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的合浦与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

2010-08-15 00:48梁炳猛
创新 2010年1期
关键词:合浦

梁炳猛

(厦门大学 南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福建 厦门 361005)

汉唐时期的合浦与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

梁炳猛

(厦门大学 南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福建 厦门 361005)

汉唐时期的合浦是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贸易中心,当时发生在南方的许多重大事件与合浦息息相关,同时合浦又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汉唐与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合浦作为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近年来合浦汉墓的考古发现所证实。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汉唐时期中国沿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的同时,传播了中华文化,扩大了中国的影响。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既有历史的根据,也符合现实的需要。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汉唐时期

现在的广西合浦县位于北部湾顶的中部位置,西邻广西的钦州、防城港及越南北部,东接广东的廉江、海康、徐闻,东南侧有海南岛,过琼州海峡可抵湛江、广州、香港。从陆域来说,其直接经济腹地包括今广西及广东西部广大地区,是北海市的门户和通道。合浦县是著名的南珠之乡,素有“南珠故郡,海角名区”的美称。1987年,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1988年3月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县,距北海市区27公里,距南宁市176公里,有铁路和公路相连。全县辖13个镇、2个乡,面积2380平方公里,人口93万多。①合浦概况,合浦县政府网:http://www.hepu.gov.cn/home_webmenupage.asp?menuid=2。境内大小河流共3条,分多处流入北部湾。汉唐时期的合浦郡与现在的合浦县是不同的概念,下面对汉唐时期的合浦郡及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进行一些论述。

一、汉唐时期的合浦是南方的重镇

合浦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合浦属百越之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合浦郡合浦县。《汉书》记载:“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桓合。属交州。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徐闻,高凉,合浦,有关,莽曰桓亭。临允,牢水北入高要入郁,过郡三,行五百三十里。莽曰大允。朱卢。都尉治。”②《汉书》,中华书局出版,册六,卷28下,第1630页。

汉代的合浦与当时我国发生在南方的许多重要事件密切相关。元鼎四年至六年(公元前113~公元前111年),南越宰相吕嘉反汉,汉派兵于元鼎六年冬平定南越,划出南海与象郡交界的地方设置合浦郡,同时设置合浦县。建武十六年(40年)二月,交趾郡征侧征贰起兵反汉,攻城掠地,自立为王。翌年,汉光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率军汇集合浦西进征交趾。建武十九年(43年)交趾平定。合浦郡治由徐闻(今广东海康)迁至合浦境内的旧州(今属浦北县)。永建年间(126~132年),合浦地方官员对于采求珍珠贪得无厌,并禁止民间进行珍珠贸易,致使商旅不通,贫者饿死于道。孟尝任合浦太守后,访求民病,革易前弊,大弛珠禁。于是货物流通,百姓复业。几年间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繁殖,故有“合浦还珠”的传说。③《后汉书·循吏列传》卷76。

永建六年至汉安三年(126~144年),中原商贾经南流江水路,交趾郡商贾沿海上和陆路,纷至合浦,以米易珠。中平元年(184年),交趾郡反汉,掳合浦太守来逵。灵帝派遣贾琮率军征讨获胜,贾琮到交趾后,招抚流散,减免徭役,地方渐获安定。

汉代时合浦的社会文化情况,《汉书·地理志》说:“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①《汉书》,中华书局出版,册六,卷28下,第1670-1671页。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交合浦郡并入越州。隋大业元年(605年),越州改称禄州。隋大业三年(607年),禄州与合州(今雷州半岛)合并,称合州。同年合州改称合浦郡,隶属扬州,辖11县,其中,合浦、龙苏、封山三县在今合浦、浦北县境内。郡址在合浦县。

