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护理

2010-08-28 02:26邓捩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3期
关键词:孕产妇生理婴儿

邓捩花 刘 晓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江西 330006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 (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本病是产妇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婴幼儿情绪、智力、行为的正常发育,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目前其发病率国外为3.5~33%、国内为11.38%[2]。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典型的由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多系统、多层次的病理反应结果。目前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抗抑郁药明显存在副作用严重、起效慢、价格昂贵及产后哺乳等问题,使许多患者和家属不能接受。本人作为一名妇产医院的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重视围产期及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教,有效地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妊娠分娩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经历一次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抚育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生理、心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妇产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对本院520例产妇进行分组观察护理,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同意参加学习的护理干预的产妇2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同数量定期产前检查,但未接受教育和护理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产妇无精神病史和脑部疾患。两组产妇在孕周、孕次、新生儿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两组孕妇自孕20周起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 (HAD)[3]进行评分,评分以A值、D值计分表示,A值表示焦虑,D值表示抑郁,A值和D值之和≥11分可诊断为焦虑抑郁情绪。

(2)产后调查。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 (EPDS)在产后42天评分,EPDS总分≥13分为阳性,即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

1.3 护理方法

1.3.1 观察组

(1)观察组自孕20周起夫妻双方或亲属共同参加本院循环举办的孕妇讲座1-2次每周,学习孕期保健、自我监护、分娩生理、乳房保健、哺乳及育婴等方面知识,对HAD≥11分的孕妇及家属强调讲解家庭和谐与夫妻和谐对孕妇、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倡导家人积极关注孕妇的心理,减轻其心理负担,由专业培训过的助产医师进行心理咨询,鼓励产妇表达内心,并传授简单的放松方法,实施心理护理。

(2)分娩前让产妇熟悉产房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分娩实施一对一过程由专业的助产士实施全产程生理、心理护理,鼓励丈夫陪伴分娩。

(3)产后由专业培训的护士指导母乳喂养及育婴方法,及时解决产妇的各种问题,指导丈夫及家属照顾产妇和婴儿,积极交流,做好出院指导,开通热线电话,24小时免费解答孕产妇的咨询,提供服务。产后15天、30天到产妇家进行随访,详细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状况及时评价,及时解决,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2 对照组

在产后产后访视,内容包括:

(1)产妇子宫复原、会阴、恶露、乳腺、大小便、睡眠、饮食等情况;

(2)检查婴儿的生长发育、体重、身长、皮肤、脐带、黄疸及婴儿的喂养方式方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包,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后42天观察组产妇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42天EPDS测评结果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预防尤为重要。其发病是体内外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根据产前、产后调查统计显示的高危因素:产前抑郁情绪、护理知识缺乏、各种生活压力,因此增加孕期知识教育,分娩前后护理指导适时随访,家庭积极地正性配合是关键。本文按常规进行产后访视护理的产妇产后(42天)抑郁症的发病率为9.62%,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产妇产后 (42天)抑郁症发生率为2.31%,与常规产后访视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帮助孕产妇愉快地渡过这一非常时期,提高生活生命质量。

[1]常娇娥.产后抑郁症[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17-19.

[2]张荣莲,陈起燕,李艳华,等.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231-233.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6:249-311.

猜你喜欢
孕产妇生理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保健的现状观察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