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桂枝
山西省大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037300)
会阴侧切缝合术常用于助产时,可分为侧切(角度为45°)和正中切两种,临床多选用侧切[1]。正中切切开的组织少,出血少,易缝合,愈合快,但适应范围窄,助产经验缺乏者易造成会阴Ⅲ度裂伤,故临床较少选用。常规的侧切(角度为45°)缝合术,因其切开的组织多,出血多,缝合时间长,愈合相对较慢,虽能很好避免会阴Ⅲ度裂伤,但其缺点显而易见。随着人性化护理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普及,探求一种会阴侧切缝合术新方法拭目以待。
将2009年1月至10月400例符合会阴切开缝合术适应证而施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200例实施改良式会阴切开缝合术,对照组200例实施常规会阴切开缝合术,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营养状况、会阴发育条件、胎儿体质量估计、B超羊水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伴有任何并发症。
1.2.1 常规会阴切开缝合法[1]
产妇上产台后,常规导尿,实施阴部神经阻滞麻醉[2]。施术者无需把握严格的施术时机,在产妇宫口开全胎头拨露3~4cm,宫缩时实施。会阴侧切角度为45°。缝合方法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黏膜层、间断缝合肌层、连续缝合皮肤层,此为“三层、三线、多结”缝合法。
1.2.2 改良式会阴切开缝合术
1.2.2.1 施术时机和侧切方法
产妇上产台,常规消毒、铺巾、导尿,实施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待胎头拨露4~5cm,宫缩间歇,胎头回缩时实施会阴切开术,角度为30°,切开长度为4~5cm[3]。施术后待再次宫缩配合良好的产力,胎儿即可娩出。
1.2.2.2 缝合方法
采用可吸收缝合线,从切口顶端上0.5cm开始缝合,连续缝合阴道黏膜至处女膜处为锁扣缝合,然后进入外阴部肌层,连续缝合外阴部肌肉及皮下组织,针距1cm,进针点尽量贴近皮内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缝线不松不紧,防止组织水肿或止血不严,到外顶端又是一锁扣缝合,进针入顶端皮内缘,连续褥式缝合皮内组织至阴道口,针距0.5cm将缝线提紧,使皮缘对合平整,于阴道黏膜下打结,将线结埋于黏膜下[4]。此为“三层、一线、两结”缝合法。肛门指诊检查无缝线穿透直肠壁及血肿,手术结束。
表1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计数资料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两组比较,切口愈合情况、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切口愈合情况判断标准参考《外科学》。术后疼痛程度按WHO分级标准:0级,无痛、安静、合作;Ⅰ级,微痛、可忍受、能合作;Ⅱ级,疼痛明显、呻吟、能忍受;Ⅲ级,重痛,不能忍受、不合作。见表1。
常规45°侧切,切开的组织多,主要是会阴浅、深横肌、球海绵体肌以及肛提肌的一部分,其厚度是的30°侧切的2倍。而30°侧切仅切断靠近球海绵体肌的肌腱,接近正中切组织结构,故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炎性反应轻、肿胀轻,从而切口张力小,疼痛感轻。又因切口与肛门直肠形成一定的角度,切口延长也不会造成Ⅲ度裂伤[3],优于正中切。需要注意的是,施术者技术熟练,正确把握切开时机和角度,在会阴高度膨隆时,应适当加大切开角度,使会阴回缩正常状态时正好为30°,避免损伤直肠组织。
改良法缝合采用可吸收缝合线三层(肌层、黏膜层、皮肤层)一线两结(一根线,起针与结束时各打一结)连续缝合的方法,由于组织内无线结,伤口更易愈合,使产妇局部痛疼减轻,有利于产妇产后休息和母乳喂养的实施;且30°侧切组织少缝合时间更为缩短,可在操作时减轻产妇不适感的同时,更大大降低了助产士的劳动强度,该缝合法易于掌握,伤口外表美观平整。
综上所述,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法不仅伤口愈合好,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易掌握,更重要的是术后切口的肿胀疼痛轻,提高了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当前推行现代产科服务技术的“人性化”理念相适宜,值得在临床推广。
[1]董悦,赵瑞林.现代妇产科诊疗手册[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30-332.
[2]闫素文,杨品.阴道神经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76.
[3]李梅,郑昕,周建英.改变会阴侧切角度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8(19):1157.
[4]陆菊英.合成线会阴伤口皮内缘缝合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2,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