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森 宋 婷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非公经济党建的历程及重要启示
宋庆森 宋 婷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以下简称非公经济党建)提供了新的土壤和平台,非公经济党建经历了局部探索、全面展开、不断深化和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分析非公经济党建发展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总结非公经济党建的经验,为非公经济党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高有益借鉴。
非公经济党建;重要历程;启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刻变化,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占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千分之一,增长到目前的1/3强,东部发达省份所占比重高达80%。”①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而严峻的课题。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经济的党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推进非公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改革创新精神的引领下,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弱到强,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局部探索、全面展开、不断深化和提升三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破茧而出。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了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地位,并在同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中加以法律确认。个体经济的“补充地位”的法律确认,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1987年底,全国有300多万个体户,私营企业22.5万户,雇工总数360万人。”②1987年底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明确地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和发展,并在1988年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88年,全国个体企业猛增到1000多万户,私营企业20多万家,雇工达到2480万人。”③1989年以后,主要受制于对姓“资”姓“社”政策不确定性的困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出现大幅度的回落,1991年底,私营企业为10.7万家。与此同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三资”企业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使“三资”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到1991年底,我国共批准三资企业41448家,利用外资金额520多亿美元,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员工约300万人。”④就全国范围而言,这一时期,由于非公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还较小,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党的十二大、十三大虽然都在非公经济发展上作出了重要决策,但都没有涉及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开展党的工作的内容,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因此,非公经济党建在此时的进程比较缓慢,仅仅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一些地方党组织开始尝试将党的工作向非公经济领域拓展,并在部分企业开始了试点工作。1984年11月,江苏三资企业苏望你公司建立了党支部;1985年,在浙江的外资企业中有14个党组织相继建立;1986年,福建省在恒安公司建立了泉州市第一个外商投资企业党支部;1987年8月,浙江省瑞安市开展党建工作试点,在振中工程机械厂建立了温州市和浙江省第一个私营企业党支部,试点工作得到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从整体上来说,这一阶段非公经济党建呈现出自发性、局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这些试点为非公经济党建的全面展开做了有益的探索。
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得到全面深入推进。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⑤”,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在1998年的宪法中予以确认。自此,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大量职工下岗分流,很多下岗党员职工成为“隐形党员”,传统的党员管理模式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严峻的挑战面前,要不要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争论现实地转变为如何发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研讨和实践创新,提高组建率为重点、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为目标,就成为这一阶段非公企业党建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无论在思想认识、政策方针上,还是在工作指导、实践和理论创新等各个方面,非公企业党建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1、全党在思想上开始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党建。199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对对私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极为重视,对《浙江传化集团建立党组织的调查》一文作了重要批示,引起了各地对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199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各级党委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2000年5月,江泽民在南方考察期间,阐述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意义。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开展。
2、初步明确了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基本方针。为了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199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针对各类经济组织日益增多,流动性加快的新情况,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2000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通知对加强非公经济党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应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和担负的职责任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全面开展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工作指导。
3、对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讨进一步展开。这一阶段围绕着非公经济党建的实践创新,理论研讨也十分热烈,特别是对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新组织的党建创新》(叶笃初、罗小凡、陈世梁著)等,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非公党建的实践创新。
党的十六大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向。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多方面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阶段非公党建工作进入了以发挥党组织作用为重点的全面加强时期,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在覆盖面扩大、党组织作用发挥、组织领导实现、制度和法制完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加强了非公经济党建的制度建设。从党内法规来看,十六大党章为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党建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依据。关于“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入党的条文,为在非公经济发展党员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同时,党章还第一次就非公经济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制度界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非了公经济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展开工作。这样的制度规定,在解放思想的同时有力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有了根本的法规依据,从而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国家法律来说,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公司法》明确指出,“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为党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一次把公司制企业支持党建工作的要求,明确地写入法律条文。这一规定,从法律的意义上有效地消除了一些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疑虑,使非公经济党建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
