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

2010-08-25 10:49
体育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指导员住宅小区深圳

饶 英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深圳 518055)

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

饶 英1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深圳 518055)

群众体育运动小区化代表着现代社会群众体育运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深圳在这一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体育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和综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从不同的角度综合研究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就住宅小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群众体育运动小区化代表着现代社会群众体育运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深圳在这一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5年9月14日《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对中国GDP排名前100位城市进行排序和最终综合评定,结果显示深圳城市生活质量排名第一;深圳在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总额稳居中国内地大中城市第一,也是中国内地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本文通过对深圳6个住宅小区群众体育的问卷调查,取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研究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活动情况,从而从群众体育这一个侧面综合反映深圳人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在以此基础上,就发展住宅小区群众体育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文所称的住宅小区是一个以地理范围为依据而明确划分的居民居住和生活特定区域。这些特定区域具有现代社会学关于“社区”的五个要素,即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生活制度与管理机构。深圳特区的住宅小区是典型的社区,也是深圳的一个缩影。一般而言,深圳住宅小区具有住宅商业化、小区管理社会化、居民年轻化、居住人群行业多样化的特征。正因如此,与内地的住宅小区的群众体育,深圳住宅小区的群众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本文选取深圳特区内不同位置、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小区入住年限、不同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大中小型的6个住宅小区为研究范围(见表1)。对6个小区的具有深圳常住户口或蓝印户口的16岁以上的居民和小区群众体育的管理者,进行随机抽取样本,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研究。

1.2 调查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社会学、体育学、统计学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实地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问卷调查法进行补充和印证,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问卷调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运用自编调查问卷1《深圳特区住宅小区体育现状调查表》(本文略),对小区群众体育活动的直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另一方面,运用自编调查问卷2《深圳特区住宅小区居民体育活动的调查问卷》(本文略)对小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7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82.7%。调查数据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并用SAS6.1软件进行统计。

表1 被调查住宅小区的基本状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住宅小区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

在所调查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登记的体育组织包括自发性组织、小区体协、小区辅导站、体育活动点、协会、体育商业点等各类体育组织共98个,登记在这些体育组织活动的人数有11960人,占居民总人数的9.0%。相对小区居民人数而言,体育组织数和在组织内活动的人数还是相当少的。

从住宅小区群众体育的组织形式来看,小区物业管理社会化后,原来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网络化社区体育组织已经改变成为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依托的网络化的小区体育组织形式。物业公司是小区群众体育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小区群众体育活动以物业公司管理为主,其它的商业体育和小区体育活动点、体育协会等为辅。组织结构基层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一般设有小区文化体育部,主要从事小区文艺体育活动的开展工作。这些组织利用管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体育场地等便利条件,直接从事小区体育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各级各类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开展全民健身、体质测试、体育培训等活动。同时,他们还协助小区的各商业经营的体育健身会、球馆从事体育的经营,并组织商业性体育活动组织的集会、比赛和联谊活动,促进商业体育的发展,为小区居民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以上调查情况表明,深圳特区住宅小区的群众体育己从过去的政府部门包办体育中解脱出来,政府真正实现了从以前“办体育”向现在的“管体育”的转变。

2.2 住宅小区群众体育活动经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住宅小区体育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居委会用于小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深圳市体育局除用体育彩票的资金赞助了小区健身路径设备外,没有向小区进行体育投资。所调查的6个小区2004年共支出体育经费26.3万元,人均1.99元。经费的来源依次是:小区物业的管理费、企业的赞助费、小区体育场地经济收益、小区其它收费。这说明住宅小区体育活动经费基本上不靠政府拨款,而是通过多渠道集资来取得,体现了较高的市场化程度高。每人年均1.99元体育活动经费是“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里的“街道办事处对社区体育有经费投入,年用于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达到常住人口人均1元以上”标准的2倍,但相对深圳特区较高的物价指数,相对于住户较高的物业管理费而言(以100平方米的住房为例,每户每年管理费约3000元),用于小区体育活动经费较低。

体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市场化,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小区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通过立法来为住宅小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2.3 住宅小区群众体育活动场馆情况

据调查,6个住宅小区共有体育活动场馆场地221个,平均598人拥有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从构成来看,商业化场馆共有113个,占51.1%,其中商业经营型场馆73个,学校晚上和节假日对外出租场地40个;公益性场馆和学校无偿提供的场馆场地共108个,占48.9%。

比较而言,2004年深圳住宅小区每10万人平均拥有体育场馆场地167.18个。2003年全国每10万人平均拥有体育场馆场地158个。1990年德国拥有220个体育场地,日本有260个。以上数据表明,深圳住宅小区人均拥有体育场馆场地的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所调查的6个住宅小区人均拥有的体育场地场馆水平,远远高于深圳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小区学校除乒乓球、羽毛球场地节假日对外开放外,其它场地并没有对小区居民开放,出现空置现象。此外,小区内车位紧张,车辆大量占用路边和用于休闲的空地,同时排放大量废气,影响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2.4 住宅小区体育指导员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具有体育指导员资格的小区指导员共有111人,平均每个小区18.5人,即小区内每1153人拥有1名指导员。这个水平高于全国每7007人有1名体育指导员的平均水平,甚至也高于日本平均每2000人中一个体育指导员的标准。从体育指导员的专业资格来看,参与调查的111人中,没有国家级指导员,一级指导员17人,占指导员总人数的15.3%;二级指导员41人,占总人数36. 9%;三级指导员53人,占47.7%。从专业文化程度来看,体育专业的(包括大学、大专、中专等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68.48%,大大超过1997年全国统计的28.57%,这表明小区的群众体育指导的水平相对较高。从体育指导员提供服务的形式看,有偿服务的75人,占67.6%,义务指导的36人,占32.4%。有偿服务的比例高于义务指导的比例。与西方90%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分文不取的情况相比,小区的义务指导率较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文明程度上的距离。调查还发现,与长沙、北京等地研究结果一样,小区居住的体育教师尚未在小区群众体育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2.5 住宅小区居民体育人口比率情况

