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远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
毛志远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家庭教育既是一种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它对人的德、智、体等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
少数民族;家庭教育;现状;和谐社会;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伟大的任务,离不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想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有许多社会要素和环节需要完善,在众多的要素和环节中,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然而,教育子女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修建铁路,有盖房子,有种庄稼,给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复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教育和造就。”在三百六十行中,当家长,教育孩子,是最为复杂的一件事。
从广义上来说,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从狭义上说,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长对子女所实施的教育。因为,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发起者、主导者和责任的承担者。我这里所说的家庭教育是指狭义的家庭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发起者和主导者。然而,占很大比重的家长,他们没有受到相应的教育或做相应的知识储备,就当了家长,又如何实施家庭教育呢?“没有好教练,难出优秀运动员。”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的基本载体,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作为社会保护的重要机制,家庭在养老、疾病、社会扶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社会化保障机制一起,构成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安全屏障;三是作为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家庭将个人联结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社会的整合程度,增进了社会的和睦稳定,促进了国家的安定与文明。因此,建设和谐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肌体的健康、活力、稳定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家庭细胞维持和决定的。社会就是由数亿个家庭细胞组合而成的国家有机体,从总体而言,每个细胞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有机体的健康与生命。就家庭风气而言,家庭成员是否进取向上,家庭习惯是否健康文明,家庭氛围是否温馨和睦,不仅关系个人小家的幸福与否,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与稳定。家庭作为人生之路的起点,对家庭中未成年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息息相关,只有家庭的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
2.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细胞”与整个“肌体”是息息相关的,每个“细胞(家庭)”都健康和谐了,整个社会的 “肌体”必然会健康和谐。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可见,家庭的和谐与否,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抓好家庭教育这项最基础的工作。
3.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因素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的基本职能具有社会的大部分职能,尤其是家庭的生育职能和教育职能与构建和谐社会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如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那么建设和谐家庭则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工程,是基础性建设,两者具有目标指向的一致性。构建和谐家庭必须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家庭的性质、特点,以及各种类型家庭的不同情况进行设计,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的和谐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本因素。所谓和谐的家庭,就是家人之间的思想、性格、志趣、学识、文化修养、价值观都应趋于基本一致。诸如,家人之间应有大致相同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夫妻双方忠诚相待,爱情专一并持之以恒地为增进婚姻的质量而努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并能相互理解,遇事配合默契;对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应分担的责任看法一致并能付之于行动;在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问题上观点一致,各尽其力;在钱财的使用安排上没有大的分歧等等都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体现。家庭与社会的和谐是家庭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4.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好家庭教育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谐,社会就更趋稳定。家庭的稳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只有家庭和睦,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搞好和谐家庭的建设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消除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使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理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每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的结果。因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德育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而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公民。
就目前家庭现状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经济生活,如收入、住房、教育等物质条件相应得到改善,但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有的在基本的家庭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混乱,表现为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准、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解体导致单亲家庭贫困化、家庭暴力加重。更有个别家长,行为不文明、不道德,损人利己,漠视法纪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影响家庭的幸福生活,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地区经济文化落后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地处经济文化落后的边远山区,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相比,家长的素质普遍偏低,部分家长没能力教育孩子,更不可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懂教育的方法。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很多家庭的中青年人纷纷到城市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老人往往宠爱有加,教育无方。父母一年半载才回家一次,根本谈不上教育,导致放任自流,久而久之,问题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一些孩子干脆放弃读书到社会上鬼混,甚至专门去干一些无聊的事,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
2.离婚率攀升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离婚率的居高不下成为了影响家庭和谐的一大因素。离婚虽然是追求婚姻质量的一种体现,但因离婚给家庭带来的影响,往往弊大于利。如离异家庭容易造成子女性格孤僻,情绪反常,心理压力增大,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失足走向犯罪等,近年来,因为婚姻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也越来越多,不但影响了家庭的和谐,而且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3.家庭暴力增多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以暴力或胁迫、侮辱等手段,侵害其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包括身体上、精神上和性方面的权利,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 90%是男性,施暴对象多为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导致家庭破裂,家庭成员伤残、自杀或他杀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不但造成了家庭的危机,而且严重侵害了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夫妻地位不平等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根本,夫妻地位不平等是影响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过去夫唱妇随是一种和谐,现在和谐家庭的要求是夫妻平等、相互尊重。但在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调查显示,在夫妻双方因事业等利益发生冲突时, 82.7%的男性要求女方放弃自己的利益, 65.3%的女性也会选择放弃自己利益来换取家庭表面的和谐。此外,下岗女工增加,就业严峻,部分妇女由于经济收入低或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导致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不能与丈夫平等。