2、探索了进一步扩大非公经济党建覆盖面的方法和途径。这个阶段,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开始进入了难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的阶段,经过不懈努力,除在三名以上正式党员且生产经营比较完善的企业建立党组织以外,还探索出许多新的组建方法。一是联合建。在党员不足三名的非公企业按照相近或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二是依托建。对于人数少、规模小的非公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采取依托市场、商会、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建立党组织,把相对分散的党员集中起来加以管理。三是区域统建。把非公经济党建纳入到地方社区党建的整体布局,非公经济企业和所在的社区、街道联手建立党组织,解决企业自身力量不足的问题。四是抓重点、抓大户、抓示范。许多地方在抓党组织组建的过程中,把经营规模大、职工人数多、业主有思想顾虑、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组建工作重点,有力地推进了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如南京市充分运用了执政党的政治资源,在全球拒绝工会的美国沃尔玛百货公司等一批党建“老大难”企业中成功建立起党组织并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规模以上企业党建工作的突进。“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9.9万个,比1997年底增加了2.9倍。”⑥
3、探索了非公经济党组织如何充分发挥作用的途径。在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分配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国有企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如何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实践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各地坚持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原则,边干、边总结、边提高,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一是在指导思想上:一些地方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则。二是在工作内容上:许多企业党组织能够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把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作为重点,妥善协调各投资方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企业内部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收到了好的效果。三是在活动方式上:各地普遍按照“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开展党的活动,逐步实现了党组织的活动同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相适应。四是在工作载体上:许多企业党组织注重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4、探索了对非经济党建工作加强领导和指导的有效机制。一是不断加强领导。在省、市(地)、县(市)三级党委组织部设立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办公室、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有的地方还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在多数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由所在地的城市街道、乡镇、村以及工业园区、开发区党组织领导和管理,有些则委托商会、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等群众团体党组织管理,还有的由工商、税务部门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党组织代管,逐步形成了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指导。有的注重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的实践经验,在省、市、县、乡镇逐级建立了示范点;有的注重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改制企业党建、街道社区党建、社会团体党建的衔接,指导和推动了本地非公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地方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员的办法,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好业主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和组建党组织,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地把工作落实到了基层。
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党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创建到不断完善,从局部到全国展开,非公经济党建发展的重要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它的成功探索为非公经济党建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非公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非公经济党建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同步展开的,经历了一个先试点后发展的过程,像邓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沿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非公经济必然在一定的地区先发展起来,意味着非公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决定了非公经济党建发展的不平衡性。非公经济党建首先是在改革开放较早的发达地区建立起来,一些落后地区非公经济起步较晚,非公经济党建开展也会相对较晚。
2、对非公经济党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到深不断深化的过程。党对非公经济党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一开始的要不要建立党组织,到怎样建立党组织,再到怎样发挥党组织的作用;非公经济业主对党建的认识经历了由排斥到接受,再到欢迎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推进的,是党的先进性不断发挥的结果;非公经济业主对非公经济党建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了非公经济企业党员和普通职工群众的对党建认识上的变化,非公经济党员由不敢承认自己是党员,到逐渐从口袋党员中走出来,普通员工也由开始不愿加入党组织,到现在准备加入党组织。
3、非公经济各自的特点也决定了党建方法的差异性。非公企业有大有小,规模以上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大,可以单独建立党组织,但个体非公企业大多规模相对较小,甚至仅有自己家族的几个人组成,因此,组建的模式,不尽相同,开展工作的途径也不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另外,非公经济有的是个体、有的是私营、有的是三资企业,它们的性质大都是非公的,但各自特点又不一样,要针对它们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个体企业对中国的党建知识比较了解,三资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企业的老板对党建的认识存在误区,要向他们做好宣传讲解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⑦非公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非公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党建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党的领导。
1、以党的政治领导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对非公经济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⑧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党对非公经济党建认识不到位,没有出台相关政策,非公经济党建发展的相对比较缓慢。党的十二大提出了非公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迎来了非公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春天。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05年2月国务院发出的“非公经济36条”,为非公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说,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党对非公经济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非公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非公经济组织坚持党的领导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党要根据非公经济发展的实际,切实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方针政策,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以党的思想领导为非公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党对非公经济的思想领导,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用以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离开了它,经济发展就会受阻,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非公经济企业是私有性质,部分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违背党的方针政策、损害企业职工利益的情况,部分员工的雇佣思想严重、经济和社会压力较大。这就要求党要加强对非公经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非公企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员工特别是业主要有奉献的精神,教育员工要自觉坚持“四个划清”。当前,在非公经济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较好的方法,一是要努力实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角色转变,积极塑造企业文化,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创造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结合起来。二要积极倡导党的建设和非公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想,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本着全面建设现代企业的要求,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公司企业文化体系。三要坚持多方并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四要坚持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五要坚持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六要坚持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通过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企业发展的和谐氛围。
