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胜,赵品华
(1.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1)
容闳强国思想与实践探析
马伟胜1,赵品华2
(1.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1)
对容闳强国富民的思想与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一生积极进取,奋斗不息,始终以祖国文明富强为己任,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容闳;强国思想;现代化
容闳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中国人,他一生致力于“西学东渐”事业,为祖国带回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梦,一个“以西方之文明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文明富强之境”的强国梦。本文以容闳一生奋斗爱国为视角,探讨他立志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思想与实践,以期得到新的思考。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1828年生于广东香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47年学习刻苦的容闳随传教士勃朗先生赴美国学习,1850年他有幸考入美国名校耶鲁大学,他常常读书至深夜,努力吸收一切新知充实自己,经过不懈努力,连续两年他获得学校英文作文第一名,深得校中师生器重,他以自己的品行、勤勉与进取心赢得了美国师生的敬爱。
此时的中国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崩溃和衰落过程,然而近代中国也充满着希望,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列强侵略,无数仁人志士探求救亡图存,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道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耶鲁期间容闳并未忘了他是中国人,他深深热爱自己的故土,希望学成之后报效自己的祖国。他说:“中国之腐败情形,时触予怀,迨末年而尤甚。……更念中国国民,身受无限痛苦,无限压制。……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文明富强之境。予后来之事业,皆以此为标准,专心致志以为之。”[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加上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年轻容闳的心中已产生了使自己的同胞同样享有西方文明教育的规划。正是对祖国的热爱和那份深厚的历史责任感,1854年容闳耶鲁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美国舒适生活,坚定地踏上归国之路,立志于西学东渐事业,以期中国走上文明富强之路。
1855年容闳学成归国,当时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并没有给容闳实现理想和施展才干的机会。社会现实让容闳认识到太平天国革命之真因,他说:“恶根实种于满洲政府之政治,最大之真因为行政机关之腐败,政以贿成。上下官吏,即无人不中贿赂之毒。……官吏既人人欲饱其贪囊,遂日以愚弄人民为能事。于是所谓政府者,乃完全成一极大之欺诈机关矣。”[2]面对历史兴衰,他目光敏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晚清政府衰亡的根本原因。1860年有两美传教士拟探太平军内幕,容闳欣然前往。到达南京后,他热情地向洪仁玕提出了七条建议:“1.依正当之军事制度,组织一良好军队;……5.创立银行制度,及厘订度量衡标准;……7.建立各种实业学校。”[3]这是一个力图促使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革新方案,是一个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的资本主义建设计划,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革新思想,然而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处于危险时期,加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就像洪仁玕所提出的《资政新篇》一样,曲高和寡,此计划在当时很难实行。太平天国后期内讧、腐化,兵力减弱后,容闳观察认为太平天国所招抚的游民,“既无军人纪律,复无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恶。锐气既挫,……迨占据扬州,苏州,杭州等城,财产富而多美色,而太平军之道德乃每下而愈况。盖繁华富丽,足以消磨壮志,而促其灭亡也。”[4]容闳对太平天国抱着积极希望,以期能除旧布新,但现实使他认识到太平天国无力实现他的理想与抱负,故此对太平天国所授官职坚辞未受。历史证明他对太平天国分析是客观、实事求是和有远见的,引人深思。封建思想的侵蚀,中外联合力量的镇压,太平军最后确实没能肩负起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任。
1863年经友人张斯桂、李善兰介绍,容闳到安庆见曾国藩另寻革新希望。他认为曾国藩“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年逾花甲,精神奕然,……文正将才,殆非由于天生,而为经验所养成者。”[5]知遇之恩,他对曾国藩评价甚高。曾国藩与容闳谈论建造机器厂之事宜,容闳认为应先立一母机器厂,再由母厂以造出其它各种机器厂,他的想法受到曾国藩赞许,并委派他购办机器筹办机器总厂。1865年他将采购机器运回国,在上海设立机器厂,即后来江南制造局。同年容闳向曾国藩建议在机器厂旁设一兵工学校,招收中国学生,授以机器工程上之理论与实践,以期中国拥有自己的工程师。曾国藩极赞许,不久就建立了江南制造局兵工学校。这为中国培养了最早一批机械技术人才,容闳甚感欣慰,他改良中国的教育计划、强国梦想,总算小试其锋。
容闳生平最大的愿望和理想是办教育、开民智、育人才,以维新中国,使中国日趋文明富强。现实的真实感受使容闳认识到要改良中国,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把更多的中国青年造就成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教育的现代人才。在结识曾国藩、丁日昌等洋务派人物后,容闳终于等来了他用西方教育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机会。洋务派“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洋务思想指导下,最终接受了容闳的留学建议。曾国藩等上奏清廷“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等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6]。不久曾国藩又上奏说:“幼童出洋留学,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需之二十年之久,非坚忍耐劳,志趣卓越者,不足以应是选……容闳,前在花旗,居处最久,而志趣深远,不为习俗所囿,同治二年曾派令出洋购买机器,该员练习外洋风土人情,美国尤熟游之地,足以联外交。”[7]1870年清政府终于批准了留学教育计划。这番事业的组织工作主要委派给容闳。坚持梦想,终有所成。他立即在上海开办了留学预备学校,通过考试选拔幼童。1872年夏,容闳组织第一批中国留美幼童 30人渡太平洋而赴美国。民国学者陈青之认为“中国有留学教育,始于曾国藩的幕宾容闳之建议……同治十一年,第一批学生遂乘长风过海洋而西渡,是为中国学生留学外国之始”[8]。中国近代史上官方正式派青年出国留学的纪元自此开始。
容闳热心关怀学生,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们慢慢开始挣脱封建主义的枷锁,像美国学生一样游戏、运动、改装。这些在顽固守旧派看来是大逆不道、无益于国家社会的。因此清政府多次派人检查学生言行,严令容闳管教。此时美国政府中出现了反华浪潮,封建守旧者的阻止、派系斗争挑唆和美国反华逆流,总理衙门在 1881年想撤回留学生,李鸿章对这一意见做了妥协。