唐代的合浦《新唐书》记载:“廉州合浦郡,下。本合州,武德四年曰越州,贞观八年更名,以本大廉洞地。土贡:银。户三千三十二,口万三千二十九。县四。合浦,中下。武德五年置安昌、高城、大廉、大都四县。贞观六年置珠池县。后以大都隶白州。十二年省珠池、安昌入焉。封山,下。武德五年置姜州,并轩东罗、蔡龙二县。贞观十年州废,以封山、东罗、蔡龙来属。后省东罗。蔡龙,下。以蔡龙洞名之。贞观十二年省高城县入焉。大廉。下。”②《新唐书》,第四册,卷三七至四九(志),中华书局出版,1975年2月第1版,第1111页。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为有效地在岭南地区推行怀柔羁糜政策,在政治上因地制宜,采取州郡、羁糜府州、藩属国等多种形式;经济上减免边疆四夷的赋役,减轻对各族的压迫和剥削,加强朝贡、互市等贸易活动;笼络、优待四夷首领,重用蕃将,随时采用宣慰、安抚、侍子、赏赐、封爵、和亲等方式加强与四夷的关系,掌握四夷之上层;并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当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并将越州改称为恩州。唐贞观十二年(638年),撤销安昌、珠当二县并归合浦县。唐天宝元年(724年),廉州复称合浦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改称廉州,辖合浦、封山、蔡龙、大廉四县。驻地在合浦县城。

二、汉唐时期合浦是当时的交通要冲

汉唐时期合浦港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仅具备了水深、避风、便于船舶停靠的有利条件,而且还有以南流江水系构成的货运通道。当时中原内地、云贵高原的货物,主要有三条通道进入合浦郡境内:(1)湘漓水道。自秦始皇开凿灵渠后,此道便成为岭南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沿长江水系由湘江过灵渠进入漓江,途经桂林、昭平、梧州,再由梧州逆浔江而上,经北流河到达玉林平原地区,过桂门关后,沿南流江到达合浦港口。(2)红水河水道。红水河古称样柯江,上源有南、北盘江。两江相汇后,经天峨、来宾到达郁江,溯郁江而上至贵港,又陆行进入玉林,再沿南流江到达合浦港口。云南、贵州乃至四川的货物当时均可经此道输出海外。(3)左、右江水道。右江水道源自驮娘江和云南东面的西洋江,两江相汇后经百色、田阳、田东,于南宁地区与左江相汇;左江上源由流经越南北面的红河、黑水河构成,两河汇合后经龙州、崇左、扶绥到达邕江。自邕江顺流至横县后上岸陆行至灵山一带,再从武利江经南流江到达合浦港。[1]

关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字记载,最早是《汉书》所录的如下文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耦,为蛮夷贾船,转致送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燿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己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③《汉书》,中华书局出版,册六,卷28下,第1670-1671页。

据韩振华教授考证,这条经过东南亚各国往印度的海上交通线为汉使由广东的徐闻、广西的合浦等边塞,沿着印度支那半岛东海岸,船行五月可至越南南圻的东沿海边的都元国;船行四月,沿着暹罗湾的东海岸,抵达邑卢没国,即今泰国的华富里;又船行二十日,沿着昔日的暹罗湾头沿岸,抵达堪离国,今泰国佛统;然后自堪离国步行十余日,取道于暹缅古道的三塔道,进入缅甸,亦即所谓步行十余日,乃是作为横越中印半岛自泰国至缅甸所必需的时间。步行十余日之后,抵达缅甸的夫甘都卢,意即在夫甘地方讲都卢语的都卢人。自夫甘都卢利用季候风驶船于孟加拉湾,船行二日,至印度东海岸的黄支国。[2]

唐朝时,合浦由越州改名为廉州,仍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这时的合浦港不设置市舶使,课税低,并且桂东北兴安县的灵渠得到了进一步的修缮,水上交通更为畅达,合浦的采珠业也非常兴旺,这些有利因素,吸引了大批中外商人的到来,促进了合浦港的发展。此时,合浦港虽让位于广州港,但仍不失为岭南一大港口都会。[3]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有类似的记录,“钦、廉皆号极边,去安南境不相远。异时安南舟多至廉,后为溺舟,乃更来钦”。[4]53

