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

2010-08-15 00:44孙桂琴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大众化普及

孙桂琴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理论教研室,云南 蒙自 661100)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

孙桂琴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理论教研室,云南 蒙自 66110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俗化;大众化;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性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目的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思辨”而思辨的学院教条,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服务的。一种理论不是说得越玄奥越有理论,列宁曾给“社会主义”命题:苏维埃加全国电气化。所以,对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都要讲得通俗化、大众化,这样,才有利于理论普及,才有利于人民群众所掌握。然而,理论体系本身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甚至是艰深的,这是由研究对象的宏大、复杂、深邃和综合性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理论,只有更多地被广大民众准确地认知,准确地指引实践行为,才能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通俗化增强吸引力、以理论成果的转化增进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以典型示范引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的目的。

2、提高大众的科学思维水平,改造主观世界,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理论只有为群众掌握,才能变成物质力量,才能发挥改变世界的作用。一种理论能否被接受、被什么人接受,首先取决于这种理论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思维水平,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观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为广大领导干部所掌握,更为千百万群众所理解、接受和信仰,成为中国绝大多数人们精神世界的坐标和实践的指南,广泛而深入地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远保持生机与活力。

3、解决当前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不仅注重理论创新,而且十分重视理论的宣传普及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在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中,学风不正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着官热民冷的现象,学习形式千篇一律化,不注意联系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照本宣科,最终导致思想理论从“神圣化”跌至“无用化”;形式呆板、内容贫乏、语言枯燥等“党八股”现象比较突出,导致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缺失认同。一是不关心。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要求,和普通百姓关系不大,学不学都一样。二是没兴趣。总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讲的都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普通百姓的工作和生活距离比较远,无法实现。三是没信心。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好是好,但与实际相差太远,支配现实生活的往往是另外的东西。四是不会用。许多人也懂得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但究竟应该怎样学、怎样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不甚了解。这些状况,致使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乘虚而入,造成了一些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困惑,影响了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1、主题力求贴近实际。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通俗化、大众化,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前实践、当地实际、当今时代以及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当前,全党全国正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普及活动,重点是深刻领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就是使各级干部和群众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始终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践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切忌从理论到理论,从说教到说教,必须深入研究和回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切实研究和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与满足群众思想实际需求有机结合,深入浅出,由小见大。在组织机关、企业、学校、农村学习科学理论和重大决策时,更多地推出一批如科学发展、和谐共建、解决民生等群众关心的主题进行宣讲,使科学发展更好地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2、语言力求贴近生活。要切实提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效果,把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就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要尽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做到通俗易懂。一是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大众语言和形式。要充分考虑到城乡基层干部群众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和文化习惯,从广大群众心理习惯、语言习俗、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以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和入耳入脑的传播效果来表达理论宣传和教育,避免单纯的集中灌输方式。在语言表述上做到生动感人、深入浅出,切忌纯粹的空谈和套话,投入真情实感,以更加朴实、直白和准确的语言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努力用百姓的话、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理论和教育,力求同步共振,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二是要组织理论功底厚、表达能力强的社科理论专家成立各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走进机关、企业、学校、村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固定程式的“书面语”、“普通话”,在结合实际中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口头语”、“地方话”、“民族话”;力求用改革开放的事例讲明、用数字说话、用典型说话,要用群众熟悉的语言来回答收入差距、就业、医疗、住房等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用事例使百姓不仅看到问题、看到困难,更要看到希望、看到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透、讲实、讲活,做到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三是要增强理论宣传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宣传上,一方面,通过公益广告、标语、横幅、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宣传方式,使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口号化;另一方面,通过创作歌曲、顺口溜、制作宣传品等宣传方式,使复杂的理论朗朗上口、易于传诵,使理论民族化,掌握于群众,变成自己的东西,变成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行动。

3、实践力求贴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否引起群众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引导热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实践转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把科学理论渗透到干部群众的思想变革和创新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促发展、改善民生,让干部群众从内心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和理解度。所以,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宣传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要从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角度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理论信仰实现从目的向动力的转化,用理论提升现实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4、搭建多元化、广覆盖的宣传教育平台。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把理论教育与不同社会群体的关注点、兴趣点结合起来,把理论宣传融入文学、艺术、广告、信息等之中,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入耳入脑,让人民群众在学习工作、生活休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注重创新,充分发挥宣传载体的广泛化、平民化作用。要充分利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打造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宣传和教育载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人民群众的“大众话语”。要充分运用媒体引导方式,形成党报党刊上言论、评论、特写,电视广播上讲座、访谈、专题,网络上开办博客、论坛、短信等形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会到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5、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以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运作来保障大众化的实施,为此,必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一是落实责任机制,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各职能部门的认识。落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的目标责任,就基础工作、载体建设、媒体传播等进行逐项分解,明确职责。各级党委要强化领导,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具体计划的实施,并加强学习,开展党政领导“走上讲台、宣讲理论”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把各级党组织的理论武装、中心组学习工作作为理论通俗化、大众化的“主阵地”,突出各级党委中心组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克服和杜绝理论宣传的呆板化、程式化和形式化倾向,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创造性、灵活性和趣味性。通过“主阵地”建设,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理论素养。二是党委宣传部门要强化领导和指导,统筹协调各方,整合各种资源,建立起组织有力、运行协调、实力雄厚的机构,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和指导。三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好引领性、导向性的作用,唱响主旋律。通过抓学风,强化真学真信,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强调领导带头,强化上行下效,形成良好风尚和导向,引领群众真学真信,增强“主阵地”在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过程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6、建立反馈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的成效怎么样,关键要看这一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看在实践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关键看是不是通过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民生。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工作,既要注重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体系的建设,又要注重畅通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习动态,调整学习内容。要深入调查研究,定期分析干部和群众的需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与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有机地结合起来,更为有效地推动群众对科学理论的学习领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7、完善考评机制。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的要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的年度任务考核,并根据形势发展调整考核评价内容,当前,重点是考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实践、人民、历史是检验政绩的三把尺子,要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分析干部的政绩,形成有利于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导向机制,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使考评过程成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的推动力;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才能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通俗化,语言文字的通俗化,理论表达方式的形象化,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大众之中,真正成为广大干部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成为行动指南。

责任编辑:许如江

A81

A

1671-2994(2010)04-0064-03

2010-07-03

孙桂琴(1960- ),女,安徽亳州人,中共红河州委党校理论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特理论。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大众化普及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天文知识普及
先进性别文化的凝练与大众化途径