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盐铁会议”论争中的农本原则及汉代社会的农本观念

2010-08-15 00:48钟金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商业政策农业

钟金雁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西汉“盐铁会议”论争中的农本原则及汉代社会的农本观念

钟金雁

(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1)

汉代《盐铁论》集中了西汉晚期中央政府和民间两派对武帝时期商业统制等经济政策利弊的争论,这些争论充分反映了汉代中央和民间两派在农商本末、经济干预与放任等政策问题上的显著分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争论所表现的表面分歧之下,汉代中央政府和民间两派实质上却都秉持了“农本”的价值原则,《盐铁论》也集中反映了汉代社会丰富的“农本”思想、观念。汉代社会的“农本”原则为历代所延续,成为国家进行商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尺度,从而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农商结合,商业为辅的基本经济格局。

《盐铁论》;商业政策;农本

“盐铁会议”举行于汉昭帝六年 (公元前 81年),是西汉王朝晚期一次关涉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的重要会议。会议主要就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商业政策、措施展开讨论反思,以服务于昭宣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其特点在于汇集了中央执政当局与地方民间阶层几近对立的经济主张。《盐铁论》作为这次全国性的经济政策大讨论的记录,集中反映了汉代政府与民间两派在经济政策,尤其是商业政策上的诸多分歧。以往学者以《盐铁论》为基础,研究武帝时期经济干预政策对汉代及后世“重农抑商”政策及商品经济的影响,多突出汉代中央与民间两方在经济调控政策上的分歧、争论,①曹端波、梁宏志《西汉经济政策大辩论——从〈盐特论〉看中国古代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学术探索》2005年第 2期;傅允生《西汉盐铁会议与本末之争再认识》,《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 5期;杨华星、缪坤和《试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与商品经济》,《盐业史研究》2004年第 3期。而对两派激烈争论下趋同的一面关注较少。本文拟就分歧双方的共同点做些探讨,以加深对汉代社会 “农本”观念、思想的理解,并就教于方家。

一、《盐铁论》中商业政策争论下的农本原则

“盐铁会议”的目的在于明确国家今后所应秉持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商业政策。众所周知,“盐铁会议”之前,西汉社会历经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及武帝“文治武功”的中期鼎盛。在这两个阶段,西汉社会国家的经济政策践行极为不同的发展路线,对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影响。“盐铁会议”对这两个时期的不同经济政策的优劣益弊,进行了全面充分的探讨,中央执政当局与地方民间阶层分歧、论争主要围绕商业政策,集中于两大方面:商业地位问题;商业国家垄断调控问题。这些争论有的并无实质冲突,有的确实无法调和,但争论之下,“农本”原则却作为处理商业问题的基本价值尺度得以贯彻,成为诸多分歧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反映了汉代农业社会的本质属性。

(一)商业地位问题论争之下的农本原则

毋庸置疑,农业与商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经济领域,农商关系调整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生产的荣枯。协调农商关系,首先就是要确定商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对此,汉代政府与民间双方,既有不同分歧,又具异中有同的倾向。

首先是分歧。就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问题,一方尚农,一方崇商。

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提倡立国之本在于农业,强调农业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是以古者尚力务本而种树繁,躬耕趣时而衣食足,虽累凶年而人不病也。故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1](P13)反对社会生产倚重于商业,说“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世而本业荒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不务民用而淫巧众也。”[2](P8)“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修防民欲,实菽粟货财……故商所以通郁滞,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2](P6)提出农本商末的主张:“夫欲安民富国之道,在于返本,本立而道生”。[3](P95)

与此相反,代表执政当局的“御使大夫”则反复重申商业的重要性,认为商业对社会生产有积极作用:“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故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2](P5)甚至认为国强民富之道不妨采取发展商业的办法来实现:“圣贤治家非一室,富国非一道……故善为国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以末易本,以虚荡其实。”[1](P14)大胆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1](P18)明确宣扬重商,倡导农商并重。可见两派对农商轻重,也就是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问题存在明显的分歧。

