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炯
(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多元视阈及当代价值
杨 炯
(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人类智慧的宝贵遗产,是当代意义的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可以从理论基础、人的发展、现代性批判、把握理性、社会发展动力、社会发展规律六个方面去分析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唯物史观;科学基础;当代价值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①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发展、每一次深刻变革往往都会引起对原有理论的重新认识和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之所以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根本原因就是由当代社会发展实践引起的。站在时代发展新的起点上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最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一生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形成了新的唯物史观的萌芽,根据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素材以及在批判性继承以往各种社会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彻底澄清了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认识上的混乱,把唯心主义从最后一块阵地上即社会历史领域赶了出去。恩格斯高度评价唯物史观的创立,认为它和剩余价值学说一样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的发现。马克思并不是为了研究社会而研究社会,而时刻考虑的是怎样使社会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的发展要求,人的发展永远是社会历史认识和推动历史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离开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就不能科学地解释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客观规律;脱离了价值分析,就不能揭示社会发展对人类进步和人类解放的意义。唯物史观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科学基础,为其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接近和逐步实现的。人的发展需要经历三种形态:“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②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划时代的名著《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不仅在于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而且在于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完全平等,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固然涉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但重点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对现代社会的解剖正是通过社会批判得以实现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不是仅仅局限于解释世界,目的是要改变世界,所以,它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是一般性的诠释、理解,而更重要的是突出批判性的考察。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分析上,其批判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考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前期的意识形态批判,另一个是后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早期的意识形态批判,主要是围绕着国家与法等现代问题进行的。马克思的批判是深刻而尖锐的,他明确指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④马克思对现代性所作的经济学批判主要体现为对资本的批判或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认为,商品社会的出现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直接满足需要;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交换价值,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生活在发生重大变革和快速发展的同时,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扭曲。马克思对现代化危机的解决也作过深入的考察,他所持的基本立场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⑤具体分为两种批判,一是理论批判,即不是回避、掩饰现实社会的矛盾,而是彻底揭露矛盾,寻找问题的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二是实践批判,即对现存的不合理世界进行彻底改造,在变革旧世界的过程中建构新世界。
现代社会是随着理性的启蒙、张扬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式借助于理性的引导和推动,人类步出了宗教蒙昧的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社会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代社会。在对待社会发展问题上,马克思一向重视理性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对于理性问题的高度关注是同他追求人类解放和人类自由的思想主旨紧紧连在一起的。因为真正有利于人类解放和自由的社会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社会。尽管马克思前期对理性的描述程度不同地带有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痕迹,但却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用理性对抗封建专制和资本剥削的社会批判思想。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后,马克思不再是简单地用某种理性准则来评判和说明事物和现象,而是将理性放到人类历史活动的过程中,从而使理性问题得到了更为科学、透彻的说明。在马克思看来,理性与人类活动及其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内在地交织在一起的。一是强调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实际上就内含着强调理性、意识的重要作用。二是随着人对自然认识和改造能力的不断提高,理性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三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必须借助于理性的强化。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自身和生产方式自身的矛盾运动。马克思吸取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积极回应实证社会学的学说,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其中起根本作用的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从研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入手,通过对人类社会实践的考察,确认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引发者和内在的动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⑥马克思认为,一切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应当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当“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⑦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一方面强调社会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指出上层建筑诸因素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从进化论、阶段论和形态论等立场出发,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抽象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经济与人对人的依附关系;第二阶段是商品经济与人对物的依附关系;第三阶段是产品经济和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前两个阶段,人与社会呈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只有到了第三阶段,人与社会才能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道路与途径多种多样,不同的民族国家可以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和发展道路。马克思批判了历史发展的单线进化论思想,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多样性的过程。早在1845年,他就批判了德国的历史学派。马克思指出,那种认为每个民族都要经历同一发展序列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1877年,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强调,他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产生及其发展道路的分析,仅限于西欧各国,并不适用于人类一切社会形态。他明确指出:“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那就“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⑧马克思通过深入研究西欧、美国以及俄国等东方民族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一次以雄辩的事实告诉世人: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形态可以采取不同的演进方式和发展道路。
1、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不是用观念来解释历史,而是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来研究历史,因而,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哲学与以往的“客观历史编纂学”不同,它是建立在事实分析基础之上的,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正因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对历史长时段的揭示,所以,它不仅为分析以往历史的发展,而且,对分析当代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理论基础的作用。
2、用科学方法进行社会发展研究。马克思始终是以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是随意演绎社会历史发展,因而,所作出的分析和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经得住推敲的,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发展时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其中基本的有三种方法:一是唯物主义的方法。就是坚持从社会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研究社会、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二是跨学科的方法。就是协同运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社会,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三是辩证的方法。就是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研究社会变迁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对于马克思在进行研究时采用的严谨科学方法,许多西方学者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就曾经指出:“我觉得,在马克思出现以后的时代,认真研究马克思应当是每个抱严肃态度的思想家的中心问题,掌握马克思的方法和成果的方式和程度决定着他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⑨
3、宏观说明社会发展和微观分析社会发展相结合。马克思当时主要是要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尤其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他把重点放在对社会发展的宏观考察上,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此而轻视对社会发展的微观分析。比如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就强调对商品形式的细微分析,认为“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像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镜下的解剖所要做的那种琐事”。⑩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研究,实际上是交替运用宏观与微观两种分析方法,既注意宏观说明社会发展,又注意微观分析社会发展。
注释:
①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11、294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10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第4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第416页。
⑥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32、32-33 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版,第130页。
⑨《卢卡奇自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页。
责任编辑:陈文兴
D012
A
1671-2994(2010)04-0025-03
2010-07-09
杨 炯(1984-),男,四川阆中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