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君
(山西省太原大学外语与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愉快教学”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的应用
郭惠君
(山西省太原大学外语与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论文叙述了“愉快教学”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希望对同行的环境与可持续教学有一点参考价值。
愉快教学;环境与可持续教学;应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烦恼、紧张、害怕、反感、压力和心境不愉快等情况下,学习是抑制智力的。反之,在乐观的、心平气和、心境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其效果就非常好。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认为“兴趣是智力之母”、“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因而提倡“愉快教学”。那么,环境与可持续教学怎样实施“愉快教学”呢?论文提出如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如在讲授非洲第一章的“自然环境”中,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内容时,笔者是利用教材中“读——读”栏目而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假如你们去南部非洲的草原上坐汽车旅行,常常可以看到:羚羊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在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群的斑马向水草边迁移,凶猛的狮子和豹子紧追其后,赶上落后的斑马就猛扑上去,咬死之后饱餐一顿,但你们只能坐在坚固的旅游车内,去观赏天然动物园中多种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情况,而这种使人陶醉而惊险的享受,只能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才能找到。这一节课,老师将与同学们一同去欣赏这种景象。这样就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一种悬念,使学生们急着想知道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自然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动”作用,而教师则起“主导”作用。古人云:“先生领进门,学艺在个人”。那么,先生该怎样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呢?让学生“动”起来,的确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以“动”的方法刺激大脑皮层,以激发快乐的情绪,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由动而乐,并在乐中学。
例如,在世界气候发布图中,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中纬度大陆地区,东岸、内陆和西岸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北冰洋与南极洲的气候为什么不一样?寒温带针叶林气候为什么仅出现在北半球区域内?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出现在大陆的西岸?而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出现在大陆的东岸?为什么埃塞俄比亚会出现赤道雪山?为什么几乎同纬度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出现截然不同的地理景观?为什么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会出现在亚洲,而不是世界的其他地区?为什么新疆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景观?等等,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到地图上,让他们产生立体的概念。更要重视地球仪的应用,使学生始终牢记地球是球体的正确思维,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水陆受热不同”问题的时候,以夏天的中午和晚上到水中游泳对水温的感觉与岸上的沙石温度的比较为例,引起学生们争着发表见解。主要原因是水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再如,讲“日本的对外贸易”时,则应联系我国同日本的进出口商品来展开叙述,等等。通过联系实际内容,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一门有实际用处的学科,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或兴趣不浓,不只是因为中考不考,关键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靠死记硬背,久而久之产生为难情绪,裹足不前。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与“渔”,而不要授之与“鱼”,学生们自会乐于学习。
以此,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010年元旦,笔者在师范六班举办了“迎新地理文学晚会”和“地理幽默漫画展”,同学们踊跃参与,校领导光临指导,并给予了肯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事实证明,第二课堂也是进行“愉快教学”、激发学生们兴趣的催化剂。
例如,每次在讲完一节课后,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式的复习巩固活动,此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地理作业和测验要及时批改和讲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一节的所授内容完成之后,笔者通常利用教材的“做一做”或者“想一想”栏目来巩固新课。而且,自己精心设计了“唱一唱”“谈一谈”“画一画”等栏目,及时搜索反馈信息,一个单元或一章完成之后,则采用“填空”复习法来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非常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及时反馈可产生一种上进心理。成绩好的,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成绩欠佳的,也会产生再尝试一下的决心和信心。
G642
A
1673-0046(2010)12-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