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志红 张培森 官旭俊 王海霞 刘文东 闫宏伟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 山东潍坊 261031)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作为一种宝贵的血液资源,最初用于补充患者的血容量,目前常用于大量出血与凝血异常而需要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血浆是多种血浆蛋白的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是清蛋白,其它是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蛋白质,由于新鲜冰冻血浆临床适应证非常有限,又具有输血并发症及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其临床适应证要从严掌握,力求科学、合理用血,节约社会资源。本文将对我院 450例患者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及效果情况分析,初步探讨临床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问题。
1.1 一般资料 输注FFP 450例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280例,女 170例,年龄 2~86岁。以 PT、APTT延长 >正常 1.5倍为控制组,以PT、APTT比正常延长 <正常 1.5倍为非控制组,并记录申请医生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目的。
1.2 新鲜冰冻血浆来源 均来自山东省潍坊市中心血站,系采血 8小时后、1周内分离冷冻并保存于 -18℃以下的血浆,含血浆蛋白和除凝血因子 VIII、V以外的凝血因子。
1.3 输注方法 输注前复查患者 ABO血型(正、反定型)及 Rh(D)血型,核对每袋供血血浆 ABO血型及 Rh(D)血型,相容输注,血浆在 37℃水浴融化,融化后 6小时内用输血器输注,速度为 5~10mL/m in。
1.4 收集数据 根据病历资料,查找FFP输注前及后 8小时内PT、APTT检测结果。
2.1 分析统计临床医生输注目的状况 见表 1。
表1 临床输注 FFP的目的状况
从表 1可见,临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合理输注目的包括多种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血浆置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总体占66.2%;而不合理输注目的有扩容、与红细胞重组后应用、促进伤口愈合、补充蛋白质,总体占 33.8%,其中补充蛋白质最多,占总人次的 12.4%。
2.2 凝血功能检测状况 本组统计 450例患者中,在输注 FFP前后 8小时均查 PT、APTT共 228例(50.7%),其中控制组 196例,非控制组 32例;输注 FFP前或后 8小时查 PT、APTT 156例(34.7%);输注 FFP前后均未查 PT、APTT 65例(14.4%)。
2.3 输注FFP前后 PT、APTT值的变化 控制组在输注 FFP后PT、APTT较输注前有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控制组在输注 FFP后的 PT、APTT输注前有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输注FFP前后 PT、APTT变化(±s)
表2 两组输注FFP前后 PT、APTT变化(±s)
组别 检验分组 PT(s) APTT(s)非控制组 输注前 14.89±3.12 43.02±10.24输注后 8h 13.10±1.8 41.06±9.2控制组 输注前 24.1±5.6 80.3±29.1输注后 8h 15.6±4.6 47.2±14.7
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制品,目前已明确血浆的临床适应证主要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血浆转换、先天性单个因子缺乏性疾病、C 1-酯酶抑制物缺乏症、大量输血伴凝血功能障碍者等情况[1]。根据本研究结果,临床医师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过程中有 33.8%存在不合理输注现象,主要输血目的有:①扩容,随着更为经济、安全的晶体液、胶体液和清蛋白出现,血浆已不再作为血管扩容剂;②与红细胞重组后使用,成分输血是现代临床输血的大趋势,临床上尤其部分外科医生仍然认为失血患者只有输全血是合理的,这实际上不但浪费了血液资源,又增加了传播疾病的风险,但是大量失血患者,在充分补充红细胞和血小板后仍不能止血时,可以通过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来补充凝血因子[2];③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营养,低蛋白血症主要是体内白蛋白的缺乏,虽然血浆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但异体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必须先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参与机体组织蛋白的合成,蛋白质的半衰期约为 20天,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3],不能在短期内达到补充目的,而给患者输注血浆可反馈性抑制体内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解,使循环负荷过重,另外,输注血浆有传播疾病的风险,又可引起变态反应等,所以从理论上和实际上看,FFP都不宜用于补充患者营养。因此目前已不提倡使用血浆纠正低蛋白血症,而是直接输注蛋白质制剂[4]。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反映外源性、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筛查止凝血功能最基本、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试验,主要由凝血因子的水平决定,可以通过检测PT、APTT的结果判断机体内凝血因子的缺乏,本研究中有65例患者在输注前后并未查 PT、APTT,这一比例占 14.4%,说明部分临床医生仍凭经验使用FFP,这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治都是不科学的,难以保证疗效。而实验室检测 PT、APTT的结果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机体凝血机制本身也很复杂,不一定 PT、APTT低体内缺乏凝血因子,所以单独依赖实验室凝血检测结果或以结果低于正常作为输注血浆的标准有其局限性,所以本研究结果显示,控制组 196例,占 43.6%,非控制组 32例,占 7.1%,表明了临床医生可能在 PT、APTT低于正常就输注 FFP补充凝血因子,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是否输注血浆,临床医生在参考凝血检测结果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避免盲目FFP输注;而在输注FFP后重复进行凝血实验,检查 PT、APTT,很大程度上反映机体血凝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因此,改变临床不合理使用 FFP的现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临床医生提高风险意识,熟练掌握 FFP的临床适应证,充分权衡 FFP使用的利弊,这是科学合理用血的关键。其次,医院输血科应当对临床使用FFP进行技术支持指导,便于血浆的科学、合理、有效使用。
[1] 马春会,潘 勤,田兆嵩.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390
[2] 王 彬.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25
[3] Chisakuta A.血液制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
[4] Heustem P,Muntean W,Schramm W,et al.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plasma[J].Thromb Res,2002,107(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