其次是趋同的一面。尽管双方对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重,但这些争论中却有妥协求同的一面。即双方都意识到农业和商业两者不可或缺,既对立又统一,有其依赖的一面;都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对商业起着决定作用,肯定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我们看到,“贤良文学”批判商业,立论点是商业过盛对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商业造成风俗败坏,追利成弊,农业人口大量流失,“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2](P1)商业资本消损农业生产力,各种奢侈商品“计耕桑之功,资财之费,是一物而售百倍其价一也,一揖而中万钟之粟也。”[1](P16)“交万里之财,旷日废功,无益于用。是以揭夫匹妇劳罢力屈,而衣食不足也”。[4](P25)

但“贤良文学”并不反对商业发展,只是特别强调商业发展的程度、规模不应影响农业生产,必须在保证农业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商业,认为商业地位是从属于农业,被农业所规定的。《盐铁论》中,“贤良文学”数次对商业发展的规模进行了古今对比,盛赞远古农本商末,农工商协调、农业繁荣、社会稳定的局面——“古者采椽不斫,茅屋不翦,衣布褐,饭土硎,铸金为锄,埏植为器,工不造奇巧,世不宝不可衣食之物。各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便其器。是以远方之物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4](P24)多次强调 “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2](P6)“是以王者不珍无用以节其民,不爱其货以富其国”,[1](P16)其目的都是主张限制商业发展程度,把商业发展规模纳入到农业发展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很显然,是以的“农本”原则来确定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可缺,但也不可过,一切据农业生产需要而定。

另一方面,“御使大夫”之崇商,极力彰显商业富国发家的作用。其理由之一是商业的发展不会影响农业,反而有利于农业生产,提出发展商业的目的在于服务并促进农业:“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2](P5)“农商交易,以利本末。”[4](P26)指出商业具有调节余缺的功能,没有商业,则“天地之利无不赡,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之财不散”,[4](P23)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发展商业,互通有无,“山居泽处,蓬蒿违场饶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4](P26)起到便利生产生活,稳定社会的作用,能使 “民不困乏,本末俱利,上下俱足”。[5](P103)纵观《盐铁论》,“御使大夫”尽管重商,但并未绝对轻农贱农,无非是主张在农业发展之外,不应轻视商业发展。

总之,汉代民间和执政两派,虽然对商业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问题存在认识差异,一方轻商贱利,主张农本商末;一方崇商贵利,提倡农商并重。但双方在论争中,毫无例外地渗透了“农本”原则,即无论是“贤良文学”对商业的批判还是“御使大夫”对商业的肯定,其中隐含了一个“是否有利于农业、民生”的农本准则。因此,两派在以农业为本,强调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方面,其实并无本质冲突。

(二)商业调控政策论争之下的农本原则

商业的发展,除了确定其地位,还要制定管理调控商业的政策措施。“盐铁会议”最具实质性的冲突、争端,主要表现在商业调控政策上的意见分歧。

由于武帝时期实行重大商业政策变革,国家垄断和干预商业,即一是盐铁官营,二是均输、平准,官营商业。这两项措施直接影响商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导致执政和民间两派激烈的争论。

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御使大夫”一贯是国家垄断、经济干预主义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因而坚持继续贯彻上述商业调控干预政策。“王者塞天财,禁关市,执准守时,以轻重御民。”[1](P12)认为若不实行国家干预,则地方豪强发展,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稳定:“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6](P36)可见,“御使大夫”主要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主张商业垄断与国家干预。

而代表民间力量的“贤良文学”则反对政府垄断干预,要求取消盐铁专卖及官营商业。认为上述政策,尽笼天下之财利,不仅有搜刮民财之嫌,而且具体执行过程中问题重重,严重干预正常生产、流通,有百害无一利,应取消。“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2](P1)主张经济放任,民间商业自由发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远浮利,务民之义。义礼立则民化上”。[6](P37—38)认为民间经济力量的成长不会影响中央政权的统治,“工商之事,欧治之任,何奸之能成?三桓专鲁,六卿分晋,不以盐铁。”[6](P37—38)