三、合浦物产丰富,是丝绸、陶瓷、珍珠、茶叶等商品的产地和集散地

汉唐时期的合浦不但是南疆重镇,也是“南疆的一大都会”对外“互市口岸”。合浦不但是茶叶、珍珠、丝绸、陶瓷的产地,也是茶叶、珍珠、丝绸、陶瓷的集散地。

(一)合浦是南珠的故乡

秦代,合浦的采珠业已相当兴盛。“适秦开疆百越,尉屠睢采南海之珠以献。”秦始皇时代,已将合浦珍珠作为贡品,派出珠官驻扎合浦强迫沿海珠民下海采珠,各级官吏又借机盘剥,使合浦珍珠的自然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立珠崖郡,建武十九年设为珠崖县,属合浦。

西汉汉成帝时(公元前32~公元前7年),贫寒时与妻子午夜牛衣对泣的王章,后来做了京兆尹,因刚直敢言,以事忤当权的王凤,被王凤劾以大逆罪下狱,其妻子八人俱连坐。不久,王章病死狱中,妻子家属充戌合浦,家产俱籍没充公。因合浦产珍珠,且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合浦不但是珍珠产地,也成为了珍珠集散地。王章妻子抓住这个机会,在合浦经营珍珠生意,积蓄财产数百万,后来王章家属遇赦,返回故乡,得以赎回田宅,安享生活。

东汉时合浦珍珠业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可是由于濒年滥采,珍珠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据《汉书·孟尝传》载,东汉时,合浦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郡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当时合浦地方官为了向民间搜刮珍珠,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强迫珠民连年滥采。结果,合浦沿海珠苗灭绝,珍珠贝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的边海,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故称“珠逃交趾”。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他改革前弊,下令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珍珠贝很快又回到了合浦的沿海繁衍,出现“珠还合浦”。

到了唐代宗时期,国泰民安,一片升平,合浦南珠,得以取消封禁,应臣请采进。公元806年,郡国开始向朝廷贡献明珠,到唐懿宗威通四年,完全取消采珠禁令,任百姓采取,当时的合浦珍珠贸易相当兴旺,属岭南五大珍珠市场之一。

(二)合浦是丝绸的产地和集散地

汉初,作为合浦郡治所的合浦,当时已成为北部湾沿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合浦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更加迅猛。自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合浦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后,由于中原商人和东南亚各国商人的频繁交往,更加快了合浦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适应海外商人对合浦丝绸的需求,合浦群众不断提高养蚕技术,改进缫丝、织造、印染技术。是时,合浦不但是丝绸产地,也是丝绸集散地,汉朝使臣和中原商人可直接在合浦购买丝绸。据史籍记载:“合浦的桑蚕半稼,其织半耕……煮橡实之冠为色,登机而织……一亩之桑,获丝三十八斤,为缫丝二十疋……”(见宋本《广州志》)由于桑蚕获利,所以合浦中部地区的农民,普遍种桑养蚕,缫丝织布。“菜茹桑阴,瓜豆缘垣,畜牧桑阴,放鸡邻疆……”合浦地区生产的丝绸,一为交趾商人所购,一为外夷商贾所购(当时是物质交换)。史籍云:“交趾、蕃夷皆来市焉,虽赋重困穷,民未至庐室空?舟楫之繁庶,胜于他所,此桑蚕之厚利也。”①周謇:《汉代合浦丝绸与海外贸易》,广西合浦县人民政府公共信息网,http://www.chinahepu.com/news/view.asp?id=528。

(三)合浦是茶叶的产地

我国被誉为“茶的故乡”,是举世公认的茶树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发现茶树和应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合浦在汉代以前便开始茶叶生产和应用茶叶。唐代石安民诗云:“打火试新茶,瘴疠一时消”。当时古人把茶叶一作保健饮料,二作药用。明代廉州知府邢正在《廉州佚事》一书云:“廉之北为瘴疠之地,土人多采茶叶、薏仁为饮以除瘴疠之毒。马援征交趾时,驻军合浦,每日必以茶和生恙为饮。”

