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视域下的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10-08-15 00:46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考试理论人才

梁 驰

(江西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人力资本理论视域下的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梁 驰

(江西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目前我国社会考试制度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既包括已取得的成就与辉煌,也包括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更展示着未来的前景与趋势。然而,如何度量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人力资本理论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理论指导下的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把握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层次、内涵蕴义和行为方式,而关键是要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展开中,为社会考试寻求一条改革与创新之路。

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

自 20世纪 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创立以来,人们对于生产能力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进入新阶段,由“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的方向跃进。创建于 20世纪 90年代的社会考试,作为一种我国特色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层面上,二者都有着天然的链接。从某个视角甚至可以说,这种天然契合是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展开。然而,社会考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由于历史与现实因素的作用,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与不足,需要我们在深度把握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现实性阐释与解读。

一、人力资本理论应蕴之义: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已不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资本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和最主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通过教育这种途径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工作能力。

作为人才培养的教育形式之一,随着 20世纪 90年代初“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首次以资格认定的形式问世以来,标志着这种考试制度应运而生。社会考试主要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非学历证书考试,它主要是以培训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职业资格与技能为主,所颁发的证书是得到国家认可和承认的,具有一定的效用性和证明性的考试。社会考试具备了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的功能,理应具备人力资本理论应蕴之义。

(一)人力资本理论明确了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而用于教育的支出是其主要的方式,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的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水平,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使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成为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目的。

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终身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教育概念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人才强国战略中具体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过程以及评价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从上述认知出发,社会考试作为一种以技能考核、水平测试和资格认定为主要标志的非学历考试,以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的,无疑也是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在社会考试制度建立初期,“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显端倪,维护了 “人”在自我教育、自我成才方面的权益,它的开放性使报考者不受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和已受教育程度以及身体条件的限制,均可以报名参加社会考试。并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以个人学习为基础,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支撑,依托于国家认证考试的鲜明特色。我国目前开设的社会考试项目众多,从相关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设的各种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有 40余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有 800余种;教育考试机构设立组织的各种考试有 20余种。此外,还有司法部设立的律师资格考试、财政部设立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各相关部门组织的资格考试等。

这些信息表明,社会考试这种 “全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成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热情,提高劳动工作者的文化素质,社会考试培养目的与人力资本理论中对提升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要求相符合。

(二)人力资本理论规划了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调节教育与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社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资源。教育作为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障,提供多层次和多样化的人才。

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特征是其动态性和层次性,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本身是一种流动过程中的动态因素,并按照市场对人才的价值标准的波动,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和开考科目对人才培养的结构与层次进行空间动态调节;层次性主要表现在社会考试人才培养处于层级状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初级、中级和高级层次的人才,以满足全社会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社会考试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象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在实践层面实现了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的要求。

但从目前现状上看,社会考试人才培养结构与之理论的要求还存有差距,一是学历教育比重过大,考生延续着学历教育时的学习方式,考试的过程依旧依靠纸笔方式,评价方式单一;二是人才培养断层,虽然社会考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不同层次,然而在发展中,考生不考虑自己真实水平而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层次,致使一些初级层次的考试淡出公众视野,这也在一定的程度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三是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由于城市集中了主要的教育资源,显得乡村的社会考试明显的落后于城市的社会考试发展,然而,乡村的发展更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城乡教育结构的失衡是影响社会考试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因素。

(三)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人力资本理论中最为关键的的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教育投资和其他方式,将潜在的人员转化为现实的人才,并在人才培养方法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设计与应用,将现代信息和媒介手段运用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坚持人力资源培养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社会考试作为参与人数多、成绩显著的 “群众性学习运动”,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特点的特色教育形式,要求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打破常规,探索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过去主要是沿袭学历教育的培养方法,依靠学生自助学习的途径,钻研书本上的知识,依靠单一的纸笔形式,评价方式单一,方法死板。这种单纯的依靠自我激励的自学成才的培养路径已经滞后于人力资本理论对于人才培养方法的要求。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对现代的人才培养方法提出的要求,需要促使传统的学习方法与现代教育信息手段的有效融合,使现代的通讯和信息手段走进课堂,利用网络、电视、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有组织地为考生创造学习条件,进行课程辅导和自学指导的活动,构建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人才培养方法,打破社会考试单纯依据书本的形式,协助学习者冲出社会考试的时间和空间樊篱,开发多种灵活实效的培养方法,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美好愿景。此外,要善于利用社会助学的培训机构的平台优势,扩大社会考试的人才培养阵营,广泛的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考试的进程中来。

