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尚高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湖北 荆州 434020)
高校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研究
简尚高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湖北 荆州 434020)
高等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要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入手,尊重主体,消除误区,落实举措,营造氛围,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高校和谐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高校;践行;以人为本;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又是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如何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成为高校探讨的重点课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说明,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科学发展观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以更加简洁概括的语言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这里,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的“人”,不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而是正在从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劳动者、建设者和参与者,主要指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也包括其他社会新阶层的人员,即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我们党摒弃了旧哲学人本思想中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缺陷,借鉴国际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的。这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度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我们党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发展经济、促进GDP增长,但它更加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1]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在坚持全国人民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笔者作了如下研究和探索。
(一)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长周济说,“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确立教师和学生为高校发展的基本动力,确立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了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创新。而在传统的教学改革方面,教师按照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去“教书”和“科研”,同时接受学生的评价和管理部门的考核,这种考核基本上停留在量上考核,至于引导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为人、处事、做人的责任等,却根本无暇顾及,也没有被列入考核的范畴,教师育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学生来说,无论喜恶与否,都必须修完规定的课程或学分,方能毕业。学生自我选择的余地小,主动性学习的劲头不足。因此,大学要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最重要的是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要科学合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意愿,而不是管理部门主观臆想和教条式管理。只有这样,制定的教学计划才能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才能形成“教师乐意授和学生主动学”的有机结合,才能凸显师生的主体地位。
(二)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目前,高校在内部管理方式上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由于缺少法律机制,人治倾向严重,民主精神缺失,加之各高校的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不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事屡见不鲜。要想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建立和完善如下机制。
第一,要强化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高校的管理者要学法懂法,自觉地依法办事,不作表面文章,不能只征求师生的意见,而不主动地去落实意见,由此,极大地挫伤了师生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治校的积极性。要把维护和尊重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作为管理者的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师生员工也要不断增强个人权利意识,热心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积极地建言献策,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第二,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第三,要健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程序和机制。依法建立校内师生申诉制度,形成对学校管理权的制约机制,保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和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解决师生的切身利益
构建民生关注机制,切实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发展理论的具体体现。各高校状况不同,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异,但也有共同之处。
一要帮助青年教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现在的住房已货币化,年青教职工刚参加工作,一年半载很难买得起一套住房,学校要想办法建设教师公寓或周转房,帮助一部分青年教职工解决住房问题。
二要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广开就业门路,千方百计提供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能力,要建立学生就业数据库,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要健全和完善师生帮扶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爱心基金”,以帮助特殊的困难群体和个人;要关心、关注家庭贫困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加大资助工作力度,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进一步改善离退休教职工的服务工作,努力协调解决离退休教职工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
四要切实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学校要加大危旧楼房维修和改造力度,不断改善教学办公条件,为师生员工创造优雅、舒适的工作和住房环境;要通过实施校园绿化工程,不断扩大绿化面积;要通过科学规划校园内的道路交通,保障师生的交通安全;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师生员工的文化生活,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四)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原理理论,人的需要除了吃饱穿暖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感情及归属感等社会需要,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其他心理需要。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且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使作为社会主义的每个个体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得到全面的满足。[2]
高校要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赋予师生全新的面貌和理念,用道德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来战胜情绪的冲突,用文化来引导正确的思想,关注师生的真实需要,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鼓励师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增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为根本目的,始终把师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应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师资培训提高,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五)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办学环境
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衡量高校落实以人为本的标准,坚持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高校办学体制的创新。要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使用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办学环境。
高校在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同时,应消除以下三个错误观点。
第一,夸大“人情”的作用,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人情为本”。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尊重就是要留情面,和谐就是没矛盾。为了体现管理的人情化,以“宽容”代替“处罚”,以“表扬”代替“批评”,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人”异化为“不得罪人”,最终使学校管理风气不正,工作犹如一盘散沙。因此,要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内涵,坚决反对庸俗化的人情主义。
第二,混淆“人”的概念,把“以人为本”狭隘理解为“以个人为本”。比如,把是否满足个人的需要作为评判学校是否以人为本的标准,这种理解和认识,往往强调是自己的权利,忽视是自己的责任,显然是不全面不正确甚至是有害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是师生个体又是师生群体,而绝非少数人的利益和积极性,过度强调个人的需要必然会与群体的利益相抵触,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违背。
第三,否定制度管理,把“以人为本”与“制度管理”对立起来。少数人认为制度太刚,不利于人性化管理,不能充分体现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很显然,这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错误解读。实际上,“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对人的放任,更不是对规章制度的否定。否则,学校的管理工作就会陷入混乱的局面。因此,我们要将制度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有机结合,才能达成理想的管理目标。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9.
[2]杨瑞龙.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03—08—05 (1).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ing View of People-orien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 Shang-gao (Of f ice of Ji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ngzhou Hubei434020)
As a new result of Chinese Marxism,the science developing view has already become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thinking,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fulfill the duty of personnel train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art with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people-oriented,respect the main body,remove the mistake area,carry out this action and build the atmosphere of the overall of human being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acticing;people-oriented;developing view
book=6,ebook=19
G640
A
1673-1395(2010)06-0083-03
2010-09-05
简尚高(1962—),男,湖北钟祥人,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