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莹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广州 510640)
话语角色定位的修辞价值
罗 莹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广州 510640)
交际主体在每一个话轮中只能选择单一话语角色来建构话语,话语角色定位得体对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修辞价值,能确定表达主体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能避免接受主体中断交际,能使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适宜、能避开或缓冲与接受主体的矛盾,是言语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但言语交际中人们往往重话语内容而忽视话语角色定位,表达主体在话语建构前必须根据语境对话语角色进行适切的定位,才能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话语角色;定位;修辞价值
“话语角色是修辞主体在一定语境中实施言语行为时所择取的社会身份。话语角色不仅包括交际主体的社会职能特征,而且包括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尤其是与其社会角色相应的言语特征。”[1]社会角色是话语角色的基础,话语角色是社会角色在言语交际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每次交际活动的交际目的、交际主体、场合、时间、角色关系等都是不同的,交际主体必须依据交际活动的具体语境选择适切的话语角色才能顺利实现交际目的;交际主体在每一个话轮中只能选择单一话语角色来建构话语,如果同时以几种话语角色来建构话语则会导致混乱;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这种选择适切话语角色的活动就是交际主体的话语角色定位。
在言语交际中,话语角色定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话语角色定位是话语建构的基石,适切得体的话语角色定位是言语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话语角色定位得体对话语建构有着重要的修辞价值。
每一种话语角色都有其社会职能特征、文化特征、心理特征和相应的言语特征等,故每一种话语角色都有与社会文化相应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社会生活中,医生、法官、总统、工人、农民、教师等话语角色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各不相同。虽然每一类社会角色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并不都有明文规定,但都由社会文化积淀而成,有着相对稳定的特征。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只有遵守话语角色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才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才能与接受主体的角色期待相一致,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交际主体一旦对话语角色进行了定位,就确定了其应遵循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也就使话语建构能有序进行。
(1)“溥仪!”他叫了一声。我从回国之后,开始听别人叫我的名字,很觉不习惯,这时仍感到刺耳,觉得还不如听叫号码好受。来这里的初期,看守员一般总是叫号码的。
“是,所长。”我走了过去。
“你的衣服是跟别人一块发的,怎么你这一身跟别人的不一样?”他的声调很和气。
我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再看看别人,原来别人身上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而我的却是褶褶囊囊,邋里邋遢:口袋扯了半边,上衣少了一只扣子,膝盖上沾了一块蓝墨水,不知怎么搞的,两只裤腿也好像长短不一,鞋子还好,不过两只鞋只有一根半鞋带。
“我这就整理一下,”我低声说,“我回去就缝口袋、钉扣子。”
“你衣服上的褶子是怎么来的呢?”所长微笑着说,“你可以多留心一下别人怎么生活。能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进步。”
尽管所长说得很和婉,我却觉得很难堪,很气恼。我这是第一次被人公开指出我的无能,这是我第一次不是被当做尊严的形象而是作为“废物”陈列在众目注视之下。“我成了大伙研究的标本啦!”我难受地转过身,避开“大臣”和“将官”们的目光,希望天色快些暗下来[2]。
上例中是末代皇帝溥仪在看守所里与所长的一段对话,在这个场景中,他的话语角色定位为“囚犯”,这样他的言语和体态语规范就得以确定,对话中他的语气完全摒除了帝王的唯我独尊,而是顺从,谦卑,完全符合“囚犯”这一话语角色的言语规范,虽然他的心里很气恼,但他的话语角色定位和话语建构是得体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互相沟通、协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交际。人们通过言语交际或询问、或请求帮助、或表示感谢、或提出建议、或发出命令、或闲聊打发时间等,总是有一定的交际目的。
交际主体的话语角色定位与其交际目的的实现密切相关:指向某一交际目的的话语角色有时是唯一的,如向某人求婚,只有“恋人”这一话语角色才能展开,交际主体这时必须选择这唯一的话语角色,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而大多数的交际目的可以通过多种话语角色来实现,如安慰某人,可以是朋友、同事、长辈甚至陌生人等话语角色,但有些话语角色是接受主体不乐意接受的,若选择了接受主体不愿或不乐意接受的话语角色,接受主体通常难以认同其交际目的,从而中断交际,选择与交际目的联系最紧密的和接受主体愿意接受的话语角色,有利于接受主体遵守合作原则,从而将交际顺利进行下去。在与初次见面的人进行交际时,交际主体更要慎重选择话语角色以避免接受主体中断交际。例如:
(2)胡立阳,被誉为“台湾股坛教父”,可在进入美林证券的前几年时间里,虽然客户众多,却一直没得到任何升迁。他知道如果能和老板同乘电梯,在电梯里一共能待上38秒,是否能自荐成功,就看他能否在短短的 38秒内引起老板对自己的兴趣。
一天早晨,老板和他一同走进了电梯间,电梯刚一合上,胡立阳就掏出了名片,微笑着双手递给老板说:“很荣幸能有机会认识你,这是我的名片。”可老板连正眼都没看他,冷冷地一摇手,拒绝了他。怎么办?胡立阳一看表,只剩 18秒了,他决定换种方式再试试!他于是无所谓地拍了拍老板的肩膀,故意轻松地说:“你是新来的吧,难怪你不需要我的名片。你要知道我是被人称为“华尔街神童”的胡立阳,有我的名片就等于拥有了财富!”胡立阳的话终于引起了老板的注意,他接过名片,看了看说:“谢谢,我会记得找你的。”没过多久,经过考核胡立阳终于升了职,成为美国华尔街美林证券的第一位华人副总裁[3]。
