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秀琴
职中生的思维特点及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顾秀琴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6.062
职中生常常抱怨数学难学,怕学数学。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死板,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为主,常常能把课本内容整段背出,有的学生甚至还能把例题的解题过程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真可谓“记忆超群”。事实上许多职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常常不尽如人意,解题过程虽然全部正确,但却不会变通,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他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常常不够,于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许多职中生都视为畏途。
怎样改变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现状?这是每一位职业中学的一线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应当关心职中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其次,更应当深入研究其思维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那么,职中生具有哪些思维特点呢?
表象是感觉、知觉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基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础。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职中生在感知事物时所获取的表象极具模糊性。他们对教师演示的教学模型,不能作有目的的观察,不能进行有意识的识记,难以形成清晰的表象储存在记忆里;对要求观察的对象不能抓住与本质相联系的特征,因而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在解题时也无法从记忆中搜索相关的知识帮助解题。
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思维迅速、简洁,他们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大大简化解题的思路。更让人担忧的是,职中生的思维普遍比较迟钝,思维过程也不够简捷。
职中生一般习惯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当前教学的弊端之一也就是讲题型、套方法,重结论,轻过程,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助长差生的思维呆板、不灵活性。事实表明,职中生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往往只能从一种角度去思考,找到一种解法已经很困难。而有的职中生明明进入死胡同,但还是硬着头皮蛮干,不善于改变思维,转换解题方法。
职中生一般难以独立思考,他们在独立性方面的发展比较缓慢。如在解题时,不是尽力去挖掘问题本身所提供的信息,而是期望得到问题以外的任何暗示,如翻参考书找答案的提示,或希望得到教师和优秀学生的暗示等。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针对职中生的思维特点,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主要指课本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职校生记忆力普遍较好,但大都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导致记忆不持久,不准确,直接影响其灵活运用。为了弥补以上不足,发挥职中生记忆优势,教学中可系统梳理知识的网络,深化职中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在数列一章知识系统复习时,为了突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概念、通项公式、性质等方面的相似及相异之处,可以列表加以对照,通过对照,使基础知识更准确,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方向。
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提高还有待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但解题又不能是盲目的,因为毕竟题海无涯。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巧妙地设计并整合例题,从而提高解决一类问题的效率,是每个数学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在例题教学中,笔者注重讲练结合,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设问,从不同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台阶一步步上,每一步都不会感到困难,顺利实现纵向迁移,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对于开阔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讲对称问题时,设计例题,铺设台阶:1)求点P(3,5)关于M(-2,0)的对称点P1的坐标;2)求点P(3,5)关于直线L:x-3y+2=0的对称点P2的坐标;3)求直线L1:x-y+2=0关于直线L2:x-3y+2=0的对称直线L3的方程。
第一题为基础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题是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问题,可转化为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即化为第一题解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变化的比较、分析,可发现问题的本质属性——对称性不变,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自觉地将第一、第二题迁移过来,把第三题转化成“点关于点对称”,或转化成“点关于直线对称”,或另辟捷径,转化成“夹角问题”“轨迹问题”来解。
选择题作为考查的主要题型,具有知识面广、干扰因素多、灵活多变等特点。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敏锐
抓住问题本质,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善于从多种方案中比较择优,果断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而这正是职中生所缺少的思维品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会有积极的作用。
A.(0,1] B.(1,+∞)
C.(-1,+∞) D.[-1,1]
解法11(直接求解) 学生看到本题就两边平方,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再考虑1-x2≥0与1+x>0,确定最后解集。
解法44(特值检验) 观察题干及选项,令x=0,2,不等式不成立,这时可排除B、C、D,故选A。
在上面的解法中,后者明显优于前者。所以在教学中,对于每一选择题要求学生找出最优解,以达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度的目的。当然,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提高还有待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特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如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若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实践教学,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指导学生用半径为R的半球装满砂子,又用高和半径为R的圆锥也装满砂子,把这些砂子同时倒入高和半径都为R的圆柱,此时,砂子刚好装满,道理何在?学生纷纷感到好奇,探索气氛油然而生。
这样的氛围,使学生能真正进入“角色”,力争主动学习,增强参与意识。教学中,还要注意提供让学生读数学、写数学、说数学、做数学的氛围,亦能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布鲁姆认为:“只要有合适的教学条件,一个人能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习。”在当前的课程改革潮流下,在职中生的数学教学中,若能从基础知识入手,注重例题教学,注重选择题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并运用各种方法调动职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毅力,那么职中生学习数学的面貌定会有所改观,而思维能力也定会进一步完善并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
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信息工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