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栋,蒋必彪,龚方红(.常州大学党委办公室,江苏常州64;.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常州64; .常州大学人事处,江苏常州64)
新一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初探*
史国栋1,蒋必彪2,龚方红3
(1.常州大学党委办公室,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常州213164; 3.常州大学人事处,江苏常州213164)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教育教学评估成为评判以及提高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公认的最有影响的评估模式主要有认证式评估、分等式评估、审核式评估。新一轮评估将主要采用审核式评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建立了与其办学目标密切相关的管理科学、运行有效、效果良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由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内部监督评估体系,形成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审核式评估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指出:“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这是我国政府文件中第一次对高等教育评估提出明确的概念和要求。1990年10月,正式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条例》,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目标、目的、规范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和制度的初步建立。1994年,原国家教委决定组织专家对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院校进行合格评估,1996年开始对办学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进行教学工作优秀评估,1999年开始对介于两者之间的高校进行随机性水平评估。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性评估合三为一,统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于2003年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从而形成了5年一轮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对所有普通高校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等教育评估进入经常化、正规化轨道。[1]
目前,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公认的最有影响的评估模式主要有:认证式评估(A ccred itation)、分等式评估(A ssessm en t)、审核式评估(A udit)。[2]
(一)认证式评估
认证式评估就是按一定的认证标准作为最低标准,认定学校是否具备办学的基本条件,对学校办学资格进行审定。重点评估学校是否确立了明确的办学目标,是否形成了符合本科教学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认证式评估偏重于“投入”,不用于高校之间的比较,而是对高校设立了一个“门槛”,起到“守门员”的作用。评估结论只设“通过”和“不通过”,目的是引导高校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规律,通过扎实有效的建设,达到基本的质量标准。评估方式是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派专家进校考察,无论自评和外部专家同行评议都必须参照指标体系。中国的合格评估也类似于认证式评估。
(二)分等式评估
分等式评估不像认证评估那样仅仅满足于最低标准,而是采用具有一定区分度的指标体系,进行等级判断,因而比认证评估更加强调量化。评估结论设立了多个等级甚至给出更精确的分数,高校间相互比较的作用较为突出。分等式评估和认证式评估考察的面同样广,但相对于认证式评估侧重考察办学“投入”,它更侧重考察办学“产出”。可见,分等式评估比认证评估更加“细”一些。但由此造成的评估成本的增加,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干预,相互攀比等,对学校带来较大压力,成为学界和高校质疑的焦点。其评估方式与认证式评估一样,也是按照指标体系,进行学校自评和专家进校考察。中国首轮普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也是很典型的分等式评估。
(三)审核式评估
审核式评估与认证式、分等式评估一样,采用学校自评和校外专家进校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但它不是直接评估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而是评估质量工作,即通过评估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来对质量进行间接评估。并且假定,如果学校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足以保证教育质量,则无需由外部评估机构来直接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时重点审核学校是否实现并如何实现自己确定的办学目标和标准,考察被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而不是直接评估学校学术标准或确定教学结果的质量。评估结论不是定量的等级划分,而是向社会公布定性的审核报告。审核式评估模式相对于其他两种模式更为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针对的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机制,而非具体的教学人员,目的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这类高校自主办学和多样化发展。[3]
2003年开始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一轮评估已告结束。这一轮评估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高校,不太公平,不利于高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评估结果优秀率过高,与社会印象有差异”等问题。因此,我国新一轮教学评估模式将依据“转变政府职能,多元主体参与,实施分类评估,强化内部保障”这一指导思想进行改革,采用以审核式评估为主的评估模式进行评估。[4]新一轮评估与上一轮评估在评估标准、内容、方式、结论等方面将有着明显的区别(见表1):
表1 上一轮评估与新一轮评估特征比较
(一)关于评估指标体系
审核式评估的指标体系只是一个大致的审核框架,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建立了与其办学目标密切相关的、科学合理、有效运行、效果良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这样,既体现了各类高校办学的普遍规律,又能充分展示和张扬不同高校的个性,使得高校能够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保证办学质量。高校成为了评估的主体,评估内容也大大简化,从而不会对地方政府和部分院校造成过大压力。
晶体石,是指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单纯矿物元素还原晶体格架,形成的具有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各种矿物结晶体,如辰砂晶体、水晶晶簇、方解石晶体。
(二)关于评估重点
审核式评估的重点是“三个怎么样”,即:质量保证体系建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和效果怎么样。具体地讲就是“三个符合度”,即:质量标准与质量目标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标准的符合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效果与质量预期的符合度。审核式评估结论不像认证和分等式评估那样要对学校进行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而是针对上述的“三个符合度”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特别是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与方向。[5]
