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洪霞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现代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建设
吕洪霞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公民意识作为现代民主法治中的民众意识,是对传统的臣民意识的超越。它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但沉重的传统承袭时时都在试图摧毁人们心中的公民意识的萌芽。因此,培育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无疑会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代公民意识;和谐社会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价值理想以及社会基本规范等的自觉反映。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包括权责意识、交往意识、批判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公民意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社会意识和心理基础,它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公民意识是相对于臣民意识而言的,一般来说,臣民意识是在封建专制国家或是有封建专制传统承袭的国家中形成的“君主至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皇权思想和臣民心理。主要表现为“以经世致用为基本致思倾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直接功利目标;以道德和政治的互渗为基础,把道德伦常推崇为人的政治行为的最高准则,等等。”[1]这种权利意识的冻结和规范意识的弘扬造成的臣民心理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平等精神和权利意识的生成和发展。随着封建专制的终结,封闭格局的打破,人们的权利意识也在萌生和增长,塑造一种自觉、理性、平等、公正、规范的现代公民意识,便成了必然的路径选择。
(一)现代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决定力量和最终源泉,因而也是公民意识的基本驱动力。市场经济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既需要经济的自由运行,又需要公民的平等参与;既需要遵守市场的契约规则,又需要调动个体的自主观念;既需要市场本身的开放性,又需要公民个体的竞争性。而传统的自然经济造就的封闭落后的小生产者,被君臣关系、尊卑观念的枷锁牢牢套住,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和王朝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的主体性。这种等级观念浓厚、服从心态严重、契约意识匮乏的臣民意识,很显然已经不适应具有平等性、自主性、竞争性、开放性、契约性的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了,取而代之的必将是有着独立自主意识、平等竞争观念、积极参与热情、自觉遵守契约规范的现代公民意识。
(二)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先决条件
对民主的追求是现代政治发展的根本趋向。“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最一般原则。“多数人统治因为商议性实践具有内在联系而为这样的假设提供了论证:在出现新的警告之前,在少数派使多数派信服他们是正确的以前,具有可错性的多数人的意见就可以被认为是公共实践的合理基础。”[2]如果公民的素质很高,就能积极地、热情地、理性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那么这个国家就很可能是一个民主国家。反之,如果公民缺乏热情、被动参与政治,这个国家就很可能是专制的。
现代的公民意识,首先包括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阿尔蒙德和维巴就认为,公民要关心现实政治,并与周围人讨论政治,通过经常参与现实政治,个人能够影响政治,即公民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效能感。其次,要有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权责意识。一方面,我们要确定权利被公民实际拥有,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公民是否意识到权利的神圣不可剥夺,并自觉行使权利,以独立的人格精神理性地对待政治权威。当然,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二者是统一的。最后,要有高尚的公共理性。公共理性是个人作为理性的公民所应具有的理性,归属于现代民主的理念系统。罗尔斯曾指出:“公共理性的理想不仅支配着选举的公共辩谈……而且也支配着公民怎样对这些问题提出他们的选票,否则,公共辩谈就会落入假设的危险,即公民们都会当面说一套,背后投票却是另一套。”[3]从中我们不难得出,明确的权责意识,在高理性基础上的高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
(三)现代公民意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的小农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条件下,弥散在传统中国的必然是封建臣民意识。这严重剥夺了人的独立性,削弱了人的理性,压抑了人的个性,磨灭了人的自信。一方面,“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被定义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规范意识上,个人在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中,各尽其能,各司其责。大思想家孔子就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4]可见,传统的礼制被定在了严格的等级制上,约束了人的主体性发挥。另一方面,强烈的官本位思想,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贪求权力,权力至上,渴求服从等权力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观念,这必然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的发展。因此,实现由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过渡,由封闭的服从意识到开放的民主意识的过渡,由传统的臣民意识到现代的公民意识的过渡,就成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整体和谐的社会,它主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方面内容。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还需要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现代公民意识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其平等、竞争、公平、自由、契约、权责、参与、法治、理性等价值观念对规范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一)平等、竞争、公平的公民意识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奠定了价值基础
马克思说:“人的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4]也就是说无论人的社会物质活动,还是人的精神活动,都是以追求利益为出发点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充分地表现在竞争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平等的竞争。“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5]无论双方身份、地位有何不同,在商品交易中一律是平等的,即“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6]这种经济活动形式无疑培育了公民的平等精神。可是竞争过程中又必然导致利益的差距与矛盾,这就需要通过公平的杠杆来协调和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起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
此外,具有德性的人,不仅是一个自由、自主的人,更是追求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公民,不仅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更主动追求向善的德性。正如麦金太尔所说:“德性必定被理解为这样的品质:将不仅维持实践,使我们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也将是使我们能够克服所遭遇的伤害、危险、诱惑和涣散,从而在相关类型的善的追求中支持我们,并且还将把不断增长的自我认识和对善的认识充实我们。[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总之,平等、竞争、公平的公民意识,不仅能解决利益矛盾等经济问题,而且还渗透到公民权利、公共服务等政治、社会问题中;不仅涵盖了优秀的品质,更能指导实践,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提供价值基础。
(二)自由、契约、权责等公民意识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提供意识形态指导