5.生活方式不健康
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的腐朽思想,不良的嗜好和习惯,不文明的言行等在一部分家庭成员中逐渐滋长,过分追求金钱、名誉,侵蚀了部分家庭;有的家庭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语言粗俗。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对孩子骂不绝口,这些语言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二是脾气暴躁。有些父母脾气暴躁,性格怪僻,开口便骂,举手便打,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是父母坏脾气和坏性格的主要受害者,被父母的大发雷霆吓得胆战心惊,父母这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对长期生活、成长在自己身边的子女,影响甚深。三是夫妻关系不融洽。如果夫妻间感情不融洽,关系紧张,势必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孩子纯真活泼的天性会受到压制,饮食、睡眠、学习、游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身心受到摧残。四是家长的不良习惯。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反映在行动上,可以说,孩子的不良习惯主要来自家庭。五是家长的不良嗜好。根据对少年吸烟者的调查,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吸烟者比父母不吸烟者多 3~5倍;“酒鬼”的子女一般也比同龄人更早地沾染上酗酒的恶习;赌博的危害更甚,孩子不仅容易从父母那里学会赌博,而且在一个彻夜打牌或打麻将的家庭里,孩子也不可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品德受到影响不可避免。另外,还有的父母喜欢吹牛、撒谎、自私、好占小便宜等,这些都躲不过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因为孩子的耳朵好比一台录音机,孩子的眼睛好比一台摄像机,家长的一言一行通过上行下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都会传给子女,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这个道理。
6.未成年人犯罪多发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二是受不良的家庭教育及不健康的家庭生活的影响。三是未成年人生理上的早熟与心理上的晚熟形成的反差。未成年人尚处于心理的不成熟阶段,年龄小、抗诱惑能力差,受社会上和家庭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也成为了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
建设和谐家庭,就是要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文明家庭新模式,以家庭的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充分发挥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优势和作用
社会如大海,家庭像港湾,女性是港湾的守护者,老人要在此安度晚年,孩子要在此培育成长,事业之舟要在此补充给养、维护修整。女性是“和谐家庭”的核心,对她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有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直接影响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良好家风的形成以及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和不可取代的作用,发挥女性在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作用,关键是要提高女性的素质。一是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女性文化素质越高,其协调家庭各种关系的能力、抚养教育子女的能力、管理家庭事务的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就越强,这样家庭的氛围就越融洽、温馨、和谐。二是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对于和谐家庭的构建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女性要从自己做起,不断加强品性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家庭成员自强自立、积极进取、互敬互爱、团结邻里,实现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协调发展。
2.加强家风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
家风,又称“门风”,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国杰把“家风”总结为:“一种由父母 (或祖辈)所提供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的、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是一个家庭所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家风”就像保持高度警惕的哨兵,随时监督、抑制和约束家庭成员的不良欲望和行为,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努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团结奋斗、荣辱与共的家庭关系,引导每个家庭成员在经济上、生活上互相关心、提供方便,情感上加强交流,社会事务上相互支持,正确处理相互间的矛盾,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共同营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在家庭的熏陶下,家庭成员的思想时时得到净化,处处得到升华。
3.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家庭是人格塑造的加工厂,是事业成功的加油站和大后方。然而,在我国的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陋习,严重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因此生活在充满科学文明社会里的现代人,应该有科学文化的观念,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家庭成员要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生活丰富多彩;要科学理财,理性消费;要讲究生活卫生,环保意识强,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要调整心态,保持平和的情绪;要 “助人为乐”、 “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
4.大力倡导家庭文化建设
高尚的家庭文化是方向,是理想,是家庭为之努力的目标。为此,各级工会、妇联组织,应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围绕“重家教、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读好书、文化兴家”等内容,发挥学习的灵活性、互动性,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踊跃参与“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活动,切实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逐步形成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新型亲子关系,促进和谐家庭的建立,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努力清除家庭精神垃圾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直接影响他身心的发育和成长。一些家长将居室布置得漂亮干净,可却忽略了小家庭的精神环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龙成凤,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在家庭中尽量避免粗俗的语言、暴躁的脾气、不良的习惯和嗜好,杜绝或减少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文明、温馨的家庭环境。
总之,社会的和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关键是家长的素质,只有努力学做合格家长,才可能构建和谐家庭,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1]苏霍姆林斯基 .家长教育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2]吴桥莲 .浅谈当前的家庭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成才之路,2009,(6).
(责任编辑 刘祖鑫)
On the Fam ily Education and Harmon 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M inority Regions
MAO Zhi-yuan
(Department of Inspection and Audit,Chuxiong N or mal University,Chuxiong675000,China)
Family education is a kind of basic education,and a lifelong education,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morality,intelligence and physique various qualities.Family is the most basic and sustainable unit of society,it contactwith individual and society.Family education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family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minority;family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harmonious society;construction
G78
A
1671-7406(2010)10-0074-05
2010-06-30
毛志远 (1955—),男,云南禄劝人,楚雄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