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法大健康之二:灸法

2010-08-17 08:51文/海
中国医疗保险 2010年5期
关键词:温灸艾炷艾绒

文/海 博

医改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因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本刊特推出“小方法大健康”系列文章,介绍各种中医药保健治疗方法,期盼这些“小方法”能在您养生祛病的过程中派上“大用场”。

灸法,古称灸焫(ruò同爇,烧也)。《说文解字》认为:“灸,灼也,从火音‘久’。”可见,灸法就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上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腧穴、经络的传导,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疏风解表、祛湿除寒、消肿散结、拔毒泄热、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功效。其适应症以虚症、寒症和阴症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虚寒胃痛、风寒湿痹、腰腿痛、关节炎、痛经、寒疝、肩凝症、内脏下垂、脱肛、久泻、阳萎、遗尿、外科痈疮、疖肿初起未化脓、疮疡久溃不敛、阴性疮疡等疾病。

图1

根据施灸的材料,可将灸法分为艾灸类和非艾灸类(如图1)。在我国民间一直认为艾具有驱邪辟秽的作用,在端午节前后将艾扎好悬挂在门上,或点燃烟熏,以祛除病邪,确保家人平安。因此,有“清明插柳,端午采艾”的谚语。《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能灸百病。因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遂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故灸法狭义上就指艾灸。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对人体的血液循环、免疫、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生殖等诸多系统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整作用,这为艾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用艾灸治病,古人最初多采用直接灸法,且艾炷(指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艾团)较大,壮数(艾炷的计数单位,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较多,并且要使患者灸处化脓(称为化脓灸),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减轻患者灸疗的痛苦,现代灸法多采用小艾炷少壮灸,并衍化出许多种灸法。温灸器灸就是其中一种方便有效无创的保健灸法,临床常用的有温灸架、温灸筒和温灸盒。居家自我保健,以温灸盒较为方便实用。施灸时,将艾条点燃后插入温灸盒里(如图2),然后将温灸盒放在施灸部位15~3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即可,但要长期坚持。因艾绒燃烧有烟,现代灸法将艾绒碳化后,做成无烟艾条,居家保健以用无烟艾条为佳。

图2

灸量指施灸的数量,原则上要足。正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所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与年龄、施灸部位、所患病情等因素确定灸量。灸感指灸疗时患者的自我感觉。一般保健灸法,以局部温热、红润为度,可感觉温热由浅达深,也可循经传导。化脓灸法热力较强,局部多会出现短暂剧烈的灼痛等。

早在《庄子·盗跖》中,就有“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的记载,正是用灸法保健的写照。《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之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医说》强调身体“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化脓灸后,灸疮未愈之前即为不干,意指反复灸足三里,可起到保健作用)。”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胃气常盛,则饮食正常,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以上穴位,可使人胃气盛,真气足,精血充,从而提高身体抵抗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之目的(关元为任脉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气海为任脉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命门为督脉穴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中脘为任脉穴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注意事项

1.空腹、过饱、极度疲劳时不宜立即施灸,对灸法恐惧者,应谨慎施灸。

2.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3.保健灸法一般以局部温热、红润为度,不使局部灼痛,不起水泡。若局部出现水泡,小水泡可不作处理,任其自然吸收,注意不要擦破;大水泡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涂龙胆紫药水。

4.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衣物的烧损。

5.患者若以灸法治疗疾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施灸。

猜你喜欢
温灸艾炷艾绒
旋转的钢铁厂
隔姜灸治疗冻疮效果好
Chinese Acupuncture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绒的燃烧热值测定研究
马氏温灸传承基地落户朝阳传统中医将更多回归
艾灸疗法原材料艾叶和艾绒的鉴别*
温灸加推拿法治疗腰椎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隔姜灸治疗五更泻1例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
隔姜灸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