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0-08-15 00:42:55陈景华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
关键词:于勒西双版纳语文

陈景华

(灌云县图河中学,江苏 灌云 222224)

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常常感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浓厚、不持久,往往刚上课时还有兴趣,但十几分钟后就注意力不集中了,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甚至说话、骂人、做小动作、嘻闹等。对于这种现象,我苦苦思索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子,现将探索的结果展现给同仁,望同仁指教一二。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目的激趣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短期内就能奏效的,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逐步实现的。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设计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这样的导入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了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里山纪行》时,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姑娘》,通过美妙的音乐导入台湾阿里山那迷人的风光,学生在动人的音乐中跟随着作者神游了阿里山。又如教学《西双版纳》时,边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边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魅力。”同时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学生在教师的导语和葫芦丝乐曲的引导下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兴致勃勃地去了解西双版纳了。

三、设置疑问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让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1)菲利普夫妇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们为什么先骂于勒,后来又盼于勒、赞于勒,最后又躲于勒?(3)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对于勒的态度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我”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四、运用情感激趣

情感需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背影》中的一句:“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作者真是夸奖自己当时聪明吗?不是,这是作者自己当时对父爱不了解的自责、后悔之词。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作者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大的痛苦和心酸啊。这就启发了学生对这父子深情的理解,对文章主题把握得更透彻了。

五、现代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激趣,主要是指运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苏州园林》时,将处处具有图画美的园林图片一幅幅展示给学生看,如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用电脑媒体将色、形、声结合,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又怎么可能昏昏欲睡呢?

六、愉悦氛围激趣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古诗表明:人的心情轻松愉悦时,感知事物的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学生在紧张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远远赶不上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的学习效果。前者是被动学习,而后者是主动学习,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想学、乐学、勤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幽默的语言艺术创设出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情境,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七、赏识表扬激趣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赏识性的语言教学是实现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一旦对这种渴望充满信心,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尽可能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了成功的喜悦,变得精神振奋,教师适时给予鼓励表扬,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运用对比激趣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分析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描写时,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

总之,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相信同仁们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会体会到的,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1]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于勒西双版纳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云南画报(2021年8期)2021-12-02 02:46:1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YUNNAN
云南画报(2015年10期)2015-01-09 04:00:2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西双版纳散记
云南林业(2014年4期)2014-02-28 21:23:01
西双版纳丛林历险记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