唐人陶纪在《岭南杂录》一书云:“廉郡土人多以茶叶生恙为饮,可治瘴气……马援军士每日皆嚼生茶叶。”东汉建武年间,马援将军征交趾征贰叛乱时,驻军合浦并以合浦为军事基地,在合浦乾体港训练水军西击交趾。因当时马援的军士多为中原人,在南方水土不合,且汉代的合浦地区,森林茂密,是瘴疠之地,故士兵每天要用薏仁和茶叶煮水饮用,可除疠病。

汉初的几十年间,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市场的贸易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合浦地区也和全国一样,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秦末汉初,中原大批汉人南迁,带来了中原的先进农业技术和先进的文化,更加促进了合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当时茶叶出口的需要,合浦茶叶生产应运而生,发展蓬勃。

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开辟使合浦茶叶出口量逐年增长。为适应出口的需求,合浦附近地区的灵山、博白一带的茶叶也从南流江南下至廉州集散。外国商人云集廉州,以其本国的玛瑙、琥珀、璧琉璃、奇石异物交换茶叶。中原商人的船队沿南流江而下,在廉州采购茶叶、珍珠、丝绸和陶瓷等商品,出口东南亚等国。①周家干:《古代合浦的茶叶生产与海外贸易》,广西合浦县人民政府公共信息网,http://www.chinahepu.com/news/view.asp?id=526。

(四)合浦是陶瓷的产地

在秦末汉初,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合浦,带来了中原的先进农业技术和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合浦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合浦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故在汉初的几十年间,合浦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合浦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后,为适应外国商人对丝绸、陶瓷的需求,合浦的丝绸业和陶瓷业也应运而生,发展迅猛。因为当时从中原将陶瓷器运抵东南亚等国,路途遥远,运输困难,加重了陶瓷器的成本,远不如在合浦出海口处烧制陶瓷器出口较为方便,且又减低成本。汉初的合浦不但生产大量的彩陶和乌金釉陶,还生产大量的白瓷和青白瓷。无论是造型、彩绘或釉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广西考古队发现了合浦廉州镇窑上街的汉代陶瓷窑址群,其址位于廉州镇西南的窑上街(今属二街居委会),紧靠廉州江畔,距老哥渡汉代陶瓷窑址约4公里,距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6公里。据初步勘查发现,共有窑包8处,均未正式发掘。但从群众基建及公路建筑施工中出土的汉代陶瓷残片来看,遗址积淀是相当丰富的。在堆积层中有夹砂陶、彩陶残片,有青白瓷、白瓷残片,也有烧制时窑变的器物。在陶器中既有用金属刻划的线纹夹砂陶,也有彩绘鱼纹和水波纹的彩陶。在瓷器中有青花瓷、器物上绘经枝花纹和鱼纹图案。瓷质精良、瓷胎薄、彩绘精美。在窑址旁还出土有青黑色的绳纹汉砖和布纹汉瓦。②周家干、陈祖伟:《汉代合浦陶瓷业与海外贸易》,广西合浦县人民政府公共信息网,http://www.chinahepu.com/news/view.asp?id=534。

四、汉唐时期的合浦作为南方重要的出港口为近年考古发现证实

汉初,作为合浦郡治所的合浦,当时已成为北部湾沿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从合浦沿海的汉代陶瓷窑址群的出土文物、汉墓出土的舶来品及在东南亚等国发掘出土的中国陶瓷文物来看,也可证实这一点。

(一)合浦出土的玻璃制品为汉代的输入品

玻璃制品是中国汉朝官吏、富豪所喜欢的物品,虽然当时中国亦能制造玻璃,但质量较差,故仍须从海外大量输入。据专家研究,中国古代自己制造的玻璃因铅、钡两种元素含量高而称为“铅钡玻璃”,有别于海外的“纳钙玻璃”和含钾量较高的“钾玻璃”。广西出土的玻璃制品有16件经过测定,仅有四件属中国土产的“铅钡玻璃”,其余均为“钾玻璃”。特别是贵港汉墓出土的玻璃杯和玻璃托盏,其化学成分属钾玻璃系统,造型、风格也与岭南地区汉墓的铜、陶器迥异,但却与韩国古墓出土的西亚风格玻璃器皿相同。因此,应属海外输入品。

