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38例

2010-08-28 02:25张福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3期
关键词:六味地黄空腹胰岛素

张福东

吉林省通榆县第二医院中医科,吉林 通榆 137205

糖尿病是身体不能利用或者制造足够的胰岛素,葡萄糖进入不了细胞,就在血液中积聚起来,形成高血糖,以后就会引起各种问题,这就是糖尿病。随着糖尿病得病时间延长,身体内的代谢紊乱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可以导致眼睛、肾脏、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中医称之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本病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或有明显的多饮,而起他二者不甚明显;或以多食为主,而起他二者为次;或以多尿为重,而起他二者较轻。由于三消症状各有偏重,故冠以上、中、下三消之名,通常把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多食症状突出者为中消,多尿症状突出者为下消。在治法上《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大旨。在治疗上,无论上、中、下三消均应立足滋肾养阴,燥热较甚时,可佐以清热,下消病久,阴损及阳者宜阴阳并补。由于消渴多见阴虚燥热,常能引起瘀血,则可在已上各法中,适当佐以活血化瘀之品。笔者对38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用胰岛素加《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治疗,经过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门诊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以不同程度的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消瘦乏力即“糖尿病症”,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烦热多汗,疮疡不愈,四肢麻木疼痛等症就诊,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尿常规化验结果,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38~60岁,平均42岁;对照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39~65岁,平均45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随机血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如下:(1)严格执行个体饮食方案。嘱患者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每日饮食定时定量,每日主食6两,鸡蛋1枚,瘦肉1两,牛奶半斤,青菜1-2斤,油2勺,盐5克,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餐后

1小时至2小时适当运动,每次运动半小时左右。(2)坚持每天餐后运动1.5小时,运动量视体力而定,忌超负荷运动。(3)同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防止低血糖反应。向患者交代降糖治疗中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饥饿、心慌、大汗、无力、颤抖等,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如低于3.9mmol/l,立即进食,并查找引起低血糖原因如饮食量少、运动量大或未按时进餐,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出现低血糖反应立即进食含糖食物即可纠正。(4)口服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治疗组则在 (1)、 (2)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治疗和《金匮》肾气丸。方用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六味地黄丸以调补肾阴。如阴阳气血俱虚 ,可用鹿茸丸 早晚各10克开水冲服。以上两方均可酌加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以补肾固摄。

兼症治疗:白内障、雀盲、耳聋,是肝肾经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丸或合阳肝丸。疮疡、痈疽初起,热毒伤营,治宜解毒凉血,用五味消毒饮,病久气营两虚,脉络瘀阻,蕴毒成脓,治宜益气解毒化脓,用黄芪六一汤合犀黄丸,酌加忍冬藤。如并发肺痨、水肿、中风、绝症者可按各症加减。

1.3 疗效标准

症状生化指标血浆血糖 (mmol/l)空腹 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显效 糖尿病症状消失,无并发症。 ≤6.1 ≤8 <6.5有效 糖尿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偶有轻度视物模糊,皮肤瘙痒,烦热等。≤7 ≤10 ≤7.5无效 糖尿病症状有改善,有明显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皮肤奇痒,晕厥等。>7 >10 >7.5

2 治疗结果

见表2。

表2 两者患者疗效比较【n(%)】

3 典型病例

王某,男,38岁,农民。该患者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消瘦,每日饮水量超过3L,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5次,其中夜尿2-3次,24小时尿量与饮水量相当,食量无明显改变,但日渐消瘦,伴周身乏力,体重减轻约8Kg,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超过15mmol/l,诊断为“糖尿病”。自行口服“消渴丸”,自述症状缓解不明显,3年前出现视力下降,左眼明显,2年前又出现四肢麻木,右手明显,并刺痛,尤以天凉时严重,平时血糖波动在11.2-19.00mmol/l,近4个月上述症状又开始加重,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今日为系统诊治来我院,血糖13mmol/l,一诊《金匮》肾气丸加减,六味地黄丸补肾虚,优泌乐50(早12u、午10u、晚8u)餐前皮下注射,并严格拟定进餐及运动要求,一周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查空腹血糖10.8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12.6mmol/l,二诊2个月后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6mmol/l。

4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 的重要因素。如《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本病研究又有进展。《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卫生宝鉴》说:”夫消渴者,……小便频数其色如浓油,上有浮膜,味甘甜如蜜。”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敦轻敦重为主次,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如《症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 (经胃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 (经胃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经胃肾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施治,但在治疗上不宜绝对划分,因虽有三消之分,但其病机性质责一,均与肺、胃 (脾)、肾有密切关系。正如《圣济总录·消渴门》指出:“原其本责一,推其标有三”,即是此意。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有此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健康,成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西医对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大部分病人难以使全天血糖达标,致使仍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中医认为本病是肺胃肾以肾为主之阴虚燥热,继之致气虚血瘀,阴竭阳亡,以气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本着“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原则。对肾阴亏虚者给予滋阴固肾,用六味地黄丸。方中山药、山萸肉用量宜大;阴阳两虚者,治疗上宜温阳滋肾固摄,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补肾益气养阴治其本,以上各种证型的消渴,如出现瘀血之症,可参用丹参、山楂、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以提高疗效。消渴以饮食不节、情致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病因,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亦有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甚至变生他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既发挥了西药降糖效又取中医整体调节之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济方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六味地黄空腹胰岛素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六味地黄丸(汤)治疗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男性更年期抑郁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