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欣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科研处,云南 昆明 650111)
云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黄 欣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科研处,云南 昆明 650111)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历史任务。搞好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长效机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新农村文化建设也随之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项措施,才能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1、认识上存在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要求进行,其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建设同等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认识上的差距。一是不少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有的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三是部分乡镇、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2、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政治、经济、地理及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目前,云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较好的。这些村镇一般经济基础好,领导较重视,交通方便,乡镇文化员齐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较好,有经费投入,能常年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大多数农民有一定文化素质。二是一般的。虽然有专职文化员,但经费投入较少,文化站没有阵地,活动不经常,只在春节期间才搞一些文化活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般。三是较差的。这些村镇经济基础薄弱,基层领导不重视,人口少而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文化站名存实亡,没有经费,常年不开展活动。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3、经费投入不足。云南省的贫困县较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州(市)、县、乡三级财政十分困难,对文化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作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
4、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单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农村文化生活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生活消费偏低。多数农户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年轻者认为看看电影、上上舞厅、看看录像便是文化消费,年长者则干脆认为花那个冤枉钱干嘛,有那钱还不如多买点吃的。于是,有些家庭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二是文化生活方式单一。多数乡村的文化生活仅是山歌、看戏、舞龙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与重大农事活动和各种节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三是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劳作之余,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
5、基层文化队伍匮乏不齐。一些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忽视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乡镇文化干部大多为兼职,有的常年工作不姓文,造成闲时有人问,忙时无人管的局面。由于历史原因,有的乡镇文化站现今还没有专业文化干部,原有的文化专业人员纷纷跳槽,在职的长期得不到培训学习,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薄弱,大多数村级没有文化管理员,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站稳。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不高,各项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制约,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6、不良文化在农村占有一定的市场。一些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农村红白喜事中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严重,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近年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又有所抬头,许多农民认为在茶余饭后打打牌、搓搓麻将、输赢几个小钱消遣时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特别是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由于受认识不足及经费困难等因素的制约,先进文化、健康文化的传播受到限制,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农民缺乏必要的精神食粮,加上少数农民缺乏现代文化意识,很大程度上给低俗文化、宗教迷信留有渗透和腐蚀的空间。
7、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中缅两国边民自古节日同庆,世代通婚、贸易,相互友好交往,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文化渠道在边境对我国边疆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一直没有停止,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文化战线上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日趋激烈,在中缅边境缅方一则,近年在各口岸、通道、集镇建成了大量赌场及色情表演场所吸引云南省边民及游客前往娱乐,尽管我方多次采取措施制止,但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目前此种现象在边境地区已对我形成包围之势。另一方面,云南省边境一线多属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大多喜爱唱歌、跳舞。由于边境一线的乡(镇)、村没有一个像样的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单调,境外不法组织利用少数民族群众爱聚集活动的特点,资助建盖教堂,传播宗教文化,如怒江州贡山县的棒当乡仅有6000人,但有8个教堂;德宏州陇川县陇把镇23000人,有注册教堂6个,1个宗教培训中心,所有村、寨都有小教堂,但没有一个村有文化室。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现实来看,要巩固以已往的成果,不断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有长效机制作保障。
1、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第一,要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所以,一是要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的范围,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体系,加大政府投入,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二是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第二,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之一,是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本着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手段先进的要求,加快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二是在活动方式上,坚持“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形成“活动共办、人才互补、资源互用、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三是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制订新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明确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建立党委、政府新农村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新农村文化工作;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搞好综合协调;群众团体要努力发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重点文化工程,要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四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新农村文化建设搞得好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并将文化工作的各项任务列入党政班子政绩考核指标之中。二是要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县(区)和乡(镇)都应该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党委和政府负责文化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担负领导的职责,名副其实地抓好各项文化建设。三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群团组织对文化工作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并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加大文化工作的含量。四是要用典型引路,认真总结经验,召开典型现场会,表扬推广好典型,为差典型制定计划,限期整改。通过如上几方面的努力,力争达到农村文化工作体制机制逐步理顺,现有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文化产业较快发展,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文化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第一,加大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农村文化建设应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示范户。要深入认识文化建设对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鉴于我省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外来不良文化、宗教势力强烈渗透的现状,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特殊的政策及措施,进一步加强边境文化活动场所设施建设,尤其是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设,保证基本的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设备,通过日常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和繁荣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正确引导边民的宗教活动,使边境一线的文化站、文化室成为反渗透的重要文化阵地,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新农村文化活动,一要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要充分利用农闲、节庆日和集市,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三要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四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根据民族特点、时代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第三,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加强农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农村的电影固定放映点。
3、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第一,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村文化户等,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兴办农民书社、集(个)体放映队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引导文化专业户相互联合,进行市场化运作,逐步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扶持以公司+农户等形式,从事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关管理部门要简化对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在土地使用、信贷、行业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第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打击腐朽文化;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新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刘建文
C912.81
A
1671-2994(2010)04-0058-03
2010-06-12
黄 欣(1958- ),男,云南昆明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