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王萍 ,吕士涛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枣庄 277011)
计算机X线摄影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
李立群,王萍 ,吕士涛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枣庄 277011)
计算机X线摄影;婴幼儿;胸部摄影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取得了迅猛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数字化设备取代了传统X线机。儿科患者对辐射比成人敏感,身体结构的天然对比较成人差,病情变化快,且不易配合,摄取一张优质的婴幼儿胸片对于投照技术来讲,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检查中只有充分了解和熟悉这方面的知识,才能获得优质的婴幼儿胸片。因此,在X线检查时,要求尽量减少曝光次数,降低剂量,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red Radiography;CR)由于其高图像分辨率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一次曝光即可通过调整窗宽、窗位,突出显示兴趣区特征,正好弥补了传统儿科X线的诸多弊病,使儿科X线检查更趋于全面、合理,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丰富的信息。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所摄的0~3岁的婴幼儿胸部影像资料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分析材料。所采用的对照组为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所摄的0~3岁婴幼儿的胸片,同样随机抽取200例作为对比分析材料。摄影体位都用前后位。
1.2 器材 Konica Regius model 150 CR,IM后处理系统,配8×10影像板IP;Konica 752干式激光打印机;Konica医用干式胶片;PHILIPS bucky diagnost 500 mA高频X线机;传统X线摄影采用岛津500 MA拍片机,KODAK感绿胶片,KODAK M7B自动洗片机。
1.3 统计及摄影方法 根据婴幼儿体型及其是否配合选择前后或者后前摄影体位;摄影条件:CR采用100 kV,1 mAs;传统胸片采用60~65 kV,5 mAs。通过对200例0~3岁婴幼儿胸部摄影时所接受的曝光剂量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
CR系统所用曝光量低至传统X线摄影的1/4情况下,CR系统比传统X线摄影系统诊断阳性率高出11个百分点。CR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影像数字化,对儿科呼吸系统摄影有明显的改善,既降低了辐射剂量又提高了影像质量,基本消除了废片,提高了阳性诊断率,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影像诊断依据。
婴幼儿通常是指0~3岁的小儿,胸部摄影是小儿目前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由于婴幼儿身体素质的特殊性,要获得高质量的X线照片,必须在整个成像因素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CR系统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就是成像板(image plate;IP)的应用,IP是模(数)转换的载体,实现了读取模拟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存贮与传输。当用激光束扫描带有潜影的IP时,可激发贮存在晶体内的能量,使之转换为荧光,继而被读出并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则可反馈到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最终形成数字图像。然后,IP被送至潜影消除部分,经强光照射,消除IP上的潜影[1]。CR系统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宽的动态范围,使用范围内的曝光条件即可获得含有大量信息的高质量照片。由于婴幼儿胸廓前后径相差不显著,因此其胸部摄影条件可固定在60 kV,照片质量大大提高,为诊断提供了丰富信息。利用CR系统后处理功能,操作界面内进行图像的裁剪、放大、缩小、影像增强和黑白反转等方法,达到自动调节影像的最佳效果,从而获得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同时由于CR系统数字化的图像,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使临床医生及时的获得图像信息,为临床诊治赢得了时间。儿科呼吸系统CR可通过一次性X线摄影,经过窗宽、窗位的调节同时得到多种不同诊断要求的照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辐射剂量,有利于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同时避免了球管的老化,节约了成本。CR系统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应用实现了影像数字化,CR系统的应用对儿科呼吸系统摄影有明显的改善,降低了X线照射剂量,提高了影像质量,可为患儿的诊治提供高含量高质量的照片,基本消除了废片,保护了患儿的健康,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影像诊断依据。目前虽然计算机摄影系统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如摄影条件、IP板、噪声、信噪比、后处理技术等影响,尤其针对婴幼儿组织结构薄、密度小、对比度低、清晰度差及小儿不配合等特点,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全面考虑的问题[2]。
总之,慎重对待以上这些情况,能尽量避免重复摄片,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优质的医学影像照片,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1] 李朝明.婴幼儿胸部X线摄片质量与摄片技术[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2,(12):44.
[2] 张明锋.幼儿胸部X线摄片技术探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39.
R814.42;R816.92
A
1008-4118(2010)01-0058-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0.01.41
200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