(三)关于评估方式
审核式评估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现场评估与网上数据库系统评估相结合,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库,对学校硬件条件进行审核;另一方面,采用学校自评与专家进校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软件条件进行审核。
(四)关于评估结论
审核式评估不是总结性评估而是发展性评估,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后,进行考察总结,形成审核报告,指出被评学校的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及建议,旨在帮助学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这样也避免了评估结果优秀率过高的问题。
对于高校而言,如何通过评估而提高教育教学体系的规范化程度与水平,促使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和运行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的内部监督与评估体系,并使之通过内部监督与调试机制而常规化和长效化,已经成为非常现实和重要的问题。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发展潜力,以及国家与社会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制订出明确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围绕质量目标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设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学水平与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最终实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高校应建立一套包括质量监控、质量评估、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等环节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评教、评学制度,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督导队伍,定期开展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院系教学工作评估;建立制度,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情况进行年度分析;针对质量监控、评估和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改进建议及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改进。通过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和维护真实可信的教学状态数据库
高校应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实时性、准确性、开放性、高效性等优势,建立和维护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库,认真采集、整理和发布日常教学基础数据,为规范管理、深化改革、自我诊断并寻求解决对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将学校的教学状态数据及时上报教育部,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提供翔实、多维度的信息,为评估常态化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采用审核模式进行新一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将可以真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使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1]张晓琴.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比较与借鉴[J].黑龙江教育,2007 (7/8):170-172.
[2]张晓鹏.国际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演进及我们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09(3):90-93.
[3]魏 红,钟秉林,李 奇,等.优化指标体系,强化内部保障,促进自主发展——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基本问题探析(三)[J].中国高等教育,2009(9):37-40.
[4]钟秉林.本科教学评估若干热点问题浅析——兼谈新一轮评估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9(6):38-45.
[5]李志义,朱 泓,刘志军.从本质上认识高校本科教学评估[J].中国高等教育,2010(8):32-35.
On New Round of Undergradua te Teach ing Eva lua tion in Collegesand Un iversities
SH IGuo-dong1,JIANG B i-b iao2,GONG Fang-hong3
(1.Party Comm itteeO ffice,Changzhou U n 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 ina; 2.The Presiden t’sO ffice,Changzhou U n 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 ina; 3.PersonnelDepartm en t,Changzhou U 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 ina)
W ith the expansion o f scale o f h igher education,the teach ing quality has becom e am ajo r social concern.The teach ing evalu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effectivew ays to judge and im p 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teach ing quality.The acknow ledged and influen tialm odels in the field o f h igher education are certification assessm en t,g rad ing assessm en t and aud it-type assessm en t.In the new round of evaluation, the thirdm odelw illbe adop ted to review w hether the schoo lhasestab lished the scien tific,effective quality con tro l system relevan t to its education ob ject.A cco rding ly,co lleges and universitiesm ust go fu rther to bu ild and perfect the efficien t inw ardm on ito 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 r the quality o f the education and fo rm the long-term m echan ism o f con tinuously im p roving the quality o 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 lleges and un iversities;teaching quality;audit-type assessm en t
G40-058.1 文献标码:A
2095-042X(2010)04-0061-03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0-06-28
史国栋(1956—),男,江苏溧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