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瑜
(商洛学院外语系,陕西商洛市726000)
英语教学过程写作研究与探讨
张 瑜
(商洛学院外语系,陕西商洛市726000)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过程写作教学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支持性的写作氛围,并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写作的每个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效果。
英语教学;过程写作;成果写作;应用
英语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体现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写作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清楚反映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然而由于其综合性强,所以一直以来英语写作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对英语写作重视不够。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的全过程,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短缺,让教师们常常感到课堂时间紧张,无法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很多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为每单元设计的写作任务,把写作教学一带而过,布置成课后作业,把绝大部分的课时用来讲授语法,语言点等内容。学生也不积极进行写作练习,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认真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师生都把写作教学看作是应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手段,放在次要的位置,不重视写作的训练;加上写作训练教学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对写作训练的指导及批改的积极性都不高。
第二,对语言知识积累不够。由于不重视语言积累,有关英语国家风俗习惯文化知识贫乏,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甚至望而生畏,消极应付。有些学生即使能下得了笔,也仅仅是对简单词句的堆砌,错漏百出,难成篇章。很多学生用中文构思,再翻译成英语,于是写出的是汉化英语文章,读起来感觉不自然不流畅。
第三,注重写作结果、轻视写作过程。教师对写作教学所持的陈旧观念和传统教法也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效果。教师运用注重成果的写作教学方式,在学生写作成文后进行批改,重点往往放在语法,词汇,拼写上,逐字修改,耗时费力。然而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并不认真阅读,教师的辛勤劳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现“教得累,学得苦,效果差”的局面。对学生写作的评价仅仅建立在最终成果的准确性上,而忽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更谈不上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了。其结果是学生下一次写作时仍然不得要领,写出的作文仍然不令人满意。
根据上述理论,写作不再是一个线性的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反复、穿插进行的过程。学生对想要表达内容的认识通常是在写、修改、再写、再修改的过程中从模糊而不完整逐渐变为清晰而充实的。过程写作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预写阶段。首先,选定话题。让学生写作的话题应是学习者熟悉的、有意义的和学生的生活有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意义的构建是在经历的基础上,陌生的话题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而没有兴趣的话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习作的话题可以由老师推荐,如果有学生对所推荐的话题没有兴趣,可以让他么自己选定,但所写文章必须是所规定的体裁,以确保既定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其次,展开讨论、拟定提纲。学生确定了写作题目后,开始在网上或图书馆收集与话题有关的材料,在课堂上对题目展开讨论,进行协商,交流观点,因为思想火花就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而产生的。可以采用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辩论,师生谈话等。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还可以在全班进行。讨论的范围越广,思路越开阔,讨论越深入,思想越成熟,所写的文章也就越有深度。
第二,草稿阶段。首先,借鉴范文。教师给学生推荐或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范文。范文可以是完整文章,也可以是一个语篇,要提倡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和借鉴。其次,学习写作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有关引用或介绍参考资料的词语,如,“认为、相信、提出、指出”等;学习段落的构成,段与段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写作时常用的连接词语;学习变换措辞;教师不是一次性把这些方法逐条给学生讲解,而是在各篇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分开介绍和练习,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整理出写作的知识和技巧。其次,草稿的写作和修改。学生将构思的结果草拟成稿。撰写初稿本身也是一个构思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放开去写,不必过于顾及表达的外在形式,不要专注于语言的准确性,而要着眼于文章整体框架和内容的表达。最后,学生间的评论和借鉴。完成初稿后,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修改,可将初稿发展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成品”。学生应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内容上,而不是语法、拼写、标点符号上。事实上,学生往往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写出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合理的第二稿。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引导学生并提供适时的、必要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在班级中创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缓释写作学习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压力。
第三,修改阶段。首先,改写初稿,让一位学生宣读自己的初稿,其他学生以读者的身份就别人的作文进行讨论。其次,教师反馈。教师应将评改作为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结环节。不应该把学生的初稿当作最后定稿而作出一次性评断。最后,最后修改并定稿。
教师应鼓励学生反复修改作品。修改本身就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环节。在作文修改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语言知识得以巩固,写作技巧也随之增强。可以在课后收集修改后的文章,把优秀的作品刊登在班级板报上或推荐到校报上发表。
第一,辩证对待过程法与成果法。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绝不是在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应用恰当的写作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写作教学的重点从写作结果转移到写作过程并不意味着排斥写作技巧的讲授,无论是“注重结果法”还是“注重过程法”都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应用。如何辩证地对待结果法和过程法,使它们能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不能忽视写作技巧的传授。教师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应注重点评范文、点拨技巧。教师应在学生先行构思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提供审题或审图思路,展示范文,找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和老师比较自己的写作构思,从而发现问题,产生顿悟之感,而且印象深刻,写出表达自然、布局合理、中心突出的好文章。
第三,及时反馈。教师应对上交作品及时批改,给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评价并及时反馈,并要求学生认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
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积极性,让他们领略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乐趣,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英语写作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之间对话题展开讨论,进行协商,交流观点。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选题、取材和构思。通过一系列由学生亲自参加的、在教师监控下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写作的每个步骤,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得到纠正、指导、帮助和启发,以便逐渐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1]杨汝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互文性整合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2009(4).
[2]于飞,张慧芬.写作教学中的“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内容教学法”浅析[J].外语界,1996(3).
[3]何济生,王家云.“过程习作法”简介[J].国外外语教学,1996(4).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2mail:huhaohuan2@126.com
book=83,ebook=83
H319
A
1673-1395(2010)01-0297-02
2009211210
张瑜(1983—),女,陕西商洛人,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