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与课文的理解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这也就是阅读对理解的作用。阅读对于课文理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能够使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的内容,是深入分析作者的思想内涵,掌握作者写课文时的思想,真正理解课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可以说只有熟悉课文,才能真正理解课文。而要想真正地熟悉课文,阅读是一途径。通过阅读,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慢慢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反复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轮廓的记忆,这种记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熟悉课文的要求,也就为下一步深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二是阅读有助于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一个基调,可以说是理解文章、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的一把钥匙。要想把握文章的主题,就应该对课文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作者写课文时候的时间、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作者写课文时的出发点是什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学生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实现。
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课文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把握阅读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中心,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人运用大脑对感性的知识经过深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可以说是人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从而达到提高理解能力的目的。在语文阅读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选择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文章进行阅读。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资源,如果不够,在学生课余时间里也会接触到一些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这些都是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紧紧抓住这些作品中的一些具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充分运用作者的描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和思。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发散思维下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显然要比一般情况下单纯地去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要好得多。
第二,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善于联想的习惯。联想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想象的组成部分,因为文章的内容很多情况下是作者通过无尽的联想而创作出来的。在当前的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以联想的方式去探索、寻觅作者在写作时的思路,就像情景再现一样,让学生仿佛就是作者,在重复写作时的所作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课文中作者的思想及所要表达的内容含义。在联想能力的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小说、诗歌等可以开拓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更多联想空间的文章。
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感受和体会,这实际上是学生对文章的一种感性认识,是学生真正地融入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这些都是珍贵的理解思路,因此可以通过做读书笔记、抄录、摘录、批注等形式把这些理解的思路记录下来,为深入理解文章保留更多的线索。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各种阅读笔录,把阅读时的一些感受写在课本上,或者做阅读笔录。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有更多的感受,提高他们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笔者特意以小组为单位,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阅读与小组讨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通过阅读与讨论加深他们的理解,并通过讨论发散他们的思维,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除了要求学生勤于求解外,我们教师不妨建议学生多动笔写一写,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文章或片段,与其他同学探讨交流,寻出阅读之外的其他所得。这种方法势必会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这也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所倡导的 “培养学生具有鲜活的个性与独特的创新性”的精髓所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当然这些课外读物是有所选择的),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培养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产生对课文更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去理解课文的内容。
总之,阅读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使阅读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