(二)合浦出土的陶瓷器物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现的物品相似

近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发掘出来的合浦汉墓及风门岭墓区的文物其中陶瓷器物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发现的此类物品极为相似。

荷兰考古学家曾在爪哇西部的万丹发掘出土一些陶瓷片及器物,这些陶瓷器物与合浦汉墓出土的陶瓷器及沿海出土的汉青白瓷、乌金陶器的风格、造型、图案极为相似。在苏门答腊出土的夹砂陶、白瓷与合浦汉陶瓷窑址出土的陶瓷器,无论在造型、彩绘或施釉配方上也都极为相似。与合浦汉墓出土的陶器更是基本一致。在西加里曼丹的三发,曾发现一件东汉初的经枝青花瓷罐,从彩绘和瓷质、造型等方面来鉴定,该器物与1956年在廉州老哥渡汉陶瓷窑址的堆积层发现的器物和残片基本是相同的。③《合浦风门岭汉墓:2003-2005年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一版。我们从外国出土的陶瓷器物及在合浦汉墓中出土众多的外国舶来品,及从合浦沿海发现为数不少的汉陶瓷窑址群的出土文物来分析,可以知道汉代合浦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后,合浦沿海的汉陶瓷窑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是为出口服务的。

(三)合浦风门岭汉墓的考古发掘对合浦在汉代的地位作用进行了证实

2003年以来,广西文物工作队对合浦风门岭汉墓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该墓区特点鲜明,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合浦在汉代的地位作用。

一是墓区沿用时间跨度大、时间长,反映了合浦当时社会的发展进程。

合浦风门岭汉墓区的墓葬从西汉中期至东汉后期,延续了300余年。从掌握的墓区情况看,凸鬼岭从西汉后期以迄东汉,堂排为西汉后期墓;九只岭、盘子岭、禁山等为东汉墓。从目前合浦考古发掘的成果中,没有西汉前期的墓葬,递到中期,墓葬也仅初步确认风门岭M27一座,大量的合浦汉墓主要是西汉后期以后的墓。 从这方面与广州汉墓相比,合浦汉墓滞后因素显而显见,反映合浦在西汉中前期还没有繁荣起来。

二是合浦汉墓出土的随葬品丰富,反映出合浦在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高度繁荣。

西汉后期起合浦汉墓的随葬品丰富,大中型墓葬如风门岭M10、M23、M26等出土的器物都在100多件组以上,其中有大量精美珍贵的青铜器、玉器等。大部分墓葬都有琉璃、水晶、玛瑙、琥珀、黄金等串饰出现,特别是琉璃珠,一座墓葬往往都有几百、几千甚至上万颗。这些墓葬的随葬品数量丰富和质量品质超过了广州汉墓,反映出合浦在西汉后期至东汉时期高度繁荣。②同上。

三是合浦汉墓葬形制、结构独特,砖室墓盛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分合浦社会当时的繁荣。

合浦汉墓葬形制、结构独特,如M23是同一封土堆下,隔一道矮生土墙有各自独立墓道的夫妻异穴合葬墓;M24是在生土隔墙上方开缺口相连的夫妻异穴合葬墓做法;M26为置外藏椁的形式;M1为横直券顶合穹隆顶砖室墓;M6砖圹墓为砖木合构形式。合浦汉墓形制为竖穴木椁墓、砖木合构墓和砖室墓,不见简单类型的土坑墓,东汉前期为砖木合构墓和砖室墓,东汉后期则基本上为砖室墓,不似广州汉墓及广西其他一些地方土坑墓占一定比例或以土坑墓为主。③同上,第131页。砖室墓的盛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合浦社会当时的繁荣。

四是在原属合浦郡的广西浦北县发现的古钱币窖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该地商业的发展水平。

