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波 吴维颖 林集荣 ( 广东潮安县人民医院 515638)
传统普通X线检查对于复杂骨折所提供的信息太少或不全面,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骨关节创伤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尤其是各个部位的复杂性骨折,近年来报道较多[1-2]。笔者对我院2009年3-9月经MS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为复杂性骨折62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在复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选62例均先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检查,再行螺旋CT扫描;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摔伤10例(16.1%),钝器击伤5例(8.1%),高处坠落伤4例(6.5%),车祸伤3例(4.8%),其他40例(64.5%)。
1.2 方法 使用GE Brightspeed 8层螺旋CT机,患者仰卧位(部分侧斜位),行螺旋薄层扫描,层厚1.25mm,层距1.25mm,螺距为1.35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350mA,疑有骨折的做骨三维重建处理。62例均采用骨算法重建,并将原始图像传输至AW4.3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形成立体图像,将图像在X、Y和Z轴上旋转,获得多角度显示。所有CT图像均由我院2位具有5年以上放射工作经验的医生进行图像分析。
确诊为膝关节周围骨折16例(25.8%)(图1,MPR图显示右侧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塌陷、骨碎片的移位情况),下颌骨骨折3例(4.8%)(图2,下颌骨骨折VR及CPR多角度显示),复杂性脊柱骨折28例(45.2%)(图3,腰1椎体压缩骨折立体观察VRT,并切割、旋转显示椎管狭窄情况;图4,MPR图显示胸11椎体压缩骨折的塌陷、骨碎片的移位情况;图5,VR图透过骨质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关节面是否平整、钢板位置和螺钉方向等),髋臼骨折15例(24.2%)(图6,髂骨及髋臼多发骨折DR和VRT比较)。
复杂性骨关节创伤表现多种多样,病情严重。DR检查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仍为首选检查。但由于部分复杂性骨折患者因疼痛而无法配合,难以摆放正确的体位,摄片过程中受体位的影响较明显,不能全面收集特殊体位的X线片,从而影响诊断率;此外,X线片是复合的平面图像,解剖结构及病变组织前后重叠,很难去除有碍于观察的软组织,空间感较差。MSCT扫描数秒内可完成大范围的扫描,经各种后处理技术应用得到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可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及成角情况。
3.1 MS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胫骨平台骨折又称胫骨髁骨折,其中以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最为多见。由于胫骨平台本身的解剖特点,对于某些细节,DR不能对其进行充分的表达。MSCT利用高质量的CT图像及MPR、表面遮盖成像(SSD)、VR后重建图像将骨折情况详尽、立体地呈现在骨科医生面前。MPR通过实时显像功能,可清晰显示膝关节间隙的改变、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变化,以及髁间突是否受累和骨内部骨折线、碎骨块移位情况,显示关节内的小骨片,精确测量骨折劈裂距离和塌陷宽度、深度,并能显示相邻软组织的病变情况;SSD能显示平台各面的立体图像,可围绕任意轴旋转,做关节解体处理后,明确平台劈裂和塌陷的准确位置,评估塌陷的面积。
3.2 MS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颌面部骨质结构复杂,形态多样,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形成颜面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口腔、鼻腔和眼眶。颌面部外伤尤其是暴力性外伤,常会引发颌面部多部位、多形态的复杂粉碎性骨折。虽然按骨折线走行及部位可将上颌骨骨折分为Le Fort Ⅰ~Ⅲ型,但临床所见病例常与标准的Le Fort分型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二维CT只能显示骨折线,而骨折线的具体走向仍需医生想象,这为临床分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MSCT三维重建图像具有逼真、立体感强、容易把握骨折整体状况的特点,弥补了常规CT在这方面的不足。在三维重建的方法中,以VR显示骨折线最为清晰和全面[3]。此外,部分部位的骨折线与轴位方向平行,如眶上、下壁骨折,二维CT难免漏诊。而多层螺旋CT冠状位、矢状位MPR及CPR图像可以更有效提高与轴位平行方向线性骨折线的显示。
3.3 MSCT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单纯压缩型脊柱骨折仅累及前柱,属稳定性骨折;爆裂型累及前中柱或三柱,而骨折脱位型累及任何一柱或后柱伴半脱位,均属不稳定性骨折。脊柱损伤是否伴有滑脱、附件骨折及椎管内是否有游离骨片和血肿,对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但DR片只能对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滑脱作出诊断,而对椎体骨折的细节及椎管内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MSCT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类型、碎骨片的移位方向、距离和空间位置。VR技术除了在术前应用,还可以根据骨质与金属内固定物结构阈值的不同作透明处理,从而透过骨质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关节面是否平整、钢板位置和螺钉方向等,对于临床医生制订手术计划、术后对比及效果评估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3.4 MSCT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髋臼由耻骨、坐骨、髂骨构成,解剖位置深且结构复杂。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若关节骨折不能准确复位将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甚至残疾。CT检查能获得骶髂部、髂骨翼、髋臼顶、关节面、关节间隙及股骨头等清晰影像,对DR作出全面补充,在显示骨折的数目、大小、移位,包括负重面和关节内骨折、血肿、软组织嵌顿及骶髂关节损害方面有优势。MPR可清晰显示各种骨折,尤其对臼顶负重区和股骨头上部的显示良好;三维重建CT能进一步提供空间形态。
综上所述,MSCT的各种后处理技术能相互取长补短,立体直观、清晰、多角度地显示骨关节的解剖结构及骨折的类型,是复杂性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
[1]姜建元,陈劲松,吕飞舟,等.三维CT重建在累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3):65.
[2]吴强,李康华,贝抗胜,等.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的价值[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7):468.
[3]赖仁发,周志迎,杨阳,等.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