自由指相对外来束缚、外力限制的自主、自为状态。我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梁启超提倡“自由者,凡百权理之本也,凡百责任之原也。”“凡弃自由权者则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8]邹容也强调,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于天赋之权利。这种对自由的追求使自由成了现代公民意识的主要价值之一。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允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9]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也认为,自由就是服从法律,就像在自然当中服从必然、服从理性一样。可见,自由的实现是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的。一方面,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各种权利;另一方面,法律化的相互契约关系维持了公民自由的实现。这里又隐含了公民的权责意识。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只有履行权利的同时,自觉地承担义务,社会才能有序运行。而义务和责任又把自由和秩序统一起来,只有达到自由与秩序、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才能为和谐社会提供指导,保证人的自由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三)参与、法治、理性等公民意识促进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发展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第一部分已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美国政治学学者利普赛特指出:“任何一种特定民主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而且取决于它的政治系统的有效性和合法性。”[10]用邓小平的话解释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1]也就是说,积极参与、权利制约、国家法制、社会议政,能使我们实现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民主,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又一重要内容。我们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时,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生态系统,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实现了自然主义,自然界的实现了人道主义”[12]的二者合一。把伦理态度运用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往当中,用公民的理性自律精神有效地引导人们以仁爱、善待、和谐的价值观念,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民意识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重要价值理念。良好的公民意识,无疑有助于提升人的社会政治品格和参与能力,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完善人格的平等和独立,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有助于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目前,以皇权思想和臣服心理为主的臣民意识仍制约着现代人们平等精神和权利意识的发展,确立普遍的现代公民意识依然任重道远。
(一)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现代公民意识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3]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平等、开放、自主、竞争、契约等特征,必然要市场主体具有良好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责意识和契约意识。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市场主体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合法经营而致富,获得了作为社会财富代表的价值利益和价值增值。同时又在这一经济活动中提升了其独立的人格精神和良好的公共理性,进而更加明确了个体在整个社会中的价值、责任与追求,使公民意识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实现经济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为培育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提供最深厚的物质基础。
(二)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现代公民意识创造宽松的环境
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西方民主思想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利制约、公民参政和政治公开等思想。与西方民主不同的是,我国因受两千多年封建宗法的传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主动让出对经济生活的支配控制权,并运用一定的统治权威来保护和扩大公民的活力。这就使我国的民主具有自发性和人为性并存、民间性和官方性并存、自主性和依赖性并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培育公民意识,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公民的积极参与意识。要树立和强化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使人们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通过讨论、听证、恳谈、协商等方式参与到政策决策中,产生更多政治支持、互信,以增进公民对政治体制认同、政治决策的共识、政治权利的尊重,和对政治行为的主动参与,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促进政治现代化的同时,养成公民自觉为公共服务的精神品质。
二是完善制度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环境的改善。以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国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扩大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途径,增强了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公民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现存的制度环境中存在的“制度剩余”和“制度不足”也影响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公民政治参与体系,扩大公民自主参与的范围,修订并完善公共政策的制订,建立健全公民监督制度,营造一个推动公民政治合法有序的制度环境,为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现代公民意识奠定理论根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公民的人格素质,培育普遍的公民意识,使人们具有科学的理性的人文精神。培养出的现代公民既有爱国敬业的精神,又有追求个性发展的志向;既有崇尚科学的态度,又有开拓创新的魄力;既有诚信守法的品质,又有参与合作的意愿;既有维护公正的勇气,又有关心弱者的美德;既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又有尊重规律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要吸收借鉴国内外文化的健康成分,摒弃其颓废因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的发展,推动公民个人品质与能力的获得,促进公民主动向良好的、卓越的方向发展。
总之,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理应具备的意识形态,是参与意识和契约意识的统一,是民主意识与法治意识的统一,是权利与责任意识的统一,是公民自在自为的传统意识向自由自觉的现代意识的飞跃。我们要积极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推进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1]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5:11.
[2][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3:379-380.
[3]哈佛燕京书社,三联书店.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M].北京:三联书店,2000,(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2.
[7][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龚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77.
[8]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9:31-50.
[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10][美]西摩·马丁·利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
[11]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6.
[1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3.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Modern Civic Awareness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LV Hong-xia
Civic awareness as a modern democracy,rule of law in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are the subjects of traditional sense of transcendence.Its existence is a natural selection for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socialist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and people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It is an important value function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However,the traditional inherited from time to time is trying to destroy the seeds of civic awareness in people’s minds.Therefore,cultivating a good sense of modern citizens will no doubt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economic,political,social,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modern civic awareness;harmonious society
D669
A
1673-8616(2010)01-0108-04
2010-01-02
[责任编校:张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