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弟子规》

2010-08-15 00:42乔慧萍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
关键词:弟子规辅导员大学生

乔慧萍

(盐城工学院 土木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90后”目前已普遍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大都有极为优裕的物质条件,多为独生子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在适应性、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在应试教育下,这些同学的传统观念侧重于文化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个人品德素质的养成,这尤其体现在他们价值观念的不稳定性,时常处于波动、迷茫、抉择之中[1],比如说信仰缺失、随大流、生活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好高骛远等。

作为一名参加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久的新同志,我认为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除了要强调他们的学习能力之外,也要注重其品德的塑造与提高,这样才能使他们符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标准。《弟子规》虽然只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守则》,但简明易行,站在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适应企业及社会需要的层面上,学习《弟子规》是可行的。

下面我仅就大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必要性

1.1 个人需要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为人子弟的规矩。它以“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为总叙,详细叙述了:为人子弟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要谨慎,讲信用;与人交往要平等仁和,亲近仁德之人;余暇学习这五个部分。“90后”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有了矛盾不能妥善处理,极容易与人发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导致与父母、同学、老师关系紧张。而《弟子规》就是非常好的处理人际交往的导则。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认为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在中国古代亦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之说,孝顺父母的美德早已根植在了人们的血脉中,深深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试想如果连孝顺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做不到的人,谈何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现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嫌母丑家贫,认为有个好工作不如有个好爸爸;有的不顾家庭条件盲目攀比,追求享受;有的为了恋爱大手花钱,甚至轻生等,非但没有顾虑到家长的难处,而且还不听劝告。《弟子规》则强调首先要孝敬父母,这是它的核心思想。它讲究“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是说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时,我们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但它所说的并不是愚孝,“亲有过,谏使更”指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与我们印象中的对父母只能顺从的老旧思想是不同的。

新的时代强烈呼唤诚信,不论对个人还是集体,这都是一块无价的金字招牌。但纵观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令人忧心忡忡:①小从上课迟到大到四六级考试作弊,都被认为是无所谓,无损品格;②言行不一,投机取巧,换来各种荣誉和奖励;③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我发现,有的学生以虚假的一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平时表现不错,热情、克己、守纪律,但一到关键时刻就原形毕露,使人瞠目结舌。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弟子规》则强调“凡出言,信为先”,即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事非宜,勿轻诺”指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可以说它是指导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和规范,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1.2 社会需要

很多大学生误认为工作只需要技能,而与个人品德关系较小,显然这是错误的。现代美国教育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本领,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据笔者观察,大学生干部尤其是班长等主要学生干部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比例较大,这与他们平时接触人事较多是分不开的,而喜欢“宅”着上网的学生则在工作上碰壁较多,特别是在刚工作时懵懵懂懂,不知所以,实在难以达到一名合格员工应有的素质。

在当今商业竞争环境下,企业、社会对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道德、忠诚度及综合素质方面,即职业道德,包括敬业、忠诚、守信、乐群等品质。这体现在各种职业道德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的流行。与其在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再被强迫树立这种观念,不如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刻意培养,学习《弟子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与途径,其中的谨、信、泛爱众、亲仁、谨慎、讲信用,等思想,均对大学生有积极的启迪作用。通过学习,大学生可以填好自己的道德档案,为树立良好的道德人格打基础,成为社会所需之人。

2.学习方法

2.1 学生学习

通过调查,我所带的学生对《弟子规》知之甚少,基本没有学生以前接触过,针对这个情况,开展集体学习活动是必要的。首先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学习,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弟子规》的学习和践行;开展全校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征文等活动,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到大环境中进行社会性的宣传,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学习范围,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弟子规》,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反映教条性地遵守《弟子规》比较困难,一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二来随着文化的变迁,有些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观点。比如“晨则省,昏则定”: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路遇长,疾趋揖”: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等,不仅是“90后”大学生们,甚至是我自己也无法做到的。所以开展讨论活动,应让学生们讨论哪些值得继承,哪些不符合时代,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去除形式主义,留其中心思想,使学生们深刻理解什么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怎样去传承和发扬。

2.2 辅导员表率

要推广《弟子规》的思想,辅导员的带头表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工作在高校教育岗位第一线的人,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时或者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有几百双眼睛注视的辅导员,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们的指向标,辅导员自己做不到“泛爱众”,谈何要求班干部以公仆的态度处理班级事务,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同学;辅导员自己做不到“亲仁”,谈何要求学生端正品行,以正确的方法争取自己的荣誉。只有辅导员自己做到了孝悌之礼,爱众亲仁,才能对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教育。

2.3 实践作用

学习《弟子规》需要实践,口头的学习显然是浮于表面的,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贯穿,比如,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等各种节日给父母打个电话,感恩父母亲的生养之恩;利用各种班会、活动锻炼人际交往,做到“泛爱众”;在个人生活中倡导“衣贵洁,不贵华”,在学习中做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等。长期坚持,将《弟子规》的文字表象内化为自身的内在涵养。

通过全面践行,可以培养严守时间习惯,树立时间意识;培养爱护公物习惯,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友爱助人习惯,树立无私乐群意识;培养诚实守信习惯,树立诚信为本意识;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树立文明意识。这些习惯和意识,也是企业和社会所要求的个体素质。

3.结语

总的来讲,《弟子规》中的德育内容、思想与主要方法对我们当前的辅导员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是一篇值得学习的经典文章。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生活和学习中引领学生去学习、践行,我们将会工作得更出色,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1]袁振,张凯,卢瑶童.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与教学研究[J].商情,2010,4:25.

[2]弟子规.

[3]文凤丽.浅谈中职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及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方法,2010,9:238.

猜你喜欢
弟子规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弟子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