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研究

2010-09-19 11:36龚志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5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急性

龚志云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413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变快、病情重。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强调早期干预及时、有效、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挽救生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能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更及时、更完全。而对于中青年患者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不但使其身体上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心理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根据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处疾病阶段和心理状态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以较好的状态配合抢救、治疗和术后康复。为寻找适当和有效的干预方法,现将益阳市中心医院对61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益阳市中心医院2005至2009年收入院病例,根据其症状、心肌酶谱、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各项检查综合分析诊断为AMI中青年患者共61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2例,女4例,平均年龄(41±6.65)岁,年龄最大47岁,年龄最小26岁,AMI发病后12h内经动脉行PCI介入治疗。干预组中男30例,女5例平均年龄(43±5.65)岁,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28岁, AMI发病后12h内经动脉行PCI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齐同可比性。干预组予术后健康教育、行为、心理等既定干预模式实施,对照组按照心肌梗死内科常规护理进行。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失眠,烦躁不安等,分别于出院后半年进行调查评分回顾分析。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0分。排除标准:①有精神或意识障碍等不配合者;②合并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者。

2 构建干预模式

2.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全部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与患者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方式,了解患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和生活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诊以便进行个体化指导,实施严格的随访制度。提高患者就医治疗的依从性。

2.2 完善术前准备

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地塞米松注射液抽吸好备用。除颤器、临时起搏器、气管插管器械、吸痰器等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无菌敷料和各种型号的导引导管、导丝、支架、球囊等向患者宣教介入治疗的必要性、迫切性、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并给予安慰和关心,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避免因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等并发症[1]。

2.3 术中配合

紧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意识、有创血压、心电图、心率、心律、等变化,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不适等,防止术中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心律、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甚至心室颤动、再灌注心律失常等。急诊术中严密进行PCI患者的心电和动脉压力监测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2.4 术后健康教育

吴兆苏[2]报道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普遍存在,因此对于每个个体,都应采取多项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治疗,采取单独谈话,定期出板报进行宣传、赠送小册子或宣传画页、录像光碟等形式。教育内容主要针对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如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吸烟、肥胖等病因、临床表现、用药、康复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及时收集整理患者及家属关心的问题,重点向患者介绍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解释疾病发生机制,使患者了解AMI后心肌修复所需的时间等,使教育活动真正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2.5 行为干预

青年AMI患者多为A型性格 ,发生AMI后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杨菊贤等[3]报道焦虑抑郁、A型行为的AIAI(恼火、激动、发怒、不耐烦)反应,激活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形成粥样斑块,促发冠状动脉狭窄和严重心血管事件。强调低盐(盐量控制在3~6g/d),禁烟、禁酒。最新的研究表明[4]:低强度和中等强度的锻炼具有足够的健康效应。帮助患者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后应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脉搏、血压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 min。控制体质量,3餐热量分配2/5、2/5、1/5[5]。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治疗效果[6]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生活规律。坚持规律用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保持良好心态,对一些不良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2.6 心理干预

中青年AMI多为突然发病,缺乏心理准备,悲观厌世而不愿积极治疗患者常伴有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住院早期有明显焦虑症状[7],焦虑使患者的住院期延长,增加患者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的依从性[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行急诊PCI时,多数患者存在恐惧和紧张等焦虑心理。术后病情稳定,病情稳定后就开始考虑事业和前途、工作和职务、家庭和经济等,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与之相反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无冠心病史和自觉症状,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甚至怀疑医生诊断错误产生否认心理。针对上述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入院,护士积极通过讯问、交谈、观察等方法评估患者情况,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解释急诊PCI的目的、必要性、安全性,简单介绍手术方法,争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同时多介绍成功病例,减轻心理负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严重的焦虑患者给予黛力新125mg口服,每日2次以抗焦虑治疗,对夜间睡眠差的同时口服佳乐啶0.4~0.8mg,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7 随访

对出院的AMI患者在建立健康档案时嘱咐其尽量每月门诊复查,如患者外出不方便就诊,可进行电话随访,主要询问血压、心率及一般生活情况,提醒其关注身体健康,注意饮食和情绪等,填写健康档案。

3 结 果

两组病例通过回顾性分析,通过回访观察,干预组35例中,经采护理干预,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加深,能坚持服药,适量运动,自觉控制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遵医嘱比较(例,%)

表2 两组SD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SDS评分比较(±s)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5d对照组 26 50.85±6.38 48.39±5.95干预组 35 51.12±7.62 32.29±4.16*△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新的医学模式把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便要求护士改变传统的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服务。而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干预为手段,依据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来势猛的特点,患者在身体上受到严重损害,心理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压力。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进行静脉溶栓而直接行急诊PCI,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挽救存活心肌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抢救、治疗和护理,以获得最佳疗效。把疾病与患者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不同个体心理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护理理念,在保证高质量的基础护理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摆脱困惑,消除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护理干预模式的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1]刘少玲,罗燕华,刘志芸等.急性心肌梗塞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现代医院,2006,6(4):64-65.

[2]迟东升,刘伊丽,王鹏等.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价值[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7):702-705.

[3]杨菊贤,殷兆芳.心理应激与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4):443-446.

[4]苏婉霞,杨春旭.高血压病多因素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22):2112-2114.

[5]张宝香,刘景芝,王丽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1-92.

[6]邹新花,赵瑞英.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干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3,18(5):382-383.

[7]周晓荣,李津,赵铃.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I):29-31.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肌急性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中4.1 R蛋白的表达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