支持与反对,由于双方立论基点,代表利益各不相同,其主张也大相径庭,无法彼此认同。但细察双方的理由,却又具有趋同的一面,即双方都把 “便农利民”与否作为重要论据来反驳对方。

一方面,“御使大夫”支持国家垄断干预商业的政策,始终反复论证这些政策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积极作用。

其一,盐铁专营有利于排挤富商大贾,打击豪民,调节贫富差异,也保护小农的利益。“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将以建本抑末,离明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浮食豪民好欲擅山海之货,以致富业,役利细民,故沮事欲者众。铁器兵刃,天下之大用也,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7](P42)

其二,盐铁专营,均输平准等官营商业保障国家财政充溢,供给军费所需,既减轻农民负担,国家有所蓄积又可以赈灾济困,稳定农业生产。“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无害于人,百姓何苦,文学何忧也”;[8](P51)“是以县官开园池,总山海,致利以助贡赋,修沟渠,立渚农,广田收,盛苑囿”;[9](P99)“故均输之物,府库之财,非所以贾万民而专奉兵师之用,亦所以赈困乏而备水旱之灾也。”[1](P12)

其三,均输、平准节省运输费用,平抑物价,是济贫便民之策。“平准则民不失职,均输则民齐劳逸。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为民罪梯者也。”[2](P9)盐铁专营,也以便民利农为目的,用以保障农业生产、生活,“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2](P7)

另一方面,“贤良文学”反对国家垄断干预商业的政策,最重要的依据恰恰也在于这些政策、措施不利农,影响农业生产、生活。

其一,盐铁官营,政府垄断工商业生产经营,造成商品质低价昂,不过是政府取代过去的大商贾来盘剥百姓,导致小农经济困乏,生存艰难:“山海者,财用之宝也。铁器者,农夫之死生也。死生用则仇雠灭,仇雠灭则田野辟,田野辟而五谷熟……夫秦、楚、燕、齐、土力不同,刚柔异势,巨小之用,居高之宜,党殊俗易,各有所便。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器用不便,则农夫罢于野而草莱不辟。草莱不辟,则民困乏。故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郡中卒践更者多不勘,责取庸代。县邑或以户口赋铁,而贱平其准。良家以道次发僦运盐铁,烦费,邑或以户,百姓病苦之。”[6](P39)

针对“御使大夫”“抑兼并,打击豪强”的说法,“贤良文学”认为盐铁专营等政策不仅不利于排斥富商大贾,反而容易培植官商结合的新利益集团,加深对农民的掠夺。“自利害之论,三业之起,贵人之家云行于途,毂击于道,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非特巨海鱼盐也;执国家之柄以行海内,非特田常之势、陪臣之权也;威重于六卿,富累于陶、卫……是以耕者释耒而不勤,百姓冰释而懈怠。何者?己为之而彼取之,僭侈相效,上升而不息,此百姓所以滋伪而罕归本也。”[10](P69)

其二,均输、平准等政策,不能平抑物价,官员贪功,执行起来往往营私舞弊,无法真正保障小农利益,却加重了农民负担:“古者之赋税于民也,因其所工,不求所拙,农入纳其获,女工效其功。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均也。县官猥发,阖门擅市,则万物并收。万物并收,则物腾跃,腾跃则商贾侔利。自市,则吏容奸豪。而富商积货储物以待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2](P10)

总之,纵观上述双方的理由,“贤良文学”站在百姓的角度,从农民利益出发来批驳国家垄断、官营商业的弊病,仍不改其一贯的“农本”原则;毋庸置疑的是即便强调国家利益,国计为重的 “御使大夫”,也不得不以“便农利民”为主要依据来支撑自己的垄断干预之策。在此,勿论其政策在实际历史中是否真如双方所言坑农害民、弊端重重或发挥便农利民之功,但可以断定的是,无论双方就此的看法多么迥异,“农本”原则仍是汉代各方制定相关商业政策的基本前提和归宿点,尽管这个原则可能是隐而不发的,它也成为争论双方的共识。可知,汉代仍继承了春秋战国以降的“农本”、“民本”思想,“农本”观念是当时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