上例中被誉为“台湾股坛教父”的胡立阳的交际目的是为了获得老板的关注,使事业发生转机,要在电梯里与不认识自己的老板说话可以以“下属”、“陌生人”、“普通同事”等多种话语角色展开话题,他首先按传统的方式把话语角色定位为“下属”,却没有奏效,老板连正眼都没看他。眼看机会就要稍纵即逝,胡立阳没有退却,而是迅速把话语角色调整为“新来同事还不认识的能创造财富的胡立阳”,并别出心裁地用夸张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让老板对他产生了兴趣,使老板作出了回应,遵守了合作原则,避免了交际的中断,实现了预期的交际效果。
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间的尊卑状况和亲疏程度决定双方的情感距离,而情感距离的大小对交际主体的话语建构有重要影响。通常,上级、长辈、年长者等为尊,下级、晚辈、年幼者等为卑;亲近可以是爱情、亲情或友情等,疏远可以是陌生、敌视等。交际主体之间尊卑界限模糊或关系亲近则情感距离小,尊卑分明或关系疏远则情感距离大。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小交谈就和谐、随意、亲密,情感距离大交谈就正规、客气。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目的的实现需要适宜的情感距离,话语角色定位能确定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得体的话语角色定位能使情感距离适宜。交际主体若话语角色定位不得体,就会造成交际主体间的情感距离过大或过小,就会使交际过于正规、客气或过于亲密、随意,从而造成尴尬或冲突等不良交际效果。例如:
(3)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4]。
上例中的“我”与闰土哥是少年时的好朋友,此时已多年未见,“我”见到闰土时非常兴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把话语角色定位为了“闰土的好朋友”,闰土的脸上也现出了欢喜的神情,但“态度终于恭敬了起来”,称我为“老爷”,显然把话语角色定位为“老爷的下人”,“我”的话语角色定位意欲拉近与闰土情感距离,而闰土地话语角色定位却使情感距离过于疏远,这样交际双方对情感距离的期待就产生了矛盾,导致了交际不畅,最终“我也说不出话”。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之间有时会存在某种矛盾,但矛盾通常只存在一种角色关系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当交际主体处于其他的角色关系中时,矛盾就会被隐藏起来。当交际目的无须触及交际主体之间的矛盾时,得体的话语角色定位可以避开与接受主体的矛盾,使矛盾被掩盖;当交际目的必须触及交际主体之间的矛盾时,得体的话语角色定位可以避开矛盾的锋芒,使矛盾得以缓冲。例如:
(4)《焦点访谈》记者曲长缨去山西采访非法印刷教材的某印刷厂厂长。一见面,他见老曲手里拿的台标问:“你们是中央台的?”答:“是的。”又问:“你们是啥栏目?”答:“评论部的。”厂长听后一脸轻松:“好,是评论部的就不怕,我就怕《焦点访谈》的,你有啥随便问吧!”[5]
上例中当印刷厂厂长询问记者是啥栏目时,记者曲长缨回答说是评论部的,该印刷厂非法印刷教材,而《焦点访谈》是一档以深刻揭露社会阴暗面为主的家喻户晓的栏目,这样这位厂长与《焦点访谈》的记者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若曲长缨说自己是《焦点访谈》的记者,定会使该印刷厂厂长心生戒心而难以展开深入采访,故他把此时的话语角色定位为“评论部的记者”,这样从字面上避开了与该厂长的矛盾。其实,《焦点访谈》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开办的栏目,而该厂长却对此一无所知,故一脸轻松地接受了采访。
除具有上述修辞价值外,巧妙的话语角色定位在特定的语境中还能达到幽默、引起关注、广告宣传等特殊效果。话语角色定位在修辞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修辞价值,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修辞手段。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中,若能择取与语境相适应的得体巧妙的话语角色,定能使话语建构明确指向交际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交际效果。
[1]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64:414.
[3]韩文虎.“台湾股坛教父”得升迁[J].演讲与口才,2009, (10):57.
[4]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82.
[5]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实话[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48.
A Tentative Study of Rhetorical Value of Role Selection of Speaker
LUO Ying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510507,China)
Speakersmust selectonly one role in convers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role selection of speakers.To select the role fitting inwith the context can for mulate the speaker's speech and body language,avoid breaking off communication,making suitable emotional distances,and avoid having troublewith listeners.But speakers usually ignore the role selection.If speakers failed to select the role fitting inwith the context,the purpose of the communication can't be accomplished.Speakers need to select the role fitting in with the context to accomplish communication purpose.
speaker's role;select;rhetorical value
H030
A
1001-7836(2010)04-0134-03
(责任编辑:刘东旭)
2009-12-22
罗莹 (1976-),女,湖南邵阳人,助教,硕士,从事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