3、以党的组织领导为企业发展创造人才保障。党的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完成党提出的各项任务”。⑩党的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干部、发挥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的。对于非公经济企业来说,党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人事安排和经营管理,但又要保证非公经济企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那就必须在非公经济企业建立党组织,把非公经济企业党员职工培养成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推动者,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来取得企业的认可。上级党组织要十分重视非公经济党组织的建设,在发展什么人入党、培养什么样的领导班子、建设什么样的党员队伍、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方面要加强领导,把非公经济企业党员干部培养成对党忠诚、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先进分子。
一是在活动方式上:要普遍按照“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开展党的活动,逐步实现党组织的活动同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相适应。推行企业党组织“四结合四为主”的工作方法,即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散活动为主;工作时间活动与业余时间活动相结合,以业余时间为主;必要的会议与小型活动相结合,以小型活动为主;党务工作者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兼职为主。二是在活动的内容上:要坚持“三个贴近”,即要坚持贴近党和国家的利益、贴近企业的发展、贴近企业员工的生活;要坚持“三个结合”,即要坚持把党的工作与非公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企业发展同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把社会和谐同企业的和谐结合起来。三是在活动载体上:要坚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核心;企业党组织要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掌握一门过硬技术、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创造一项有影响的工作业绩、帮助一名困难或后进职工、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六个一”活动;要在企业中形成党员带头,职工响应,人人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的良好局面。共产党员要争做非公企业“最受欢迎的人”、“最优秀的职工”、“最可靠的伙伴”。
邓小平说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⑪。非公经济党建要顺利进行,除要完善党内法规和国家的法律制度外,还要坚持建立和完善以下几种机制:
1、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目标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程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目标的制定,既要遵循党建规律,符合党内的规章制度,又要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要坚持党员报标、民主议标、支部定标、公开亮标、考核达标相结合,做到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同时,非公经济各级党组织要把落实责任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基层党建考核范畴。迅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非公经济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事事做表率,处处当模范,对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全程负责。
2、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党组织要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满足群众的需要、实现群众的利益。技术和知识是企业和职工的共同需求,而加强培训是获得技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将基础培训、晋级培训、岗位轮训、业务研修、专题讲座和实践提高结合起来,通过健全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本领。
3、建立健全扶持机制。扶持是非公经济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要从多个层面对非公经济党建进行扶持。要将坚持资金扶持、政策扶持和人才扶持结合起来。实现活动有资金、学习有阵地、工作开展有抓手、经济发展有推手。
4、建立健全协调机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国有企业相比,它的利益关系显示出很强的特殊性,要坚持协调好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企业与政府部门、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雇主与雇工的关系、企业主与企业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党组织与企业主的关系、企业党组织与企业群众组织之间的关系,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职工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5、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考核是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要坚持全面考核的原则。要坚持把上级党组织对非公经济党组织考核、非公经济党组织对职工党员干部考核、非公经济党组织对上级主管部门的互动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全面的考核,激发党员干事的热情,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互动考核,实现既维护企业的利益,又促进上级主管部门作风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非公经济党建发展的历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非公经济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这个领导是通过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和发挥非公经济党组织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各地要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先进地区非公经济党建的经验,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非公经济党建不断推向深化。
注释:
①邵建光:《改革开放以来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历程和创新实践》,《探索》,2008 年第 6 期。
②高伯文:《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突破政策演变》,《理论学习》,1999年第4期。
③《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党的建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④杜受枯、刘世庆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⑥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编:《让党的旗帜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高高飘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版。
⑦《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⑧⑨⑩陈登才、张文正、卢先福著:《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年版,第 95、97、99 页。
⑪《邓小平文选》,第 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333页。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67.9
A
1671-2994(2010)04-0080-05
2010-06-27
宋庆森(1978- ),男,山东沂南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党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领导规律。
宋 婷(1983- ),女,山东沂南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部党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