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社华,李 勇(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46;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95)
加大政府教育投资必要性的实证研究*
秦社华1,2,李 勇3
(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46;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3.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95)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一直偏低,2007年公共教育经费支出仅占GDP的2.85%,而城镇社会公众的教育经费支出也仅为家庭收入的4.56%。当今中国,政府应当承担起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注意处理好各种平衡关系,政策上适当向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最终建立公开、公平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使教育经费保障和配置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教育的回报率;教育经费
理论界普遍认为,现代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原材料、资本、土地以及企业家的才能,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对于物力资本的作用,中国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于人力资本重要性的认识,则是近几年的事。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明确指出,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力资本,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按照舒尔茨的研究,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中,物力资本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舒尔茨还指出,从1919年到1957年,38年间美国的生产总值增长额中49%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
但是,一般而言,投资于物力资本,投资回收期短,风险低;而投资于人力资本,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所以,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物力资本的投资比例都大大高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比例。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大约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对物力资本的投资约占30%。一个经济学的原理是要获得人力资本投资和物力资本投资最好的回报,就需要平衡投资,否则,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最终也会限制物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制约一国经济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在人力资本上投资不够,整体的投资比其他国家少,而且各个地区的投资也很不均衡。中国的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首先是对教育的投资。
除了政府以外,教育投资还有另外一个主体——社会公众。[1]在当今中国,我们教育投资的具体状况如何呢?要解决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主要依靠政府还是社会公众?要进行一项物力资本投资,往往会分析它的投资收益率;同样,要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应该从它的投资回报率出发,进行决策。本文在对比国际国内教育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国教育的私人回报率与社会回报率,试图回答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投资的主体应该是谁的问题。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项主要内容。近年来,中国对教育的投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可以通过世界各国、中国以及中国各地区对教育投资数额的对比,来分析中国对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1.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和世界各国的比较
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统计,1991年~2006年,世界大部分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是不断上升的,而中国这几年的水平为2.23~2.10,但是我国从2002年~200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比重分别为:3.41%、3.28%、2.79%和2.82%。[2]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同世界平均水平和其他国家来比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北美和西欧平均为5.7%)还有很大差距。[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别,1999年同期我国政府统计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2.79%,即使按照这个数字,我国在世界上还是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我国人均GDP在1998年已经超过了800美元,现已超过了1000美元,但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却只有3.23%,依然低于4.07%~4.25%的最低水平。
2.我国各年度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我国各年度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各年度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在绝对数量上增长明显,但是从1992年~1995年经历了一个下降的过程,到1995年滑入谷底,仅为2.32%,此后缓慢上升,到2002年到达一个比较高的点2.90%,但此后又略有下降,特别是2004年,下滑至2.79%。而我国教育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5年开始持续降低,由1995年的22.61%一直降低到2007年的13.88%,[4—5]因此,我国的教育投入虽然在总量上增多,但是相对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出水平来说,教育投资力度并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在相对数目上有所降低。
表1 我国各年度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亿元)
3.我国各地区2007年度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均衡。全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财政收入存在重大差距,导致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入差距日益增大。从相对数来看,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例比东部略高(如中部地区为3.27%,西部为3.09%)。但是从绝对额来看,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相当低, 2007年整个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之和仅3843.56亿元,只是东部地区的79.9%。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教育投入有较强的财政支持和其他资金来源,而中西部,尤其是贫困的西部,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依靠财政,而偏偏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教育投入的地区分级负担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教育投入地区之间的不均衡随时间的递进在进一步加剧。
(二)社会公众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7年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投资占家庭人均收入比重为4.56%,高于同期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东部地区人均教育投资为850.69元,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520.82元和528.29元。[4—5]同时东部教育投资占家庭收入比重也略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教育投入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另外我国城镇社会公众教育投资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在农村,教育支出更是其家庭最大的一笔开支。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受访农户的教育开支平均值为5975元,占其总收入的30%。
另外,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人均教育投资同样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低于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1995年,美国人均教育支出为88.3美元,折合人民币734.42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995年底中间汇率折算);1996年,日本人均教育支出为14819日元(据世界经济统计黄皮书2000年),折合人民币2058.19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996年底中间汇率折算),都远高于21世纪现在中国的私人投资水平。
(三)世界各国教育投资中公共支出和社会公众支出的比例比较
