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问题现状及解决路径

2010-08-15 00:47康明已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农业

康明已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1 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关键在“三农”。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四个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很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减少农业人口,增加非农业人口,农业实现集约经营。大工业需要大农业相匹配,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不可能建立在一个汪洋大海的小农经济之上。

1978 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分正确的,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经济得到快速的恢复和发展。

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开始流入城市,土地开始逐步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一批新一代的农民,种田大户开始出现。同时,也形成了中国一个新兴的阶层——农民工。农民工为中国为改革开放,特别为中国城市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在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上,我们看到了这支“产业大军”的威力:改革开放30 年,劳动力流动对GDP 贡献率达21%。报告说,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已经占第二产业的57.6%,商业和餐饮业的52.6%,加工制造业的68.2%,建筑业的79.8%。――换而言之,如果没有农民工,超过一半的饭店要停业,近七成的生产厂家要关门,近八成的大楼建不起来!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没有给予农民工公正的对待,政治上没有名分,经济上没有待遇,生活上没给予应有的关照。只有把农民工问题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集中使用才有可能,农业集约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才得以实现。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中央十分关心这一问题,也陆续出台相关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现在农民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仍然很低,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

纵向看,我国农村改革近30 年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 年的134 元提高到4760 元,年均增长12.6%,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横向看,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差距仍在扩大,2008 年收入差距达到了11020 元。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社会由农业走向工业时代的时候,大都经历了农弱工强、城乡失衡的转变过程。巨大的城乡差距也曾在大洋的彼岸上演。

20 世纪初,美国、英国、法国,这些较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也曾历经艰难转型。今天,工业化的先行者已经走过这片沼泽。乡村和城市生活水平的差异已经不大。然而,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工业化的后来者,还在不能回避的失衡之中探索、跋涉。

今天,英国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6%,美国为3.9%,加拿大为6.7%,法国为10%,农民已转化为“农业工人”,农场转化为企业,乡村和城市的划分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而中国面对的现实国情是:农业占GDP 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3%的同时,农民仍然占到总人口比重的大半。一个拥有7 亿2 千万农业人口的大国,如何完成转型,走上城乡均衡发展的道路,是中国正在破解的一道世界级难题。

从1978 年到1998 年的10 年间,粮食总产量由3048 亿公斤迅速增长到5122 亿公斤。那些吃不饱饭的日子,也渐渐离人们远去。长期困扰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迎刃而解,但随着粮食产量到了阶段性的顶峰,农民继续向土地要收入,却越来越困难。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农村大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一批批乡镇企业。1 亿3 千万农民洗脚上田,转型为企业的职工,直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又一次点燃了农民走上富裕的希望,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让多数人走进城市,让少数人留在农村,让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水平基本持平,这样一个城市化过程,英国用了150 年时间。美国用了100 年时间,日本用了60 年,韩国用了25 年。城市化的道路,是农民改变千百年传统的生活方式,是离开土地来增收的道路。这是条注定不会轻松,但不能回避的道路。

回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 年发端于农村的改革,使我们的粮食生产得以迅速恢复,经济欣欣向荣,城市改革也随之顺利开展;当农民收入增长,我国的内需和消费也日益旺盛。今天,当我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依然是实现平稳发展的坚强后盾,农村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市场。

3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3.1 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关节点

(1)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严格按照“民主、公开、合规”的基本要求,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三是税收政策,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税费改革的成果,严格按照减税比例调减到户,将各项税收政策真正兑现落实,让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四是扶农政策,各级政府要吃透文件精神,执行好相关政策,保证各种扶农政策和措施真正、直接落实到农民头上。

(2)农民负担问题。要处理好“给”与“取”的关系.按照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多予、少取、放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3)农民自主权问题。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

(4)农村服务问题。要逐步健全乡、村两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自我服务组织,抓好信息、流通、科技和关键生产环节的服务,围绕市场,发展生产,增加效益;还要清理规范市场,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行为。

(5)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充分发挥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

3.2 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着力点

(1)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为民谋利的重要方面,也是“三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只要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了,农村其它矛盾和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政府部门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优化品种、规模发展、产品加工,市场流通”文章。二是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安家落户。三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

(2)遵循市场规律。要用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按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点在规划、指导、扶持、管理和服务上作文章。“跳出农村看农村,跃出农业抓农业”,及时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销售、加工等服务,要树立大农业观念,实现农工商贸一体化。

(3)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基层组织是抓农村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直接引导农民生产经营的“火车头”。要努力把新时期的农村党支部建成“科技致富的典范,产业经营的依托,依法治村的保障,小康建设的载体”。

(4)抓好矛盾调解。农村稳定的问题实质上就是稳定农民的问题,只要我们抓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把农民的问题处理好,农民利益得到保护了,农民获得实惠了,农村也就稳定了.

(5)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抓各级干部的学习,是不断提高他们解决农村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基本前提,基层干部大多忙于事务,疏于学习,根据农基层工作实际和基层干部特点,采用党校培训、实用技术示范基地现场培训、请专家、教授办短训班或讲座、“理论课堂+现场”培训.挂职锻炼、外出考察、上网学习等方式,向书本学、向别人学、向社会学,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工作能力。

1 刘薰词.中国三农问题分析[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年出版.

2 韩长赋.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J ].时事报告.2010(2)

3 鲁 鹏.新型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