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0-08-15 00:51金学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术语共同体卫生

金学军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7)

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金学军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7)

从微观层面构建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以帮助学生了解专家语言的语言支持技术,掌握行业语言,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卫生专业人才。

语言;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1 构建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思维是隐秘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虽然可以通过行为来评价、揣摩行为人的动机,但捕捉思维的捷径惟有语言。因此,有必要构建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简称新体系)。

1.1 传统标准化试题评价方式的反思

首先,选择题评价的可靠性值得商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可能是猜测而来,也可能是错误思考而来,因此,它无法正确归因并反映被试者的真实水平。其次,必须摒弃60分及格制。这是因为60分及格制是一种对低于40%的错误诊断或医疗事故的姑息。此外,各种现行的职业资格考试多半是卷面考试,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新体系框架

1.3 新体系可行性分析

由于新体系涉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判断及操作能力的考核等,其实施拟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在现有专业教师基础上形成评价人员团队。评价人员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素质。(2)各级医学院校均可立足本校实训中心建立技能考核基地。(3)原则上所有学生均可申请在本校接受最终评价。(4)为避免舞弊,在学生所获得的资格证书上必须注明评价人员。该生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胜任,除本人被取消职业资格外,评价人员也可能被取消评价资格并追究责任。(5)为确保公平,评价人员与学生对话均录音保存,以便必要时使用。(6)为避免评价时间过于集中,各医学院校可常年实施基于语言的专业人才质量评价。(7)评价只分合格与不合格。(8)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避免60分及格制、蒙混过关带来的后患,评价不合格者,一年内不得在同一项目报名。(9)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均要整理出有关资格考试的若干话题,学生必须事先准备所有话题,以便测试时随机抽查。(10)技能考核时,如有可能将考核现场录像并保存。

2 构建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称新模式)要求,要掌握一门学科就必须掌握该学科的专业语言(主要是术语)。因此,教育的全部工作在于帮助学习共同体发展语言,并藉语言的发展塑造学习共同体的思维,从而让专家的语言逐渐转变成学习共同体生活语言的一部分。

2.1 交流顺畅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基础

传统教学模式无视课堂教学中学生听不懂相关术语的事实,或将其归因于学生基础不扎实或学习不努力。因此,医学课教师很少在课堂上关注或专门教授语言。新模式以学习共同体的日常生活语言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着力于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生活语言,使他们掌握的词汇、音符同步发展,他们之间的交流处于“一听就懂,张口便说”的状态,为成功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只有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轻松、听出趣味,才能让学生享受到知识传授的乐趣。

2.2 理解一致是一切有效教学的目标

理解一致包括某一音符(声音)指向一致的词语,某一词语指向相同的概念,进而引起几乎相同的形象、联想或思维推理过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解一致性的关注,可有效避免医学术语的误用。

2.3 术语应用是通往专家型人才的阶梯

在试验室里,他们经常“挑灯夜战”,地上摆满焊机、焊条和钢管,旁边扔着一个个废纸团,桌上交错放着一张又一张图纸,几个人围在一起,指指划划,争论不休,简直像着了魔,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实验表明,酸性焊条气孔较大,调整焊条参数后,合格率仍偏低。多次失败的实验,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最后确定用探伤检查合格率高于其他焊条15%的结506焊条。然而,一波三折。

当学习共同体面对一门新课程时,不仅要使新术语被学习共同体一致理解,还要让这些术语成为学习共同体生活语言的一部分。不仅会听,而且能说;不仅会读,而且能写。当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术语均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生活语言时,专家型人才便塑造成了。

2.4 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是实施新模式的必然结果

新模式以学习共同体语言为操作对象,重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一致理解和术语同步应用,教学语言是学习共同体“一听就懂,张口便说”的生活语言,因此,学生听懂并掌握所传授的知识,同步完成学习任务,成为专家型人才是必然的。

2.5 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实施新模式的副产品

由于保证了医学术语成为学生生活语言的一部分,他们均能做到“一听就懂”,所以教学中省去了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重复讲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 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语言支持技术

语言支持技术包括提问技术、解释技术、追问技术、对话技术、同步技术、阅读技术,目的是将医学专家的语言转变为医学生的生活语言,最终使医学生形成能像专家那样的思维、言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将专家语言的最终获得落实到不同课程的每一次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次课堂教学的学习共同体生活语言建设中。

3.1 提问技术

提问是观察后觉得疑惑并诉诸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通常采用口语形式。在学习共同体生活语言建设初期,提问技术旨在让学生敢问(没有禁忌)、会问,使语言表达(口语)成为其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后期则可通过提问、回答、解释、追问等一系列环节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深化其对概念的理解。提问可以是概念性、事实性的,也可以是条件性、推理性的,当然还可以是原理性、可能性的,甚至还可以是假设性、历史性的。提问技术将“听”和“说”落到实处,并担当语言建设(训练)的重任。

3.2 解释技术

为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概念,像专家一样就某个领域的某个问题发表见解,解释技术就必须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技能。学生使用解释技术时不应满足于定义(内涵)的掌握,还要从生活语言阐释,概念指称的实例(外延)、经验支撑或补充,概念的生活意义、字面意义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网等方面对其进行解释。解释技术重在“说”,重在有思想、有依据、有支撑,逻辑清晰地“说”。解释技术是一种“理解”训练、思维训练,同时也是一种对“理解”的检测手段。解释技术在完善学习共同体语言组织能力的同时,使“说”的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3.3 追问技术

从形式上讲,追问往往是就解释语言,对相对容易理解的语言中的概念进行提问,而这本来是被认为不必提问的。追问技术旨在把那些自以为已经理解的或背景知识中的概念置于思维的聚光灯下,揭开似懂非懂的面纱,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不懂装懂,可以检验理解的全面程度,更可以避免死记硬背。追问技术是理解的保证。只有经得起追问、问不倒的知识才是真正理解、掌握了的知识。

3.4 对话技术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之外无世界。”维特根斯坦曾说:“我的语言的限度意味着我的世界的限度。”即专家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等,一定蕴含或表现在他的言语中。对话技术旨在将学生所学的医学术语转变成其学习共同体的生活语言,使这些术语被轻松地听懂或说出,这些概念被轻松地想起或应用。对话技术的实施非常简单,就是尽量为学习共同体提供听、说新术语的机会,直至这些新术语成为学生的生活语言(生活语言化过程)。对话技术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生活语言,再将专家语言生活语言化,即以最少的提取线索和时间、最小的努力来应用专家语言,直至最后使语言重新回归到背景地位。

3.5 同步技术

传统教育将正态分布视为标准,学业成绩、听课效率、教学水平等都被视为正态分布。同步技术以学习共同体为操作对象,以学习共同体生活语言为基础,发展、建设学习共同体生活语言,直至每个成员都能分享共同的音符、词汇乃至概念,从而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同步技术提倡学习共同体内部的互帮互助,通过提问技术、解释技术、追问技术、对话技术等,最终实现学习共同体的理解一致性、听说能力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反过来降低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一种解释、一次讲解就能使全体成员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6 阅读技术

阅读技术旨在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不断自我提问、自我解释、自我追问,最终理解作者思想。换言之,阅读技术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技术将“读”落到实处,而相对应的“写”(凝固的思维过程),也需通过模仿、训练和应用得到加强。

基于语言的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但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给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可以实际操作、容易掌握的方法,使教学质量控制得到保证。

[1]金学军.基于语言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8.

G420

A

1671-1246(2010)03-0032-03

猜你喜欢
术语共同体卫生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