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和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于2008年9月23日在北国春城——长春市的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落下帷幕。
“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已经顺利地开展了五届。纵观五届比赛,各个院校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各院校之间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院校达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还有一部分地方院校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笔者有幸全程观看了第五届珠江音乐教育大赛,针对地方师范院校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学科设置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并对专业技术的科学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应用能力的实践性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音乐作为一种媒介,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对事物的感受,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平时在教学中,要结合作品内容和风格掌握演奏方法,深刻体会音乐的内涵,加强音乐素养、基本功和音乐术语认知方面的训练,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注重高师音乐教育课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音乐理论的开设以及在演奏与教学中的奠基性作用。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和科学性,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总是遵循着艺术发展的普遍法则而构建和存在的。无论是从事音乐教育还是音乐表演的工作者,首先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音乐的学习、研究、创作和演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肩负着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艰巨使命。因此,音乐表演艺术、音乐理论、音乐创作等专业技能、技巧、理论、知识的修养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全、正、质”。也就是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以某一技能、技巧、理论、知识的“专”为目标,而是求其“全”,需要全面发展;不以某一领域的“深”为目标,而是追其“正”,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方法正、路子正,不仅为自身的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将来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不以数量为追求目标,而是求其质量,在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要少而精,抓其脉络把握概略,求其精华。[1]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强调科学的音乐学习与教学的方法,才能合理地运用音乐专业技能,更好地为音乐基础教育服务。
好的音乐首先要有好的声音,要想获得理想的声音,离不开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帮助学生最快地找到发声体本身最自然的声音,并且最能符合个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从而使其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可以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学生能否继续保持热情和信心进行音乐学习的关键。在本次比赛钢琴演奏组中,出现了拍琴和敲琴;歌唱与伴奏组中,部分女选手还出现了漏气和破音的现象。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上述的不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少走弯路。
表达音乐作品时,要让谱子在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下重新富于生命力,首要的一点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段优美的旋律,无论是rit、rubato还是accelerando,都要建立在合理的、匀称的节奏韵律上。在本次比赛中,个别选手在演奏浪漫派作品时,把弹性节拍的节奏做地过分自由,导致乐段之间出现了断裂,不符合曲作者的创作初衷,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对待弹性节拍,要像人说话一样,处理好哪里该紧凑、哪里该拉宽,并使前后衔接顺畅,在此基础上,再深入领会音乐内容,合理演绎,从而抑扬顿挫地演奏出好的作品来。
音乐要有语气和语调。和讲话一样,从音符,到句子,再到段落,都要有呼吸,不呼吸就很难做到发音准确、意思明白,很难使乐曲富有生命力。在这次比赛中,钢琴演奏组的选手普遍做不到对乐曲意境的合理表达;在合唱指挥的比赛中,多数选手没有预备拍 (缺少必要的技巧)等等。音乐的呼吸应贯穿在演绎作品的始终:在歌唱时,表现为演唱者的吸气与呼气;在弹奏时,表现为演奏者的一抬臂、一落手;在指挥时,表现为每个预备与收束。这些呼吸体现在乐谱的每个角落,连线、力度、指法、表情术语等等。这一吸一松、一抬一落、一收一放,就赋予音乐以神圣的灵魂、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形象。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的物质材料是音响,音乐必须在音响的流动中进行和存在。具有一定高度、长度、力度和音色的音响材料,通过旋律、节奏、节拍、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和织体等表现手段,才能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2]在本次比赛中,一些选手暴露出钢琴演奏的踏板处理欠缺,钢琴伴奏中缺乏和声,曲调与伴奏不和谐,和声编配过于简单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作品时不可忽视和声色彩、音色变化、力度起伏及情绪的把握。而这些因素的运用,耳朵的倾听是最根本的。学生在平时练习时,耳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应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去,一边倾听一边演绎作品,从而结合乐曲的风格,来决定踏板和其它方面的运用和处理。
在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设立具有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符合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的课程设置,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来开设课程,开设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并使学科间的内容有机地结合。目前,我国有许多高校都已开设这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外进行其他科目的选修,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在本次比赛的综合音乐知识测试的答题中,许多选手对最基本的知识都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对音乐、乐器的辨析能力也不是很强。对中国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知之甚少,这种专业技术与音乐内容脱节的现象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刻地思考。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课程安排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注重技能课和基础课的关系,使课程内容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了解相关学科与专业学科的关系,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在日常教学中,无论讲授技能课还是理论课,教师都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讲授学科内容,以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外,还要扩大自身的知识量,博览群书,具备小中见大、以一点见全篇的才能。
从古到今,任何一种具有广泛社会价值、被世人广泛认同的教育理论都产生于教育实践。[3]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当今社会对基础教育工作者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对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了实践课,一般在每学期开设艺术实践,在最后一学年开设社会实践、教育实习,但是,仅靠这几次实践就想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是不可能的。除了课程的开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比赛的钢琴演奏组中,有的选手的音乐曲调很美,但是由于伴奏太闹或太静,失去了整体的平衡。在教学中,要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真正地把自己学到的各种技能和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组织活动、文艺演出、试讲等多种实践形式提高每个人的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
在本次比赛的歌唱与钢琴伴奏组中,出现了即兴伴奏环节两名选手协调不好的情况,伴奏不仅不配合演唱,反而影响了演唱选手的发挥。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通过学习与合作,在提高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给学生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如排练演出、组织活动、创建小课堂、搞音乐剧等等,切实地把实践课开展起来,让学生把知识和才华充分展示出来。
第五届“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在鲜花和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几天的赛事展现了选手们的风采,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我们要改变以往音乐教育过于重视音乐技能而忽视理论教育的情况,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科学性、学科设置的合理性与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使音乐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1]王耀华,万丽君.师范性·发展性·开放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3]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