以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杨雄、杨升庵、李调元一直说到近现代的张大千、车耀先、李劼人,一一如数家珍般道来,但是说到古稀魏老尚能饭否?他笑而不答,只说现在都提倡低碳生活,常有养生、健康专家告诫,食物要天然,少油低盐,这个跟传统川菜的大油高盐、煎炸烹炒多少有些冲突,似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魏明伦承认自己好吃,吃出若干餐饮文化的道道。民以食为天,人只有先吃饱肚子,才谈得上其他一切活动。一要生存,二要温饱,然后才说发展。食欲,是动物的本能,烹调,则是人类才有的技艺。

借用魏明伦先生《饭店铭》的两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人类不灭,餐饮不休,川菜万岁,饭店千秋!

诸事皆目,吃饭是纲,酒醉饭饱,纲举目张!

采访手记

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经典,只有顺应历史的潮流发展,才能让经典不断地发扬光大。川菜又何尝不是这样?

魏明伦一生演戏、写戏,自述艺诀十六字——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利是指适应时代,争取观众;义是指僵化的教义、定义),自定“一戏一招”的“游戏规则”。

现在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劫难,环境改变,生态污染,能源枯竭。这已经不是中国所特有,是全世界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好的,一会儿“甲流”,一会儿海啸,自然环境在受到破坏,我们既在高科技的光环下建设这个世界,又在不断地毁灭这个世界。我们必须对此负责。

如果一个国家经济飙升,它独特的文化也应该被凸显,而如今我看到的是中华文化在凋零。比如我们的文字,历经几千年,不应该完全被电脑代替。现在能够写一手好字的人越来越少了,人连字都不会写,无法想象。

经济可以全球一体化,文化是绝对不能一体化的。如何保持自己国家文化的特色,这是后40年最让我担心的问题。

以前政治挂帅时把很多东西丢掉了,现在进入娱乐化时代,却以娱乐挂帅取代了政治挂帅。我前30年反对政治挂帅,现在更反对娱乐挂帅。

我希望以后这40年,我们能够回归到最起码的审美。

再过40年我们这一代人就不在了,我寄语后一代,希望他们能在天地之间,天人合一,和谐、自然地与环境生存。

猜你喜欢
川菜
川菜工业化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川菜旅游开发现状研究
2021世界川菜烹饪技能大赛作品大赏
“川菜”的由来
“怪味”川菜——棒棒鸡
厨王争霸赛——红红火火的川菜
陆游挚爱的老川菜
翠花,上川菜!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成都市川菜文化旅游目的地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