二、汉代社会的农本观念

如上所述,“农本”原则是汉代执政与民间两派之争的共同点,“农本”观念是汉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农本”观念在《盐铁论》中通过争论反映得比较充分,特别是“贤良文学”对“农本”的内涵论述得更全面、透彻。现对其简单归纳,汉代“农本”观的内涵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农业为本的思想。即农业与商业各具功能,但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第一,是基础性的、主导性的地位。

其观念认为农业是社会财富之源,商业不过是在聚敛财富上有其价值,商业流通是价值的转移,而非价值的创造。没有生产,无所谓流通,“故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虽有凑会之要,陶室之术,无所施其巧。自古及今,不施而报,不劳而有功者,未之有也。”[1](P19)因此,强调农业生产重于商业,社会生产以农为本。

第二,促进农业生产的思想。认为国家应制定各项措施促进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一切有利条件。

包括上文所述之控制商业发展规模;减少国家过多的垄断干预;另外还强调崇俭戒奢,强本节用,即“是以王者不珍无用以节其民,不爱其货以富其国。故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1]()16)此外,还要不违农时。“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蚕麻以时,布帛不可胜衣也。斧斤以时入,材木不可胜用。田渔以时,鱼肉不可胜食。”[4](P28)

第三,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民生的思想。主张藏富于民,不过多地掠夺、盘剥小农,使小农安居乐业,保障基本的生活。

认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受生产的决定,是个常数,国家不宜侵夺过甚,否则民力消损,势必影响社会再生产能力。指出 “且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夫李梅实多者,来年为之衰,新谷熟而旧谷为之亏。自天地不能两盈,而况于人事乎?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8](P52)主张国家减少事功,使民有时,用民有度:“夫牧民之道,除其所疾,适其所安,安而不扰,使而不劳。是以百姓劝业而乐公赋。若此,则君无赈于民,民无利于上,上下交议而颂声作。”[11](P116)

汉代社会的“农本”观念对发展和稳定农业生产,调整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带来的问题起到一定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综述之,汉代随着国家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商业延续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繁盛,必须对商业发展加于规制,确定相关政策。因此,在商业问题上争论分歧颇多,但作为一个封建时代中央集权的农业大国,“农本”价值原则始终确立不倒。围绕这一原则,国家的商业政策才有了可以调整变化的范围和基本尺度,从而协调农商关系,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农商结合、商业为辅的经济格局。另外,在商业政策的制定上,考虑农业发展需求,保证农业的稳定,其“农本”原则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这对当今农业发展的现实不无裨益。

[1]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力耕第二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本议第一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忧边第十三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通有第三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轻重第十四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禁耕第五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复古第六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非鞅第七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园池第十三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0]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刺权第九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马非百注释 .盐铁论简注·未通第十五 [M].北京:中华书局,1984.

(责任编辑 徐芸华)

Farm ing Oriented Principles and Social Farm ing Concept in W estern Han Dynasty of Argument during Salt and Iron Conference

ZHONG Jin-yan
(Institute of M arxism Research,Yunnan University,Kunm ing650091,China)

Yan Tie Lun(The Debates on Salt and Iron)is a collection of political essays edited in Western Han Dynasty,based on the record of theYan TieConference.In theYan TieLunare recorded the debate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scholars at the cabinetmeetings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Emperor Zhaodi ofWestern Han.These arguments reflects both the central and folk in the farming business,economic policy intervention and indulge in such problems,bu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bate isworth noting the difference in Han dynasty,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two are essentially“farming oriented”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value,Yan Tie Lunalso reflects the social rich in Han dynasty,this thoughts,ideas.Han society for the principle of agriculture,become the nation in which business policy adjustment basic scale,thusmaintaining the feudal society of Chinese economy,commercial agriculture business,supplemented by the basic economic pattern.

Yan Tie Lun(The Debates on Salt and Iron);commerce policy;farming oriented

F329.034.1

A

1671-7406(2010)10-0090-05

2010-05-15

钟金雁 (1973—),女,云南通海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讲师,云南大学专门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经济史、农业史研究。

猜你喜欢
商业政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政策
政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