二、人力资本理论认知误区: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如前所述,社会考试是一种考试类型,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应试人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为核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社会考试中出现了一些消极事实,例如证书管理各自为政、证出多门,导致考试市场秩序的无序化,以及证书权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对人力资本理论认识的偏失。

(一)人才市场理论认知的缺位

人才市场理论认知缺位是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前景动摇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考试各种问题与矛盾不断出现,例如,一些地区参加社会考试的学员减少,发展出现不平衡趋势;学习方式陈旧单一,考试舞弊现象严重等等,尤以社会考试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最为突出。这些问题给社会考试的发展造成了很大负面社会影响,引起人们对社会考试存在与发展必要性的诘难。

究根寻源,上述问题不仅是一个市场竞争问题,更是一个认识问题。主要是由于人才市场理论认知的缺位,使之对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前景迷惘。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人才走向市场必然会带来竞争之后的优胜劣汰,且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始阶段,人们对人才市场理论的认知尚处于朦胧时期,片面地强调人才的市场竞争,而忽视了人才市场对各类型、各层次人才需求的动态趋势,只关注一时的市场需求,而忽略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总要求,把社会考试存在的局部性问题作为整体性问题,把阶段性矛盾作为基本性矛盾,因而对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否认,出现许多负面言论。

参照人力资本理论关于人才市场的认知,社会考试培养的人才走向市场后,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信息的反馈,进行完善与改革,调整社会考试人才培养的规格,力求在人才培养的生源和培养质量上实现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二)人才培养目的理论认知的缺失

开发人力资本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才素质。具体说来,人力资本理论强调通过教育投资增加个人的竞争资本,形成个人的资本优势,最终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作为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是促成人力资本优势积聚的主要途径。社会考试作为一种 “教育投资形式”,以其开放、灵活的特点,为众多的求学者提供了在岗进修、学习新专业知识的学习机会,是提高自身素质、调整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为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提供保障。

然而,人才培养目的理论认知缺失使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迷惘。目前的社会考试在人才培养目的上的认识不够清晰,这种缺失导致了社会考试种种失衡现象:仍然沿袭了普通学历教育的方法,助长了唯学历论,除具有学历统计的意义外,并不能达到真正提高劳动者技术和能力的目的。按照人力资本理论指导,学历、证书都是市场经济形态中是一张有价证券,其价值与它所标识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社会考试作为一种教育投资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人的智力、技能、文化水平、道德等方面上有所提高,形成个人的人力资本竞争优势,其意义不止于一张简单的文凭证书。

(三)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认知的缺陷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人才的开发为标志的,而人才的培养行为又是以社会的发展作为依据的,换言之,人才开发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考试培养的人才质量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当人才培养行为理论发生偏颇之时,社会考试不和谐现象应运而生,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舞弊现象颇为严重,证书含金量受到质疑。总之,完善社会考试制度,是整肃高等教育学风的需要,是严格大学文凭标准、净化人才市场的需要。

人才的培养行为以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前提条件,并以社会的认可程度作为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成果的最终衡量标准。尽管出现以上的不和谐现象,但是社会考试的信用值正在不断上升。从国际社会层面分析,世界有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社会考试质量,这种国际信度处于上升趋势。从社会层面上分析,公众对社会考试文凭的重视度较以往有所提高,人们通过参加资格证书等考试增加自身的就业砝码,并且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用人单位开始对于社会考试毕业生的学历之外的资格证书重视程度大为提高。从学习者个人角度分析,学习者凭借着多年的付出和努力获取具有学历文凭,而且凭着自身综合素养,在从业资格等考试中大显身手,实现学历文凭与资格证书的双优势,提高了个人的竞争力。

三、人力资本理论认知要求: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要坚持还是放弃?要发展还是停滞?要改革还是守旧?这正是社会考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答案在于:开展社会考试的相关工作,必须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尊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为一体。

(一)依据人力资本理论的时代性,创立 “三维合一”人才培养体系

人力资本关于人才培养时代性理论认为:必须利用现有的最新技术和手段,使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水平发生质的变化。面对现代教育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社会考试现行的传统人才体系已显陈旧而落伍,引入现代科技,建立“天、地、人”三维合一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是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首先,凭借“天”的网络优势,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将通讯技术引入社会考试人才培养过程之中,运用现代网络、各种媒体及其他现代传播技术,跨时空、越地域地整合现有社会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同一性、规划性的社会助学,使网络资源的运用成为学习的有力方式,考生通过在线导学、学术讲座、学习交流、网络培训等形式,开展有效地学习,使学习者打破时间与空间的藩篱,达到学习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学习行为的自主化和学习形式的交互化,最终建立虚拟的网络学习乐园。