在汉唐时隶属于合浦郡的今广西浦北县先后出土过三个古钱币窖藏,共发现钱币10514枚。一是252号明代古钱币窖藏。1984年4月20日,农民梁佰伍在浦北县福旺乡大田村公所龙山村丹竹塘山发现,该古钱窖藏用一个明代的四耳黑釉陶罐装藏,内装古钱币4.4公斤,共有唐代、宋代和明代三个朝代的古钱币1345枚,以唐代钱为主,共1315枚。二是455号唐代古钱币窖藏。1993年2月17日,村民雷行桂在广西浦北县官桐镇文明村公所龙塘村发现,该古钱币窖藏仅有汉代和唐代两个朝代的古钱币,共20公斤,4709枚。其中西汉“货泉”钱和“五株”钱各一枚;唐代“开元通宝”钱4481枚、“乾元重宝”钱195枚、“会昌开元”钱31枚。三是478号宋代古钱币窖藏。1994年4月8日,村民黎有深在浦北县官桐镇江口村公所步东塘村发现,装藏古钱币共有22.3公斤,钱币共4460枚,105个品种,包括汉代、唐代、五代十国、北宋、南宋五个时期的古钱币。这些古钱币窖藏从数量上看是比较大的,一定上反映当时这一带存在着很繁荣的商业贸易。[5]

五、合浦兴衰的原因

汉代合浦的兴盛主要是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环北部湾地区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属地,海上交通便利,物流自由往来。中国远洋巨舶由此出发,到东南亚各国进行通商贸易;而来中国贸易的东南亚各国船舶也从合浦港登陆,这些国家的使者和商人要取得与中原的联系,必经合浦。

当时北部湾沿岸都是汉朝的领土,分别设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郡,合浦郡辖有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卢,合浦郡管辖范围,包括现在广东、广西、海南数十个县市,其中几乎包括广西北海市、玉林市、钦州市全境的“合浦县”。

九真郡辖七县,即胥浦、居风、都庞、馀发、咸欢、无切、无编,相当宁平地区和清化以及义安的中下游,直到蓝江以南地区,九真极南的疆界可能抵达横山,其中心点当在马江与梁江流域。

日南郡辖五县,即朱吾、比景、卢容、西卷、象林,在九真郡以南,是汉朝在征服了瓯雒以后增添的一郡,当时雒越人只是居住在交趾和九真两地,相当于现在的越南顺化一带地区。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交址、九真两郡是岭南人口最多的,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交址92440户,746237人,分别是南海(19613户,94253人)的416倍多和719倍多;九真35743户,166013人,分别比南海多16130户和71760人。汉时主要靠人力从事简单生产劳动,人口数量是考察地区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说交址、九真是汉时岭南经济最发达的郡和经济中心,加上日南又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于是北部湾区域成为汉时对外航贸中心之一。由此看来,交址、九真、日南三郡对岭南乃至汉朝经济发展与对外经贸交流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如果这三郡政治不稳定,经济不能正常往来,其对汉朝的负面影响即使不是灾难性的也是相当严重的,而对这三郡实施有效行政管理和军事控制、与之进行正常的经济往来唯有通过合浦。因为灵渠和鬼门关凿通后,一是合浦与中原联成一体,交通直达、方便、快捷;二是合浦与这三郡距离最近,沿海岸西行很快抵达;三是合浦既有纵深经济腹地,又是中外货物集散地,保证商品的交易、军用物资的供应;四是合浦港是古代天然良港、水深、开阔、平静,利于商舶停靠,所以从西汉起至后来各朝代不管是对交址等三郡用兵,还是贸易往来,均以合浦作为大本营和商船的补给基地,合浦的战略地位重要,这些都是合浦兴盛的主要原因。[6]

