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0-08-15 00:42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跨国教育资源办学

王 焱

(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跨国教育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策略研究

王 焱

(沈阳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在研究跨国教育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跨国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跨国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并提出了跨国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及我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引导跨国教育健康、稳步的发展。

跨国教育;中国;实践;发展策略;措施

跨国教育的发展理念是获得经济收益、增进国际理解、加强能力建设和发展人力资源。输入国和输出国有不同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各自特定的政策目标。输出国强调竞争,通常通过多种形式的跨国教育追求商业利润或经济利益;输入国突出合作,以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为主导[1]。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理念是以加强能力建设、吸引和开发人力资源为主,经济收益与增进理解为辅。

一、跨国教育的发展背景

1.跨国教育的内涵

跨国教育是指一国到另一国实施的教育,即“学习者不在颁证机构所在国而是在另一国接受的由该机构提供的各种高等教育学习项目、课程或包括远程教育的教育服务”。这类项目可以属于项目举办国之外的另一国的教育系统,也可独立于任何国家的教育系统之外[2]。中国跨国教育主要有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两种形式。跨国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且能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补充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尤其是海外资金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入,有利于深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2.跨国教育的背景条件

(1)教育贸易自由化为跨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国际性的制度保障。自1995年以来,世贸组织视教育为“市场商品”,倡导把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纳入全球贸易框架。跨国教育输出国为了经济目的,积极抢占国外教育市场,不仅解决了本国教育资源过剩的问题,也能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输出国也有政治目的,一些输出国政府或教育机构以教育为切入点,有选择地到一些国家去办学,以扩大其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实现以本国利益为核心的全球战略。

(2)经济全球化为跨国教育的发展构建了宏观环境。经济全球化拉动了教育的跨国扩展和各国的教育开放,加强了各国之间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交流,加剧了高等教育的竞争与合作,因而,跨国教育是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经济全球化也会促进全球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升发展中国家教育参与国际市场份额竞争能力。

(3)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为跨国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际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跨国教育借势发展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和观念,接受跨国教育的学生完成学业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和授课方式,也可以通过远程或电子传输的方式。

3.跨国教育产生的问题

(1)削弱输入国的教育主权。跨国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经济价值取向和市场化倾向等特征,为各国带来了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但教育市场的开放必然导致以营利为目的的跨国教育的大量涌入,不仅会侵蚀并削弱输入国的教育主权,挑战教育公平,而且还会威胁文化安全,输入国的学生被动接受或适应输出国的教育模式和社会价值标准。

(2)破坏输入国教育的公益性。教育是需要特殊保护的领域,而跨国教育可能破坏教育的公益性,使教育市场失去保护。跨国教育的市场化使越来越多视营利为目的的办学机构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受教育者的权益也会受到损害,高额学费诱发教育机会不平等,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

(3)跨国教育质量认证与保障体系不健全。质量保障、学历学位互认、受教育者及保护输入国权益等问题成为跨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虽然许多输出国已建立了教育认证和质量保障制度,但大多数并不提供跨国教育的质量保障,难以监控和保障跨国高等教育服务机构。

二、教育发达国家跨国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1.美国跨国教育的成功经验

美国拥有庞大且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机构就开始在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建立培训中心和分校,开设远程教育项目。美国强调增进国际理解和人力资源的理念,但由于越来越多的营利性教育机构积极参与,近年来经济收益的理念也日益显现。美国目前拥有90多万名留学生,每年留学生为美国创造经济价值180亿美元,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美国的跨国教育增强了学生适应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环境的能力,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赢得自身的良好声誉。

2.英国跨国教育的成功经验

英国是高等教育资源大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现的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使英国高校“将国际教育市场的丰厚经济回报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3]。英国教育机构注重监督和引导,制订英国教育和培训战略规划,除了广泛吸纳留学生外,还以各种形式积极走出国门办学。跨国教育促进了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为英国在世界上赢得了丰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利益。