其次,凭借着“地”的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社会力量在社会考试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要把当地的学校、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办学机构等社会力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为社会考试人才培养的大平台。社会助学强调的是社会考试制度与其他教育组织的结合,社会考试制度的历史发展离不开灵活的机制,离不开与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其它教育组织的合作与沟通,将行业、学校等成人教育组织统筹起来为社会考试的生存与发展开拓新天地。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通过统筹管理、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规范培训机构办学的有序发展。

再次,凭借“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社会考试的参与机制。这里“人”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既包括社会考试中的学习者,也包括社会考试从业者,还包括社会考试的管理者。社会考试学习者要有“终身学习”精神,通过持续性学习使个体身心获得发展,不断实现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社会考试从业人员要以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信念,把社会考试工作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而不是谋生的手段;社会考试的管理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落实 “人才强国”战略,秉持 “以人为本”是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要把这个理论贯穿于社会考试人才培养始终。在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的条件下,只有充分发挥社会考试 “三种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实现社会考试的和谐发展。

(二)结合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性,形成 “双向交汇”人才培养格局

人力资本理论的积极意义是高度重视提高人的能力,主张人应当通过教育形式进行自我投资,最终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培养对象结构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人才培养和学历与非学历培养不均衡问题,单一的学历培养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调整与变革人才培养格局,建立“双向交汇”的人才培养格局已成为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

一是注重社会考试在城乡的统筹发展,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相对而言,社会考试在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在乡村的发展,而针对此时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急需培养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以农村基层干部为主要培养对象,为农村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通过设置农民学院的办学机构将社会考试办到农民的家门口,让农民切实地将理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促进城乡一体化教育先行的理念,拓展社会考试在农村的发展空间。

二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双证书”制度,建立非学历教育证书与学历教育的社会考试绿色通道,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沟通,加强与部门行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以增强社会考试的特色与吸引力。在培养专业上,紧跟市场发展前沿,调整优化考试专业,加强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职业性,针对社会的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专业的设置要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学以致用。加强现代化手段在社会考试中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员按需所学,提供网络交流的途径,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倡导人力资本理论的持续性,建立 “多元互动”人才培养机制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应该停留在某个教育阶段和形式,而是越来越注重教育的全程性、终身性。人们要在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注重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和培养机制的多元性。依据这个理论,社会考试在秉持特色的同时,还应该探寻一种具有多元性、长效性的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因而,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已是社会考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

其一,社会考试与各类学校互动。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开展交流与探讨,开展本科第二学历考试,建立学分互认制度,构建社会助学新平台。现在许多高校在本科院校开展社会考试的二学历工作,效果与反响甚好。

其二,社会考试与行业互动。加强社会考试与各行各业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有力开展多元化的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例如社会考试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对外协作中心等部门行业合作,重点开发了全国中小企业职业经理资格证书考试、计算机职业英语、全国音乐等级考试、舞蹈水平测试项目、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中英合作采购与供应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学生同时获得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增大社会考试的吸引力。

其三,社会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互动。建立成人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加强社会考试的社会公认力,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成人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结合来,将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乐趣增加,信心增强,同时使得社会考试充满生机与活力。

[1]叶忠海.成人教育学通论 [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曾青云.当代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3]何 刚.社会考试在终身教育中作用的思考 [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68-71.

[4]眭丹玲.社会考试与人才培养 [J].文教资料,2005(21):156-157.

[5][美]贝克尔著,郭虹等译.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Innova tion of Socia l Exam ina tion Tra in ingMode

Liang Chi
(Co llege ofAdu lt Education,JiangxiNorm al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27,China)

China’s socialexam ination is 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 entatp resent,and It includesnotonly both achievem ents and brilliant,butalso Problem sand contradictions.Human cap ital theoryw illm easure theirmutual relationship,treatm entadm inistrative levels,connotation and behavioralpattern.We should reference theory of the Hum an capital to seek areform and innovation road.

hum an cap italtheory,social Exam ination,talent cultivationmode

G710

A

1008-6471(2010)03-0044-03

2010-06-13

梁驰 (1984—),女,辽宁抚顺人,江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 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考试理论人才
人才云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