合浦港的衰落大概从三国时期开始。三国魏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东部南海、郁林、苍梧三郡为广州,治番禺;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合浦变成与越南北部地区合成一个大政区,与中原的关系渐远,这可能是影响合浦港发展的一个契机。六朝以后,岭南地区经济日益发展,广州地区接受北来移民最多,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的生产。南朝时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广州港因此而逐渐兴起。上述五代交州独立,合浦港毗近邻国,海舶往来,商品出入,必受其干扰、影响;再则海口沿岸多沙洲、海礁的自然环境,随着海上航行技术的提高,船舶载负量的增加,其不利因素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岭外代答》卷一云:“尝闻之舶商曰:自广州而东,其海易行;自广州而西,其海难行。自钦、廉而西则尤为难行。盖福建、两浙滨海多港,忽遇恶风,则急投近港。若广西海岸皆沙土,无多港澳,暴风卒起,无所逃匿。至于钦、廉之西南,海多巨石,尤为难行。”[4]37宋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大力开发,广州港腹地大于合浦港,且出口产品有丝绸、瓷器等,远较合浦港单一珍珠为强,故合浦港的海外贸易逐渐衰落。

六、结 语

汉武帝平南越设置合浦郡县以后,合浦郡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古合浦港口由于南流江入海泥沙的淤积,港口变浅,船舶进出困难,已为新兴的北海及其他港阔水深的港口所替代。曾经管辖过北海的合浦,今天已成为北海市所管辖的县,其作用为北海市所取代。汉唐时期的合浦郡和合浦港是当时国内物资集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它对发展中西交通和贸易,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现在它的这些作用从北海市的地位作用上得以体现。

1984年,北海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北海港与世界上98个国家和地区的218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通行东南亚、印度洋、大洋洲、非洲和欧洲航程最近的海港,距香港425海里,新加坡港1400余海里,越南海防港200余海里。自北海港出海经马六甲海峡,北航可通南亚,西航经科伦坡可达波斯湾地区及东非,东航至关岛,南航经菲律宾的三宝颜、印尼的万鸦老后达悉尼。按照北海港的规划,2007年吞吐量达到1200万吨,2010年达到3000万吨,并开通多条国际集装箱班轮,使北海港从国内支线港口跃升为国际海港,从北海港进出的集装箱不必再经香港转口而直接到达目的地。[7]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范围和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物流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拥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该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惟一的沿海区域,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还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作为通向东盟的陆路、海路要道,在我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8]

总之,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北部湾的海上丝绸之路将重新发挥其巨大作用,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地区会重现昔日繁华的新景象,成为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

[1]梁旭达,邓兰.汉代合浦郡与海上丝绸之路[J].广西民族研究,2001,(3).

[2]韩振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40.

[3]廖国一.南流江变迁与合浦港的兴衰[J].广西地方志,2005,(3).

[4]周去非.岭外代答[M].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

[5]吕承汉.广西浦北县上世纪末先后出土的三个古钱币窑藏情况介绍[J].广西金融研究,2004,(增刊).

[6]邓家倍.合浦与徐闻在海上丝路始发港地位与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地方志,2005,(10).

[7]苏锐.北海港打造西南出海大平台[M].广西日报,2005-10-19.

[8]颜维琦,刘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N].光明日报,2008-02-26.

Hepu i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and Maritime Silk Road of Beibu Bay

LIANG Bing-meng

Hepu in Han and Tang Dynasty was the southern center of political,economy,military,traffic and trade.Lots of significant events took place there.What’s more,Hepu was the start of the Silk Road on sea,which has been proved by archaeological studies on Han Dynasty’s tombs in recent years.By the Silk Road on sea,Han traded with the southeast area and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and influence of China.The study of Hepu at Han Dynasty and the Silk Road on sea not only helps us i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onkin Gulf,but also shows the necessity to develop sea traffic lines with the economy negociation at Tonkin Gulf.

Hepu;maritime silk road;Han and Tang Dynasty

K207

A

1673-8616(2010)01-0024-06

2009-11-10

[责任编校:潘丽清]

猜你喜欢
合浦
敌百虫对合浦绒螯蟹的毒性影响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采珠业的发展与合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合浦珠还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合浦
合浦珠母贝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生长性状比较
合浦还珠
千里水茫茫,南海明夜珰——六朝士民的“珠”印象与合浦珠业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