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润泽 李运启 李红丽
黑木耳是传统的菌类食品,不仅口感滑嫩清脆,而且营养丰富,又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黑木耳作为一种黑色和高蛋白低脂肪的菌类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已成为广大消费者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效益较高。2009年镇农业服务中心在赵洼村发展拱棚黑木耳10余棚,采取袋料栽培,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黑木耳是一种中温型菌类,出耳时温度一般控制在15-25℃,根据菌种养菌所必需的时间来确定生产时间。固体菌种在25℃一般50-60d满袋,液体种20-25d,插制菌种25-30d左右满袋。晚熟品种菌丝满袋后30-40d出耳,早熟种满袋后1周即可出耳。
配方:(1)杂木屑67.5%,麸皮10%,糠20%,石膏1%,红糖1%,专用料1.5%,含水量1:1.1,pH6-6.5。每1000棒约需木屑573kg,麸皮85kg,糠170kg,红糖8kg,专用料12.5kg。(2)杂木屑62.5%,棉子壳20%,麸皮15%,红糖1%,专用料2%,含水量1:1.1,pH6-6.5。每1000棒约需木屑530kg,棉子壳170kg,麸皮127.5kg,红糖8kg,专用料17kg。木屑应选新鲜、无霉变的杂木屑。细木屑及含芳香类木屑不可选用,先将辅料配好拌匀,再与木屑混合,干料拌匀后加水,湿料含水量60%-65%,以手捏成团,落地能散,指缝见水为宜。
黑木耳生产由于制袋后微生物活动旺盛,在灭菌前就可发生酸败和霉变,导致料袋成品率下降,这是黑木耳生产亏损的主要原因。在配料时应加入一定的抑菌剂。据试验2‰的菌灭绝就能使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拌料要均匀,加水量略比香菇少,一般每棒重量在1.65 k g,过湿导致发菌困难。装袋用15cm×55cm×0.005cm的低压聚乙烯袋。装袋要实,在装袋不变形的前提下越实越好;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基质酸化,装袋后常压灭菌炉灶内料温达100℃保持10-12小时,冷却至30℃以下接种。
袋料黑木耳的菌种有固体、液体和扦制三种形式。以扦制种为例,袋温冷却30℃以下,将菌袋及经消毒处理的扦制菌种装入接种箱后,按甲醛:高锰酸钾=2:1混合熏蒸30min,在无菌状态下将一根木扦插入袋底,另一根木扦交结第一根木扦一端,使第二根木扦的另一端与棉塞接近,菌扦接入袋内后,立刻将棉塞塞紧无棉盖体盖紧,再进入培养室培养。
培养室要求室内干净、保温、通风良好。培养架层距28cm,培养室及培养架先用浓度10%来苏尔或300倍的克霉净作空气消毒,再按1m25g高锰酸钾和10ml甲醛熏蒸24h,对室内杀菌,控制空气湿度70%以下。放袋培养时,袋间必须有空隙,菌袋放进培养室后,在恒定的温度和空气湿度较小的环境中,加强通风,经25-30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催耳场地应选择在有水源,有电源的平地或田间,一般情况下,1万袋需占地330m2。平整后用90%双层或单层遮阳网搭建成距地2m高的棚架。不同的品种,菌丝长满袋后的划口时间亦不同,早熟品种菌丝长满袋5-7d划口,中熟品种菌丝长满袋20d划口,晚熟品种菌丝长满袋30-40d划口。划口方法:用刀片在菌袋周身划成“V”字口,长度2.5-3cm,深度为0.5cm,划口数量为10-12个。将划好口的菌袋,摆放于遮阳网下,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一般情况下4-5d可开始出耳,经7-10d,划口处可全部出耳(棚内温度若低于18℃,耳基形成时间得适当延长)。当温度高于25℃时,可通过喷水降温,时间视外界温度状况。在温度较高时,喷水时间可间隔30-40min一次,每次10 min。当划口耳基全部形成后,加强通风,喷雾增湿,促成耳基展片。
耳片展至1cm大小时(正常情况下10-15 d),可移出棚外进行吊袋或地摆做育耳管理,调整菌袋距离,规则摆放,就地育耳。利用微喷带和定时器,制成定时微喷系统,加大喷水力度,保持空气湿度95%以上。
采收前1天要停止喷水,采耳时不要将耳根留在棒内,同时不要带培养料太大。采下的耳片要清理干净,丛生的朵形要按耳片状分开然后晒干。出耳后菌袋停止喷水,养菌7-10d后转入下潮管理。晾晒时耳片朝上,耳根朝下,未干时不要随便翻动。若遇阴雨天,用易于搬动的物体晾晒,避免未干时造成拳耳。在淋雨季节采摘的木耳,可利用烘干机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