这 120名学生没有能够完成原定 15年留学计划,1881年中途返回祖国,只有詹天佑和欧阳赓两人在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后来这些留学生改造中国之观念,已深入脑中,大部分都成了中国现代化宝贵人才,如独立修建京张铁路为中国争得了世界荣誉的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他们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重要的是容闳奠定了近代中国留学事业的基础,对以后中国派遣留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赴美留学教育计划被清政府取消,“容闳毕生为之奋斗的留学教育计划中途夭折了”[9]。容闳认为这是他一生最不幸的事情。容闳参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想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以西学改良中国,使中国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强国。正如范文澜先生说:“容闳是近代中国改良主义的创始人……洋务派创办新政多与容闳有关。”[10]而现实中洋务派的目的却是为了维护风雨飘摇清王朝的统治。由于思想观念与宗旨不同,两者矛盾分歧越来越大。
容闳在从事洋务运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新式炮舰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他进而请求清政府吸收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政治改革,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事实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不能充分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求强求富的愿望很难实现。
在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存亡的时候,容闳在北京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并积极参与了戊戌变法。他的北京寓所,成为维新派领袖的会议场,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避难于上海租界。1899年容闳迁居香港后开始与兴中会人员交往,1900年唐才常改正气会为自立会,“在上海召开国会,到容闳,严复,章炳麟等翰林八十余人,举容闳为正会长”,容闳“向大众宣讲宗旨,声如洪钟,在会人意气风发,鼓掌雷动”[11]。当孙中山从日本回国拟运动以容闳为会长的国会及其它力量联合反清时,曾说:“作为众望所归的领袖,当推容闳,他曾任驻美公使,在国内也颇孚人望。”[12]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容闳遭清政府通缉,再度赴美。
救亡图存的爱国使命,现实的打击,使他对清政府的改良幻想走向破灭,温和开明的容闳最后倾向革命,意图中国之根本变革。1901年容闳曾对进步青年刘成禺说:“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孙逸仙自伦敦释回,访予谈数日……其人宽广诚明有大志,予勖以华盛顿,弗兰克林之心志。他日见面,汝当助其成功。”[13]他以世界眼光评价了义和团运动的积极影响,对孙中山赞赏之至,寄予厚望,这时革命的思想已在他心中萌芽。
世界在变化,历史在前进,人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壮心不已的容闳最后全力支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9年孙中山访美约见容闳,容闳“提出了一个名叫红龙中国的起义计划,准备募集 500万美元、10万支枪和 1亿发子弹,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清朝”[14]。这给了孙中山以巨大鼓舞,这个计划虽因贷款未成而没能实现,但却显现了容闳志在强国、死而后已的爱国之心。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曾致函容闳,“素仰盛名,播震环宇,……恳请先生归国,而在此中华民国创立一完全之政府,以巩固我幼稚之共和。倘俯允所请,则他日吾人得享自由平等之幸福,悉自先生所赐矣。”[15]孙中山充分肯定他的革命功绩,并邀请他归国共商大计。遗憾的是,信函达到时,容闳已卧床不起。
容闳始终牵挂的是祖国的繁荣富强。美国人评价容闳说,“他从头到脚、身上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他热爱中国,信赖中国,确信中国会有灿烂的前程,配得上它的壮丽山河和伟大历史。”
容闳的爱国精神、强国梦想和对同胞的热爱都不曾因国家内忧外患而衰减,他投身于祖国伟大的振兴事业,由于时代环境制约、性格经历和自身局限性,容闳有时也会过于理想化,他寄改良希望于当权者身上,脱离了当时的中国实际。但他后来顺应大势,倾心支持民主共和,充分说明爱国强国是他人生最大之梦想与追求。
容闳一生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以祖国富强为己任。他走在社会变革和时代前沿,为祖国的文明富强奋斗不息,为中国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赢得了历史尊重。
[1][2][3][4][5] 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7-28,71,79-80,91-93.
[6][7] 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 2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153,157.
[8] 陈青之.中国教育史 [M].上海:上海书店,1989:565 -566.
[9]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 11卷 (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581.
[10]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312.
[11] 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 (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2:189.
[12]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198. [13] 刘禺生.世载堂杂忆[M].北京:中华书局,1960:114 -115.
[14] 顾长声.容闳:向西方学习的先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72.
[15]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144.
[16] 李冬梅.论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23.
The analyse on YungW ing's powerful n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
MA Wei-sheng,et al.
(Collegof History,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1,China)
Analyse Yung W ing'spowerfuln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he struggle and devote h imself to the motherland,he regarded the motherland prosperous and strong as hisown duty.He hadmade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modernization process.
YungW ing;powerful nation thought;modernization
K25
A
1009-8976(2010)03-0022-03
2010-06-25
马伟胜(1981—),男(汉),河南淅川,硕士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