体育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体育发展规模与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所指的体育人口,是指符合国家体育总局1997年《中国社会体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所提出的体育人口标准的小区人口,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的时间不低于30分钟,且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

根据统计,2004年深圳住宅小区符合我国体育人口标准的居民(不包括7~15岁学生)比例为28.7%。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公布群众体育调查结果显示,到2000年底,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8.3%,深圳小区居民体育人口高出全国10.4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发展良好。

所调查的小区体育人口中,按职业分布统计,参加体育活动最多的依次排序为:科教、干部、商业、工人、其它职业。他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22%、29.21%、20.11%、11.42%、8.04%。科教卫和干部比例较高,这与全国体育人口中比例中工人较高、科教人员较低的正好相反。

按照年龄段统计,小区居民的体育人口中,16~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5岁以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84%、21.46%、30.11%、14. 42%、25.17%。36~45岁年龄段排在第一位,与全国体育人口“两头热、中间冷”的情况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进一步调查和分析显示,36~45岁的年龄段居民经济上比较宽裕,生活观念更新快,注重生活质量和品质,是“花钱买健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常去锻炼的地方大多是球馆和健身房。

2.6 住宅小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情况

调查统计显示,在此次接受调查的827人中,有过体育消费有793人,占95.9%,体育消费者人均年消费676元,是“长沙302元”的二倍多,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区从居民消费来源看,居民是自己花钱进行体育消费的,可见“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调查发现,小区体育人口每人每次锻炼可承受的费用为35元。相比之下,深圳小区内各类收费体育场所门票平均价格为每人每次50元。这说明人们对体育消费的心理承受力与体育场所的门票价格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小区居民在收费场馆的消费偏好看,66.4%的人选游泳场,29.7%的人选择羽毛球,25.2%选择健美健身房,22.8%的人选择乒乓球,11.7%选择网球,5.5%的人选择保龄球。

此外,通过此次调查得知,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但工作忙、场馆收费较高、家务重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2.7 小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

据调查,小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依次是:散步慢跑、游泳、棋牌、武术气功、篮球、健身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台球保龄球等(见表2),这表明在小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比较注重锻炼方法简单、动作节奏的缓慢柔和、经济投入少、容易组织等影响因素,同时也要求锻炼项目的娱乐化和小型化。这与深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

表2 小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情况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物业管理公司已经成为小区群众体育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小区群众体育发展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小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与地域气候相关,具有娱乐化、小型化的特征;小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高。

(2)住宅小区群众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用于群众体育活动的经费过低;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偿服务的人数比例较大;小区场地没有被充分利用;商业经营的场馆比例较大、收费过高。小区体育过度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区群众体育的开展。

3.2 建议

(1)以住宅小区为基本单位,以“运动·健康·现代生活”为主题,加大对全民健身、体育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应积极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和比赛,让更多的居民关心身心健康、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形成科学的健康健身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小区体育文化体系。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住宅小区公益的体育活动场所,为小区居民创造完善配套的运动休闲空间。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住宅小区内及周边学校的体育运动场所场馆定时对小区居民开放,为小区群众体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小区体育企业对小区居民定期免费开放和义务辅导,以吸引更多的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整体提升小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3)建立和完善住宅小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和网络管理系统,目前一个可操作性的办法是,把小区现有的从事体育工作教师、体育爱好者、志愿者纳入到小区体育服务的网络系统中去,提高小区体育义务指导率,推动小区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4)建议完善《深圳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确保业主交纳的管理费的部分资金按比例固定用于小区群众体育活动,以保障小区业主的权益。

1 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结构[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 (8):3-5

2 罗汉礼.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 2004,11(1):36-37

3 曹坚.我国的体育人口状况及引发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3,50(3):62-67

4 傅兰英.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4):16-18

5 张文静.江苏北部小城镇体育人口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2004,24(4):14-15

6 《2001中国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EB].http://www.chinasfa.net,2002

Survey on the Mass Sports in Housing Estates in Shenzhen

RAO Y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Guangzhou)

Mass sports in housing Estates stand in the leading edge of mass sports in modern society in Shenzhen.Based on a sampling surveys on 6 housing estates chosen randomly in Shenzhen,this paper lays great emphasis on the first-hand figures collected from the survey,an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mass sports in housing estates in Shenzhen are presented.

ShenZhen;Housing estates;Mass sports;Survey

book=104,ebook=82

饶 英(1966-),男,湖北英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指导员住宅小区深圳
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住宅小区岩土勘察分析与评价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