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育新型的应用型、技术型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最终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高等教育。高职建筑类专业是面向建筑类行企业,培育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建筑施工管理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无数伟人曾称建筑充满了灵性之美。贝聿铭也曾指出建筑的三大基本准则是经济、实用和美观。可见,美,已成为建筑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培育建筑人才的高职建筑类专业,在人才的素质培育中,有人认为高职建筑类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定位为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级技工,只要掌握了专业技能就行,美学素质看不见也摸不着,它的培育可有可无。实际上美学素质是人潜在的素质能力,对个人特别是对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作用很大,美学素质的培育刻不容缓。
通过多年高职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能深深感受到建筑类专业学生中美学素质较强的学生,个人素养及毕业后的发展潜力都比美学素质差的学生强得多!由此可见,美学素质在人才培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美学——研究现实的美的规律及其表现和人对美的欣赏与创造的科学。”[1]美学思想的发展一般离不开艺术的发展,它是以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所积累的经验为前提,长期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经验通过积累、沉淀成美学素质。美学素质,是人们认识美、创造美的修养和能力。美学素质的养成,要借助多种艺术形式来实现,在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借助美育手段来实现。
众所周知,美育又叫做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误以为是美育,这种观点很普遍,而且还在蔓延。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在概念上、定位上,同时,在思维方式上也有问题。他不清楚美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美育则是艺术教育的充分必要条件。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种载体,是一种手段,而美育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
审美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真理观、伦理观一起,构成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具体说,审美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的原则体系,它直接指导和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和创美实践,规定着人们审美、创美的方向。
在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的、有意义的艺术作品,如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作品、动漫作品、文学作品、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尺度,才能使审美活动上升到自由、自觉的高度。使得个人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修养,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欣赏美并能创造美。
正确审美观的形成,有利于正确看待周围事物,包括在校学习活动、人格的养成,增强对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有助于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审美标准。在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美育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和创造的过程,传达给学生审美方法和审美标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积极的、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学生的美学素质逐渐积累,美学素质的积累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正确审美观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美学修养的提高。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从事建筑有关的工作,必须对建筑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建筑”分两层含义:一是指房屋、建筑物;二是指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构思所创造的建筑式样和风格以及这门专门的学科。
建筑作为人类修身养息的场所,在满足了人们对它的基本实用功能的需求后,除了在使用功能上追求更加人性化,还对它的外在形式作出一定的审美要求,必须按照一定的造型规律组合成具有实用性和一定艺术性的物质形体,满足人们的实用要求和精神需求,使得建筑的形式满足视觉美感的需求。因此,实用、经济、美观成了建筑的三个基本准则,也使建筑成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
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它涉及形与体的美感因素,包括点、线、面、形、体、质、量、色等造型艺术规律的学问,建筑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建筑艺术虽然从血缘上可属视觉造型艺术,却要从属于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受到建筑材料、力学结构等科技性的东西的制约。因此,作为建筑的设计者、建筑的装饰设计者或建筑的施工管理者,自身所拥有的美学修养在设计和施工管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高职建筑类学生未来的职业区域,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和建筑施工管理中都需要审美修养的积极参与。优秀的建筑,是一幅立体的画面,它跨越时空,在经历几个世纪的风雨后,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美育作为一种教育人和人的自我教育的方式,其目标核心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培养和发展人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2]席勒也曾说,要把感性的人上升到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让他成为一个审美的人。从思维科学的观点看,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教育。从美育上讲,就是对某事物产生情感,找到美感,发现亮点(美点)的过程,也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也叫审美的思维。在审美教育的不断影响下,设计和施工者较强的美学修养不仅使建筑物的形象更加美观,他们在积累美学修养中所沉淀的审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以后的工作质量,使他们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中以美的高度来衡量和要求,美感的参与使得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更加促进建筑类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纵深拓展。
“历史上,中外先哲们无一例外地把人的造就和培养看成是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19 世纪英国教育家拉斯金明确地说:‘教育的目标主要不是能力而是修养;一个年轻人被送进我们的大学目的不是(至少迄今为止不是)为了接受某种职业的专门训练;甚至为了某种职业深造也不是常有的现象;但永远是为了被造就成一个绅士和学者。”[3]美学素质的积累过程中,审美教育通过生动、具体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激发和净化人的感情,以美导真,以美导善,对人性进行塑造和改造,除去人性中卑劣、污浊、肮脏的成分,发扬光大人性中美好、光明、崇高的一面,使人变得更加完善,有利于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等优良职业道德的养成。
综上所述,美学素质的积累过程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更利于专业素质的发展,也有利于职业道德的养成,对于高职建筑类学生的素质培育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希望能引起各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重视,将学生的美学素质培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1 吕道馨.建筑美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 徐碧辉.实践中的美学.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
3 徐碧辉.实践中的美学.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