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投资中,由私人负担的部分很大,大约为教育总投入的44.2%,而发达国家社会公众支出部分仅为12%,而同为中等收入国家的W E I国家平均值也仅是28.30%。[6]说明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严重不足。在亚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例如,人均GDP仅有中国1/3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孟加拉、尼泊尔等亚洲邻国,都实行了全部免费义务教育,而中国,为什么让社会公众承担了这么大的教育支出,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教育的回报率是对个人或社会因接受教育的数量增加而得到的未来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是国际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指标。教育的明瑟收益率指的是平均多接受一年教育导致个人收入提高的比例。从前文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一)教育的私人回报率
教育对个人就业及收入的重要性得到了大部分研究者的肯定。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个人收入增长是极其重要的。M au rer.Fazio(1999)的研究结果认为,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教育是决定下岗、再就业和收入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既是消费品,同时也是一项对未来的投资,存在着风险。人们对于教育水平的选择是从教育的收益和成本(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权衡中做出的。而对教育回报率的估计涉及复杂的微观数据,即使是同一个样本,不同的研究者估计的结果也不尽相同。By ron& M analo la(1990)根据南京800个城镇劳动力样本估计的教育回报率在1.4%~3.5%。Johnson&Chow (1997)利用1988年CH IP数据估计了中国的教育回报率,在城镇地区大概为3.29%,农村地区大概为4.02%。他们认为,城乡的教育回报率没有显著的差别。L iu(1998)的估计为3.61%,他对不同层次教育的估计为:大学大概是37.5%,中学大概是19.1%,小学为7.5%。M au rer.Fazio(1999)利用CH IP1988城镇部分数据估计的男女教育回报分别是2.9%和4.5%,结果都明显很低。
不过,Zhang&Zhao(2002)对1988年-1999年中国城镇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进行估计,发现回报率从1988年的4.7%上升到了1999年的11.5%,而同一时期,物质资本的回报率从1991年的12%下降到6.58%,据此他们认为中国对人力的投资不足,今后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可能是比较合理的。姚先国、张海峰(2004)[7]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发现城镇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在8%左右,而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在4%左右,城乡之间的差异稳定在4%左右。陈良
(2004)[8]利用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居民入户调查1991、1995和2000三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我国不同教育阶段的边际收益率即明瑟收益率(见表2)。2002年发表最新的国际教育收益率研究(Psacharopou los和Patrinos)表明世界收益率平均水平为9.7%。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教育收益檬还低于这一平均水平,仍然存在增长的空间。
表2 中国明瑟收益率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我国目前的私人教育回报率大约在8%左右,尽管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处于不断上升的轨道中。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开放,教育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教育对收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二)教育的社会回报率
以上文献对我国教育收益率的分析,都仅限于教育的私人回报率。而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发展报告得出:中国对初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率为21.9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和中高等收入国家水平(14.3%),而对中等教育(10.92%)和高等教育(5.5%)投资的社会回报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3.5%和10.7%)。
事实上,由于教育投资存在很大的外部性,我国的实际教育收益率应该远高于以上水平。据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海克曼分析,中国的教育投资实际回报率达到了30%~40%的高水平。由此可见,我国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率比较高,国家应该继续提高对教育的公共支出比率,[9]而且在加强对初等教育投资的同时也要提高对中高等教育投资的力度。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今的中国,教育的私人回报率远低于其社会回报率,投资于教育,社会得到的回报远大于私人能够得到的回报,因此,是政府,而不是社会公众,应当承担起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从国际上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私人回报率是高于社会回报率的,在中国出现这种反常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在教育总投入中,国家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太低,社会公众投入部分过大;2.中国劳动力市场尚未健全,个人劳动的边际收入不等于其创造的边际产值。因此,加大教育经费的政府投入刻不容缓。同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还必须注意省际之间的平衡,政策上应该适当向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最终建立一个公开、公平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10]使教育经费保障和配置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只有如此,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中国才能实现其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
[1]贺德亮.我国教育投资现状分析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236-2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5-85.
[3]刘泽云,袁连生.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2):62-6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33-7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40-65.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W o rld Statistical Yearbook [M].Paris:UNESCO Pub lish ing,2009:118.
[7]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J].财经论丛,2004(11):1-7.
[9]蔡增正.对教育投资社会回报率的估计[J].教育与经济,2000 (2):1-14.
[10]杨东平.走向公平: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EB/OL].(2006 -01-17)[2010-06-25].h ttp://www.ch ina.com.cn/ ch inese/zhuan ti/06fxyc/1095854.h tm.
An Em p ir ica l Study of the Necessity of Governm en t’s Investm en t Increase in Educa tion
Q IN She-hua1,2,L IYong3
(1.D epartm en t o f BusinessA dm in istration,N an jing Institu te o f Industry Techno logy,N an jing 210046,Ch ina; 2.Co llege o f Econom icM anagem en t,N an jing A gricu ltu re U niversity,N an jing 210046,China; 3.The Presiden t’sO ffice,N an jing A g ricu ltu reU niversity,N an jing 210095,China)
The im po rtan t ro leo f hum an cap ital in econom ic developm en t is increasing ly recognized.Bu t fo r a long tim e,Ch inese governm en t has been low investm en t in hum an cap ital.In 2007,the pub lic education expend itu re accoun ts fo r on ly 2.85%of GDP,w h ile a comm on dw eller spen t 4.56%of h is incom e on education.In Ch ina today,the governm en t shou ld undertake them ain responsib ility fo r investm en t in education,increasing educational funding.M eanw h ile,the governm en t shou ld balance it in various areas and givem o re p rio rities to the ru ralareas and underdeveloped areas so as to narrow the gap betw een u rban and ru ral regions,betw een d ifferen t areas and betw een d ifferen t schoo ls.A nd u ltim ately,an open,fair, and pub lic financial system o f education can be estab lished to ensu re the safety and allocation of ou r educational expend itu re on a legal basis.
hum an cap ital,investo r,rate of retu rn to education,education expenditu re
G40-54 文献标码:A
2095-042X(2010)04-0064-04
(责任编辑:李 艳)
2010-07-08
秦社华(1971—),女,江苏姜堰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金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