3.澳大利亚跨国教育的成功经验

澳大利亚把跨国教育的输出看做教育服务贸易的核心战略,强调经济收益,目标是“成为最大的教育出口国”[4]。澳大利亚政府制订了跨国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积极鼓励国内高校提供各种形式的跨国教育并加强相关法规建设。澳大利亚高校以课程衔接、特许经营、海外分校和跨境科研合作等活动策略拓展市场,积极利用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为实现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利益服务[4]。

4.新加坡跨国教育的成功经验

发展跨国教育是新加坡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面对跨国教育的涌入,新加坡放松对高等教育的管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人员、项目和机构的跨国流动,制订法律框架来规范跨国教育,克服高等教育市场的无序发展。新加坡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和开办课程,引进国外知名大学设立分校,弥补自身劳动力和资源的不足。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本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跨国教育在中国的实践

1.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前提条件。跨国教育在我国的初期表现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建立在文化侵略和教育占领基点之上的教会大学。8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相继举办或创建了在平等合作基础上的中美经济学培训班、MBA班、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等早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多种形式的教育对外交流和合作迅速增加。

2.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使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国际先进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颁布前的初始探索,1995—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前的规范化发展和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后的法制化管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 000多家。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具备稳定的生源市场,已经成为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和出国留学三种教育形式的有力竞争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合作模式和办学模式趋向多元化,合作类型主要是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办学层次有本科、大专、研究生及职业技术教育,采取“4+0”“3+1”“1+2+1”“本硕连读”等模式。

四、跨国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1)维护我国教育主权与文化安全,加强跨国教育的规划和引导。高等教育国际化会受到教育输出国不断传播和灌输其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影响。在输入跨国教育的同时,我国应保持文化的相对独立性,避免对本土文化的弱化甚至消解。我国还应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制订国际教育发展战略,在教育国际交往中谋求和维护国家利益。

(2)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规则制定,增进跨国教育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交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及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许多国家和教育机构都在国际范围内努力寻求跨国教育提供者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以确保消费者所接受的跨国教育达到国际认同的标准。目前我国输出教育的最大技术障碍是学历、文凭和学位的互认问题。我国必须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国际质量保障机构和文凭学位认可组织的活动,提高我国跨国教育的国际认可度。

(3)建立质量认证与保障机制,完善我国教育涉外法规和监管制度。认证制度是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认可度的有效手段,跨国教育质量监控形式需要因地制宜。我国加入WTO后,已经在逐步开放教育服务,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然而,我国现有的质量保障和认证体系多数限制在为本国学生在国内举办的项目和机构,而对外国机构来我国办学或我国教育机构到国外办学的质量保障和认证缺乏经验。我国迫切需要加强教育涉外法规建设,依法规范治理国际教育服务,以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地发展。

(4)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国际复合型人才。跨国教育会弥补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在涉外法规建设、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制度构建基础上,应该有计划地在未来几年内引进几所世界一流大学来国内独立举办公益性的分校或合作办学[5]。自费留学生回国率低,轻易导致人才外流,而且附带的资金外流也不可估量。如果允许外国大学在国内设立分校,将留学生吸引到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教育服务贸易背景下跨国教育的经济和教育回报肯定比“境外消费”高。

(5)加强境外办学和扩招留学生,推动我国的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教育服务贸易是双向的,我国除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外,还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扩大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规模,利用推广汉语、弘扬中医等传统文化积极占领外国教育市场。加强境外办学和扩招外国留学生能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跨国教育给输出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文化渗透增进了国际理解。跨国教育还会推动输入国高等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及人才资源的开发,带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减少人才和外汇的流失。我国通过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了自身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

[1] 魏永红.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J].上海教育,2007,11:32-33.

[2] Lancrin S V.Building capacity through cross-border tertiary education:UNESCO/OECD australia forum on 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C].Sydney,2004:11-12.

[3] 李顺碧,吴志功.WTO框架下的英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J].比较教育研究,2005,6:72-73.

[4] 龚思怡.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47-49.

[5] 方守江.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唐山学院学报,2008,4:93-95.

Practice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WAN G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It states the practice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lso suggests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as well a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China is supposed to take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transnational education;China;practice;developing strategy;measure

G 521

A

1008-9225(2010)03-0091-03

2010-03-11

王 焱(196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田懋秀】

猜你喜欢
跨国教育资源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